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漸而大德生,小惡滋而大懟作”這句話的意思是小的善行慢慢積累,大的美德就會形成;小的陋習和惡行不斷滋生,大的壞心和殘酷德行就會產生。懟:怨恨。這句話是指美德和仇怨都是由小醞釀成大。“小善漸而大德生,小惡滋而大懟作”這句話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這是劉備臨終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勸勉他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範,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大事。所以,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擴充套件資料《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一起被後世史學家尊稱為“中華史學名著前四史”。《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為劉備(161-223)立的傳。是《三國志·蜀書》的第二篇。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並《三國志》。歷經10年艱辛,陳壽完成了流傳千古的歷史鉅著《三國志》。《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三國史,書中有440名三國曆史人物的傳記,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小善漸而大德生,小惡滋而大懟作”這句話的意思是小的善行慢慢積累,大的美德就會形成;小的陋習和惡行不斷滋生,大的壞心和殘酷德行就會產生。懟:怨恨。這句話是指美德和仇怨都是由小醞釀成大。“小善漸而大德生,小惡滋而大懟作”這句話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這是劉備臨終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勸勉他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範,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大事。所以,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擴充套件資料《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一起被後世史學家尊稱為“中華史學名著前四史”。《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為劉備(161-223)立的傳。是《三國志·蜀書》的第二篇。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並《三國志》。歷經10年艱辛,陳壽完成了流傳千古的歷史鉅著《三國志》。《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三國史,書中有440名三國曆史人物的傳記,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