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光盛開如許

    張三丰初見郭襄,是楊過與小龍女與江湖訣別;再見是崑崙三聖何足道挑戰少林寺,小姑娘童心大盛,欲觀盛況,其實圖個熱鬧,並無偷師竊術之心;當覺遠大師施展九陽神功,力挫何足道,少年張三丰護師心切,於慌亂中出手,最終引出武當與峨眉創派出世的由頭;

    張三丰以沙彌出家,雖師從覺遠大師,一來清規戒律,二來少年蒙童,再者少見女色,其實內心完全沒有男女之食念,以稀有為貴之見識,心中對明媚如花、光彩照人的郭襄,心生仰慕與親近的情愫,應當是自然而然,從此心裡有萌芽希望見面的想法,可能甚為貼切;

    遺憾的是一見傾心,再無交集;已破門出寺,但中正平和的心志,習武修身的氣節,雖然心中偶爾會閃現那個明豔動人的倩影,但以心性修持,實在不能巴巴的、有違寺規師囑的去追逐聲色或尋找那個不可言說的少女;

    張三丰自我開發,恆心恆志,武功精煉,進而自創出武當一派獨特的武術,九陽神功雖記得六七成經文,習之不齊全,但步步為營,自己童真未洩,元陽充沛,後來武功融會貫通,無不宛轉如意;自此孤身浪遊江湖,得以在武林中揚名立萬,傲骨一脈……

    人生數十年,少年白頭,少女白髮,張三丰自創武當道,尊榮為張真人,郭襄女俠立足峨眉山,升格為開宗立派的掌門人;

    從此心如止水,兩兩相忘……

  • 2 # 想念天空再藍些

    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

    首先張三丰並非出家,而是另立門派。武當派又不排斥結婚,所以沒有出不出家這種說法。

    早年張三丰是少林寺的和尚,當他師傅覺遠圓寂後,在得到一部分九陽真經後,上得武當山悟得新的武學境界。可以說張三丰成為道士是自己選擇的結果,與別人無關。

    畢竟張三丰與少林淵源頗深,況且能當道士其思想肯定比較豁達,看的開。

    而張三丰對郭襄的感情恐怕仰慕大於喜歡。兩人僅僅見過兩面,之後百年間再沒見過。

    郭襄之於張三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郭襄是改變張三丰一生的人。

    因為郭襄送的鐵羅漢讓張三丰被趕出少林,因為她送的金手鐲,張三丰的下半生改寫。而這兩個東西張三丰基本隨身攜帶了一輩子。

    若說是喜歡不過說是對自己人生重大轉折的祭奠,而郭襄則是事情的引子與符號。

    這個時候郭襄已經不單單再是他愛慕的物件,反而成為改變他生命中最重要人。

    至於郭襄出家其實是必然中的必然。

    郭襄師承於金輪法王,金輪傳授她佛學。望她不再有煩惱,那時候她還笑著說沒可能當尼姑,不想最後也沒能逃過命運的安排。

    而張三丰出家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因為郭襄,但我覺得也不全是。

    但郭襄的確影響了他一輩子。

  • 3 # 羽菱君

    張三丰在武俠小說裡出現是金庸先生首創的,出場於小說《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雖然皆不是書中主角,但影響頗大,有承上啟下的角色作用,特別在《倚天》中是個關係重大的角色。原著中並沒有明確寫張三丰出家的情節,實際上他並沒有真正的出家,至少在小說裡是這樣。

    張三丰首次出場是在《神鵰俠侶》結尾,當時只有十三四歲左右,跟隨他師傅覺遠大師上華山追尋《九陽真經》下落,並結識了楊過,郭襄等人,楊過還教他四招對抗尹克西。從覺遠大師的口中所知,張三丰(當時還叫張君寶)雖然叫他師傅,但沒有真正剃度,是個俗家弟子,六七歲起就在少林寺藏經閣中供奔走之役,並從那時起覺遠就把《九陽真經》中紮根基的功夫傳授了他,因此到張三丰從小說出場雖是小小年紀,卻有一身內力。他應該就是個孤兒,被覺遠大師所收養,從小說中也可以看出他跟覺遠雖是師徒之名,卻形同父子。

    覺遠道:“小徒姓張,名君寶。他自幼在藏經閣中助我灑掃曬書,雖稱我一聲師父,其實並未剃度,乃俗家弟子。”

    第二次出場時是在《倚天屠龍記》開篇兩回,那時已經是華山三年之後,張三丰十六七歲左右。郭襄上少林,看到覺遠因為丟失經書一事受罰之中,本想為他解圍,卻在少林引起一番紛爭,幸得少林無色禪師憑藉當年因楊過送給郭襄的生日禮物,一對會使羅漢拳的鐵羅漢,認出她是郭襄,才平息下來。在送郭襄出少林寺的時候,郭襄把這對鐵羅漢轉送給了張三丰,卻想不到因此又使張三丰惹出了另一番事端。

    張三丰得到這對鐵羅漢後,就照著鐵羅漢所打的羅漢拳學了起來,憑藉他的天資和“九陽神功”紮下的根基,竟把羅漢拳很快學成了。這時候,崑崙三聖何足道因幫尹克西傳話少林,告訴覺遠大師《九陽真經》下落,但卻與少林起了較量,張三丰為了替下師傅覺遠,出手用羅漢拳擊退了何足道。誰知這一番較量卻在少林眾僧面前展現了他的功夫給他惹來滔天罪行,因為少林禁止私自偷練武學,張三丰是個俗家弟子,並未真正入門,雖然羅漢拳是跟鐵羅漢玩具學來,卻犯下了少林門規。少林這一門規的出現,源於少林寺的一番風波,當年火工頭陀,偷學武功練就一身高強武功,無人知曉,最後因報被監管香積廚的僧人所欺的積怨逞能在羅漢堂比試連傷多位高手,苦智禪師不想傷他性命,本想制止與他,卻不料火工頭陀誤以為要傷他,錯手將苦智禪師打死然後不知所蹤。寺中高輩僧侶為此事大起爭執,互責互咎。羅漢堂首座苦慧禪師一怒而遠走西域,開創了西域少林一派。經此一役,少林寺的武學竟爾中衰數十年。自此定下寺規,凡是不得師授而自行偷學武功,發現後重則處死,輕則挑斷全身筋脈,使之成為廢人。因此在看到張三丰竟私自習得少林武功,達摩堂首座無相禪師便下達了擒抓張三丰的命令。覺遠大師眼看張三丰即將被眾僧所擒,知道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情急之下救出張三丰逃出了少林。

    張三丰自此離開少林跟少林結下恩怨。覺遠大師救出張三丰後卻已油盡燈枯,很快就圓寂了。圓寂前背出《九陽真經》,在場的只有郭襄、張三丰還有隱藏在樹後的無色禪師,三人因武功修為不同,理解不同,從此經分三脈,衍生出少林、後來峨嵋和武當三派“九陽功”。張三丰在覺遠圓寂後,跟郭襄也分開了,雖然他很不捨。(郭襄曾給他一隻金鐲子讓他去襄陽找郭靖)然後在無色禪師的幫助下逃離了少林追捕。有一天來到湖北武當山下,無意中聽到一對夫婦,妻子罵其丈夫“堂堂男子漢,不能自立門戶”,受到啟發,於是放棄了去襄陽的念頭,入山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在悟出《九陽》應從道家而來之後,潛心研習道籍,轉佛入道,於道家練氣之術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後來北遊寶鳴,見到三峰挺秀,卓立雲海,乃自號“三豐”。再在《倚天》中出場已是百年大壽之時,已是名震武林的一代宗師。

    這就是張三丰在金庸小說裡的過往事蹟。題目中所說是如何出家的,其實根本就沒出家。在少林是俗家弟子並未剃度,開創武當派轉佛入道,雖然成了道士,但也沒有設下規定不能結婚,看他的幾大弟子就知道。張三丰一生並未婚娶,一個可能是因為郭襄,他對郭襄的情愫一直隱藏於心,郭襄送他的那對鐵羅漢,他貼身收藏了百年之久。(郭襄是一遇楊過誤終身,而張三丰則是一遇郭襄誤終身);一個是因為自小在少林長大,斷了塵念,再加上在武當的修道過程,早已脫凡,才讓他不再入世入塵。被空相趁機暗算,身受重傷之際,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羅漢,交給俞岱巖,並平靜而又溫和地說道: “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女俠贈送於我。 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流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圖片來源於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信服”的近義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