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61021162376

    《登高》

    原文: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賞析:

    杜甫,公元712年降生於河南鞏縣南瑤灣村。雖出生於士族家庭,但由於此時正是大唐由盛轉衰的時期,一生可謂如天空之浮雲,瞬息萬變啊。年少輕狂時悠遊天下,與李白、高適等結為好友,同賞名山大川。後為了做官,困居長安十年,得做參軍小官後恰遇安史之亂,亂中做官,但時間不長,在西南過著漂泊無依的生活。但詩歌卻像他的生命一樣時時地跟隨著他,走到哪他寫到哪。

    他所寫作的詩歌大量地反映了他所經歷的唐朝的現實生活,所以,後人把杜甫寫的詩歌稱為“詩史”。對於詩歌寫作,杜甫也有自己的主張。他推崇詩歌應寫實,注重傳神;講究聲韻,注重格律,後人模仿杜甫的詩歌寫作風格的也是最多的。後來的北宋王朝的“江西詩派”還把杜甫稱為其派的師祖。現以《登高》詩為例,我簡單談一談杜甫的詩歌寫作的風格和思想體現。

    這首詩是大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當時安史之亂已過四年,大唐王朝已是千瘡百孔,杜甫也貧病交加。一日,杜甫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想到自己,想到大唐,想到百姓,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引起了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百感交集間就有寫作了這首被後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曠世之作。

    在風格上:

    《登高》做為一首格律詩,在平仄和押韻上都有嚴格的限制,那和諧的節奏、起伏的聲調、抑揚頓挫的音律給人一種音樂般美的享受。

    一、在節奏上:變化多樣。《登高》在音節的停頓上四聯均有不同,首聯採取的是二二三的節奏,即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頸聯採取的是四散的節奏,即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頷聯採取的是四一二的節奏,即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尾聯採取的是二二一二的節奏,即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不同的節奏透過聲音傳遞出來的時候,會像音樂一樣的美。

    二、在平仄上:律法森嚴。《登高》被古人稱為七律壓卷之作,仄起入韻式,首句:“風急天高猿嘯哀”其句為“平仄平平平仄平”,因“急”是入聲故為仄。次句:“渚清沙白鳥飛回”為“仄平平仄仄平平”因“白”為入聲,故為仄。三句“無邊落木蕭蕭下”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句“不盡長江滾滾來”為“仄仄平平仄仄平”;五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六句“百年多病獨登臺”為“仄平平仄仄平平”因“獨”為入聲,故為仄;七句“艱難苦恨繁霜鬢”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八句“潦倒新停濁酒杯”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因“濁”為入聲,故為仄。讀起來朗朗上口。

    三、在押韻上:韻腳統一。《登高》詩二四六八句結尾的“回”“來”“臺”“杯”都屬於“十灰”韻部,按平水韻押韻規則,韻律和諧,甚是順口。經過千年的發展,此四字韻母已經不同,令後人讀起來疑竇大生,好是一番爭論!

    四、在對仗上:八句皆對。《登高》詩八句皆對仗,這在古詩歌中是少見的。律詩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但在《登高》詩中,首聯和尾聯也是對仗的。不僅是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

    在思想內容上: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它透過精練、含蓄的語言能把融注在詩歌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優美的意境表現出來。所以,杜甫在寫作詩歌時十分注意錘詞煉句,在字詞的運用上,杜甫也花費了很大的功夫,在成都草堂時他寫過這樣的詩句: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為了寫出好的詞句,杜甫可謂是殫精竭慮啊!因為,好的字詞是有表現力的,是有張力。而《登高》詩在字詞句上的運用,可謂是杜甫寫的詩歌裡的代表作,這些字詞句把杜甫要說的表達了出來,把杜甫此時的愁情表現了出來。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各聯是怎樣以字詞來表現杜甫的情感的。

    《登高》詩前兩聯寫景,後兩聯抒情,但情和景是融合在一起的。寫眼前所見之景滲透著杜甫的傷時之情。抒發愁情時,又有景物的描寫,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情寫景。

    首聯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了六種意象:風、天、猿、渚、沙、鳥。構製出六幅圖畫,風之急寫環境的淒冷,天的高對比出此時杜甫的孤零,清涼的水面預示寒冷的到來,白色的沙灘描畫出單調的顏色,“一切景語皆情語”,用“急”修飾的風,用“高”修飾的“天”,用“清”修飾的“渚”,用“白”修飾的“沙”,這樣的景色怎不叫人神傷啊!但悲景渲染得還不夠,此時杜甫又在上下句歌寫了兩種動物,“猿”和“鳥”,“猿嘯哀”不得不讓我們想起北魏酈道元寫作的《三峽》中的句子: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面對滔滔長江水,怎不令杜甫淚溼衣裳。又見到在空中飛旋的歸鳥,久藏在杜甫心中的思鄉之情怎不會被勾起。

    頷聯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又寫了兩種意象:落木、長江,構製出兩幅圖畫。“蕭蕭下”的應是落葉,但詩人為什麼用“落木”呢?在這裡,詩人有自比之意,自己多像一個乾枯老朽的樹幹啊!一個垂垂老矣的長者的形象躍然紙上。而“無邊”一詞在突出自己面對年紀老邁而自己又無能為力時的無奈之情。而“滾滾來”的長江讓杜甫想到了時間的流逝,“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看到長江水滾滾而去,杜甫內心在哀嘆時間的流逝,“故鄉,我的河南,我何時能夠回到你的懷抱”,一種無法阻擋的愁情滾湧而來。

    頸聯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上句從空間的角度寫自己獨自在外的羈旅之苦,離家萬里的羈旅之客怎不會產生悲秋之情,從距離上渲染了愁苦之深。下句從時間上寫自己的孤病之態。“百年”意為老年,而又是多病之身。“獨”字一詞的運用寫出了漂泊在外的老人無依無靠的艱難處境,此時的杜甫定是孤獨感頓生。“登臺”照應題目的登高,但又以登臺之景寫出了自己的傷己之愁。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萬里,地遼遠也;秋,時慘悽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回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準確的分析了詩人此時的羈旅之愁、思鄉之愁、傷己之愁。

    尾聯的“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上句的“艱難”直言自己的現狀,也暗指國事的艱難。此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四年多了,但國家百事凋敝,唐王朝已變得千瘡百孔。“苦”字不僅寫自己的生活之苦、思家之苦、羈旅之苦,也是苦天下的黎民百姓。做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杜甫的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是伴隨終生的,同樣是在夔州所做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句形象地表達了他對黎民蒼生的感情。所以,一個“恨”字,更主要的是表現他的憂國憂民的思想。而這種種的愁情用了一個形象性的“霜”字表現了出來。形象真實,富有質感,沒有比這再好的字來寫此時杜甫的愁的了。古人發愁的時候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借酒澆愁,排遣心中的苦悶,可是,由於自己年老多病,不得不戒酒,這就更增加了一段憂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排遣憂愁尚能舉杯,而杜甫卻杯也不能舉,只能看酒杯上佈滿塵灰,還有比這更大的抽了嗎?

    傷懷之景,萬般愁情,當用形象生動,準確傳神的文字寫作出來的時候,一個憂國傷時,哀己憐身的杜甫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社群應該怎麼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