1.(原文)
山坡羊·潼關懷古
朝代:元代
原文: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譯文與註釋)
譯文
(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湧。
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
遙望古都長安,陷於思索之中。
從秦漢宮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
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註釋
①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本文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86年版。
②聚——聚攏;包圍
④潼關——古關口名,現屬陝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非常險要。
⑤山河表裡——外面是山,裡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
⑥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稱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
⑦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裡不平靜。
⑨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⑩宮闕——宮殿。闕,皇門前面兩邊的樓觀。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
3.(賞析)
《潼關懷古》中對歷史的概括,顯指元代現實生活:懷古實乃傷今,沉重實乃責任。這種複雜的感情要結合作家的生平經歷才能理解。張養浩自幼才學過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獻書,被提拔,後任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等職,因評時政,得罪當權者被罷官,為避禍不得不隱姓埋名;後被召起,官至禮部尚書。50歲時辭官歸隱於濟南雲莊,關中旱災時被重新任命,趕赴陝西救賑災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讓他把功名富貴都參破,不再在意統治者對自己的評判;濟南雲莊的歸隱生活,不僅讓他欣賞禮讚自然的風光,更讓他體察民生只艱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讓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剛正不阿、仗義執言的性格,讓他有勇氣面對現實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懷古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憂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傾囊以賑災民,每撫膺痛哭,遂得病不起。”這是一個有良知的讀書人真實的本性和真實的生活,也是當時社會所難得一見的。
4.(創作背景)
《潼關懷古》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沉鬱,色彩最為濃重。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元代散曲作家。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他隱居後,決意不再涉仕途,但聽說重召他是為了賑濟陝西饑民,就不顧年事已高,毅然應命。他命駕西秦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終因過分操勞而殉職。他死後,“關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張養浩傳》)。《潼關懷古》便寫於應召養關中的途中。
5.(人物介紹)
張養浩(1269—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1.(原文)
山坡羊·潼關懷古
朝代:元代
原文: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譯文與註釋)
譯文
(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湧。
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
遙望古都長安,陷於思索之中。
從秦漢宮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
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註釋
①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本文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86年版。
②聚——聚攏;包圍
④潼關——古關口名,現屬陝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非常險要。
⑤山河表裡——外面是山,裡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
⑥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稱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
⑦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裡不平靜。
⑨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⑩宮闕——宮殿。闕,皇門前面兩邊的樓觀。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
3.(賞析)
《潼關懷古》中對歷史的概括,顯指元代現實生活:懷古實乃傷今,沉重實乃責任。這種複雜的感情要結合作家的生平經歷才能理解。張養浩自幼才學過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獻書,被提拔,後任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等職,因評時政,得罪當權者被罷官,為避禍不得不隱姓埋名;後被召起,官至禮部尚書。50歲時辭官歸隱於濟南雲莊,關中旱災時被重新任命,趕赴陝西救賑災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讓他把功名富貴都參破,不再在意統治者對自己的評判;濟南雲莊的歸隱生活,不僅讓他欣賞禮讚自然的風光,更讓他體察民生只艱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讓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剛正不阿、仗義執言的性格,讓他有勇氣面對現實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懷古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憂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傾囊以賑災民,每撫膺痛哭,遂得病不起。”這是一個有良知的讀書人真實的本性和真實的生活,也是當時社會所難得一見的。
4.(創作背景)
《潼關懷古》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沉鬱,色彩最為濃重。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元代散曲作家。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他隱居後,決意不再涉仕途,但聽說重召他是為了賑濟陝西饑民,就不顧年事已高,毅然應命。他命駕西秦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終因過分操勞而殉職。他死後,“關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張養浩傳》)。《潼關懷古》便寫於應召養關中的途中。
5.(人物介紹)
張養浩(1269—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懷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