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明的星空
-
2 # 使用者7156512305587
可以說,已經有證據表明存在第九大行星了!從距離太陽三十到五十太陽單位的柯伊伯帶,是一片廣袤而黑暗的區域,存在著各種矮行星,其中包括冥王星!近年來,在柯伊伯帶上發現的天體與日俱增。正是因為發現了許多與冥王星差不多大,甚至比它還大的小行星,導致天文學家不得不對冥王星做降級處理,這些行星,都被稱為矮行星!由於遠離太陽,太陽引力的作用不明顯,這些行星的軌道會於黃道平面有夾角,一般來說這些夾角是隨機的,除非受另外一個大天體的影響。16年,有天文學家發現有六顆矮行星的黃道夾角一樣,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一顆未知天體在背後“牽引”著它們。隨後的計算表明,這顆天體質量約為冥王星的4500倍,地球的10倍,直徑是地球的2~4倍。完全達到了行星的資格,不過由於距離太陽實在太遠,暫時無法觀測,所以說,要確定第九大行星的存在,還有待時日!
冥王星沒有降級之前,一些天文學家就熱衷於尋找太陽系第十大行星,在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後,尋找大行星的工作依然進行,只不過變為尋找第九大行星了。
為什麼人們相信一定會存在那顆大行星呢?一部分原因是威廉·赫歇爾在1781年發現天王星後,時隔不久,天文學家就發現,這顆新行星的軌道有點“不正常”,沒有準確的按照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推算出的軌道繞太陽執行,時不時會有“越軌”的現象。天文學家設想導致天王星軌道擾動的原因很可能是在天王星的外面,還有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正是這顆尚未露面的行星的引力“擾亂”了天王星的軌道。但是由於當時觀測技術的限制,這顆比天王星還要遙遠還要暗淡的行星一直沒有被發現。直到19世紀40年代,有兩個年輕人(法國的勒維耶和英國的亞當斯)幾乎同時解決了這個難題。不過他們沒有使用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只是用筆和紙就找到了這顆遙遠的行星。1846年8月底,36歲法華人勒維耶完成了計算,他把計算結果分別寄給歐洲大陸的幾個天文臺,請求他們幫助進行觀測驗證。9月下旬,德國柏林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加勒在收到信的當晚,便在勒維耶所指的天空位置上找到了這顆新行星。後來人們用希臘神話中海洋之神的名字命名了這顆行星,中文就叫“海王星”。所以說,海王星也被稱為筆尖上發現的行星。
找到了海王星之後,天文學家發現,海王星還並不足以解釋天王星軌道所受擾動的程度,而海王星的軌道,也像受到另一個未知天體的影響,有一些“擾動”,也就是這兩顆行星的公轉軌道並未完全符合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於是天文學家們故技重施,再次假設海王星軌道外還有一顆大行星仍未被發現,正是這顆行星的引力擾動海王星的軌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1930年,冥王星現身——天文學家只高興了一陣,就發現冥王星實在太小,無法對天王星施加明顯的影響。半個多世紀之後,基於旅行者號探測器的測量所得的最新計算表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本身就已經很完美了,不需要另一顆大行星施加額外的影響。
自冥王星從“大行星”行列中被剔除以後,現在天文學界普遍認為“第九大行星”再次被發現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也有天文學家透過計算認為“第九大行星”還是有存在的機率的。
2016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康斯坦丁·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和麥克·布朗(Mike Brown)在美國《天文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已透過數學和計算機建模發現了太陽系存在第九大行星的強有力證據。巴特金和布朗是從海王星軌道以外6顆已知小天體奇特的聚集方式中推測出那顆神秘行星的存在。透過計算,他們認為這顆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其引力足以影響太陽系邊緣幾個矮行星的執行軌道。這顆“新行星”到太陽最近距離也要比海王星遠7倍,也就是大約200個天文單位,最遠時可能達到600到1200個天文單位,已經遠遠超出柯伊伯帶的範圍。
透過對柯伊伯帶現在已知的六顆天體的軌道特徵進行分析,得出那裡存在著一個未知的星球,這一點目前也尚未在天文學界得到一致的認可,當然,關於第九大行星,只有真正觀測到,人們才能最終認定這顆行星的存在。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也一定是極難被探測到的。不過隨著時間推移,觀測技術也會越來越先進。所以,如果所謂的第九大行星果真的存在,那麼人類一定會在未來幾年內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