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雯臣
-
2 # 長風浩蕩
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思想表達,能“讓其他人獲得xxxx”。而且你說的這些玩意兒,沒有一個是具體存在、能夠“獲得”的,更遑論“讀xx的書就能獲得”。
任何一個人的思想表達,都有確定的現實的表述物件,其思想表達,只有對錯之分,沒有“給某某帶來某某”的區別。
老百姓或者任何人,想要獲得任何東西,只能審時度勢、順勢而為、以正確的方式方法去“獲得”。他們想獲得什麼,就直接以他們想要獲得的物件為目標即可。其他人的相關思考成果,只是形成正確方式方法的參考與素材,不必然導致“獲取”的結果,更不能代替他們的獲得過程和獲得結果。
-
3 # 看透古今
孔丘那個時代的老百姓叫“小人”。他在論語中十分仇恨廣大小人百姓,極度輕慢並攻訐廣大小人百姓。還有大量惡剝酷壓小人百姓的邪惡主張。他怎麼可能讓廣大小人百姓有好日子過呢?《論語》完全剝奪了小人百姓的人格尊嚴,又怎麼能讓小人百姓享有平等自由呢?
-
4 # 使用者谷中的百合花
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孝悌,這也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念,足以讓全民族平安富足尊貴。但是事實證明,我們有道德卻沒有道德的力量,所以一輪輪歷史爭戰血河審判,封建王朝更替不止,直到自由民主平等的新中國建立。
道德的力量在於道德本身,歸向造物主耶穌(德:眾人一心歸向十架救贖主)。擁有道德的力量,犯罪率降到最低,全民聖潔敬畏上帝無一人說謊,實現歐洲版共產主義。
-
5 # 太陽雨47155173
儒家文化的確不能用來打天下,目前除了法家的,其他任何一種文化都沒有明目張膽的提出來打天下,包括馬克思主義。在中共四大以前,這方面我們的確吃了大虧,所以在四大才提出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但是用法家有術無道的思想,就算你暫時打贏了,也是洪秀全、李自成的下場。
有的人提出了儒家文化是愚民的,其實是自己先被外物控制了,我們有吃有喝有玩的,為什麼不能安於現狀去享受當下。如果大家都以我為中心,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那重慶公交車事件難道是對的?!智慧不傳、人心不和、秩序不立,那是什麼社會?!還有說愚民的也是斷章取義,“人不輕狂枉少年”、“自強不息”、“飛龍在天”……難道不是儒家文化?!就如有的人說法律是保護壞人的一樣,正當防衛和無限防衛權為什麼看不見,民主與專政難道也只看到了民主。
簡單一點吧,只要迴歸到良知上來,知道好好讀書才能對得起父母,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才能對得起自己,就能得到真正的富有、幸福、自由、尊嚴等,否則得不償失!
-
6 # 李庚19
論語,是一部古典語錄體文化典籍,是孔子學生及學生根據孔子言行編篡,不是孔子本人所寫。孔子總體上是一位教育家,用畢生辛苦去宣傳普及他的思想主張。開篇,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是一個連續漸進提高認知能力積累知識的過程,稍有進步即會有成就感愉悅感。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能獲得稍許新知識就象是書作者從遠方來到,象老朋友到訪,與我促膝相談,心靈甚是高興。還有,學而不思,思而不學,三人行,至今於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也是有益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西方叫自由,佛家叫成佛,道家叫得道。所倡導仁義禮智信,規範社會價值,不能說不對。儒者,從人現實需要出發認知研究社會關係,關注上升到社會學第一人。仁者,二人也,即唯物(區別)社會中人又辯證(聯絡)社會中人的客觀層級關係,暗含太極兩儀論。措施,開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對文字文化壟斷,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為後世漢唐宋文化大繁榮功不可沒也未償不對。只是,其畢競是農耕文明時代產物,超出了時代的時間界限也蒼白無力。相較於當代工業文明時代。其倡導私學開明智於今天也具有偉大價值。近代科學技術的大發展掩蓋了農耕時代古典文化,卻與當代價值觀不抵。家天下王朝統治者愚民弱民理一念嫁禍於古典文化。中華古典文化太過博大而不精深,或太過精深,我們不會。有文化有深度智慧才能有尊嚴有自由,僅此。
-
7 # 南山劉向雄
實話告訴您,《論語》中並沒有您描述中的這些概念,幸福平等尊嚴在西方文化系統裡有,在東方文化系統中只有墨家提出了"博愛",其他的諸子百家都沒提出過這些概念。
若是因此而認為沒提出這些"現代概念"而不具有"現代性"、應該拋棄,顯然又走了另一個極端。
《論語》的現代性體現在"做最好的自己":不過不及,有仁愛之心,保持公平公正的心態,外在禮節要自心而發,無怨無悔自強不息。濃縮成兩個字:君子。至於當今社會需不需要君子,不敢說。
在"公德心"方面西方的規則與法律做得很好,但個人的"私德心"與個人追求道德品質的提高卻是東方文化做得好。兩者大可以合二為一,沒那多的對立和非此即彼。
用孔子的一段話來結尾吧: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用政令來引導,用刑罰來震懾,百姓確實能做到不違反法令,但卻沒有羞恥心;)
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用德行去引導,用禮來要求,百姓有羞恥心並能更正。)
多謝閱讀!
祝您愉快!
-
8 # 參叔1
“四海之內皆兄弟”最早提出了人類平等!“仁”概念的提出是最早的人類共同體思想!“吾聽訟也……無情者不能盡其言”,最徹底的司法公正!“生財有大道……為之者疾用之者徐”直指致富真諦!還有許多……
-
9 # 頁線442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是君子,可以富裕。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小人即平民百姓,怎能幸福?“君君臣臣,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只有同等級平等,平民豈能與大夫平等。“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平民百姓永遠是愚民,哪來尊嚴可言。
回覆列表
以貧其身、愚其智,作為儒家核心治國思想,就可以看出儒術本質是反人民的。而且這種治國手段也體現出儒家的無能,鼓吹上智而下愚,知識掌握在統治階級手中,治理一群愚民就非常容易了。可惜肉食者鄙,統治階級吃到腦滿腸肥後,往往比愚民表現的更蠢。
在儒家上智下愚思想指導下,封建社會統治者壟斷知識,人為設定障礙限制教育普及率,期望透過弱化民智,達到鞏固自身利益的目的。但現實卻與統治者的初衷背道而馳,愚弄人民的同時也愚弄了自己。弱化人民的同時也弱化了國家,當整個社會按照儒家設想的那樣弱化下來以後,連抵抗入侵的能力都沒有了。
面對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儒家的解決辦法就是劃分等級,不同等級的人各自安守本分,所有的問題就解決了。那麼如何讓不同階級的人都安守本分呢,儒家虛構了一個上古理想社會。上古之所以會是一個美好社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民風淳樸(其實就是愚昧),想重新回到上古美好時代(極其野蠻),首先要讓老百姓變得愚昧。
儒術的復古思想本質就是愚民,把民智看做威脅統治者利益的洪水猛獸,愚民首先就要貧其身。因為衣食足則知榮辱,以儒家做指導思想的封建社會,長期以來抑制經濟發展,打擊商業與手工業的發展,把人民長期困在土地上,達到愚民弱民的目的。
儒家透過愚民弱民達到壟斷知識的目的,從而使得自身地位得以穩固,愚民政策成為封建社會不變的追求,其惡果是導致華夏文明整體衰落。愚民政策是一把雙刃劍,統治者可以利用愚民穩固自身地位,但愚民同樣可以被野心家利用,一個王朝一旦爆發重大危機,首先就會有人藉機煽動愚民造反,最終王朝被自己的愚民政策瓦解。
中國進入封建中央集權以後,就陷入了改朝換代的怪圈,導致這一現象的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治國思想不是從實際入手解決問題,而是用扼殺人性中的原始慾望,用虛幻的天理來達到社會穩定的目的。可是當問題嚴重到無法忍受的程度,所有的社會矛盾就會集中爆發,一個又一個王朝就是這樣被滅亡的。
我們驚奇的發現,兩千多年的封建時期,只有儒家文人這一個階層,可以至始至終從中收益。人民在改朝換代中大量填於溝壑,甚至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家,也會最終灰飛煙滅,唯獨儒家文人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當天下大亂儒家文人多采取避世的態度,當天下安定下來以後,儒家文人便紛紛出世了。儒家溫良恭儉讓的面目,有著非常高的欺騙性,把自身的慾望掩蓋的非常好,給統治者以清流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