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03564729493

    戰爭是兩國間交流的極端手段,中日兩國在歷史上就曾發生過六次戰爭,給中日兩國帶來了十分重大的影響。

    一、白江口之戰

    白江口之戰,發生於公元663年,是唐朝、新羅聯軍與日本、百濟聯軍於白江口(今南韓錦江入海口)發生的一次水戰。公元663年,日軍(4萬2千,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在百濟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日本軍隊圍住,其艦隻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燬,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在此次戰役中,唐朝水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兵力、船艦皆數倍於己的日本水軍打得大敗,堪稱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水戰。

    白江口之戰是中日兩國在歷史上進行的第一次戰爭,以唐朝、新羅聯軍的勝利告終。自此,日本開始向唐朝稱臣,不斷派出遣唐使,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科技和制度。

    二、元日之戰

    元日之戰,是元朝與屬國高麗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派軍攻打日本的戰爭。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文永十一年)和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先後發動兩次徵日戰爭,1274年,忽必烈任命徵東元帥忻都、右左副帥洪茶丘和劉復亨統率蒙漢軍2萬人、高麗軍5000人、水手6700人進軍日本,但戰爭過程中突然降臨的暴風雨使元朝軍隊和船艦損害慘重,不得不撤退回國,元朝第一次徵日以失敗告終。元朝不甘心失敗,在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滅南宋後,決定兵分兩路,進行第二次徵日,東路軍4萬人由忻都、洪茶丘統率,江南軍10萬人由范文虎指揮,兵船共4400艘,不料在即將發動全面進攻的當天夜裡,暴風雨又起,元軍兵船不完全具備海上能力,大部分戰船沉沒,第二次徵日又告失敗。

    元朝兩次徵日均以失敗告終,日本把原因歸結為“神風”保佑,此次戰爭過後,日本囂張跋扈,開始主動挑釁中國,兩國關係自此打上死結。

    三、抗倭之戰

    明朝東南沿海抗倭之戰,發生於明朝嘉靖年間,倭寇是指十四至十六世紀侵擾劫掠中國和北韓沿海地區的日本海盜,給沿海地區的老百姓造成重大的生命威脅和財產損失。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由各族人民組成的抗倭軍隊,在明朝愛國將領張經領導下,於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大破倭寇,這是抗倭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次年,倭寇劫掠福建福安等地,遭到當地畲族人民的奮起抗擊。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敗走福建的倭寇,竄犯臺灣雞籠(基隆)一帶,被高山族人民趕走。而民族英雄戚繼光率領戚家軍,與其他明軍配合,多次打敗倭寇,最終取得了抗倭戰爭的最後勝利。

    抗倭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中國軍民抗倭之戰的勝利,基本消除了明朝近200年的倭患,是抗擊外來侵略、保衛祖國海疆的著名戰例。

    四、萬曆北韓戰爭

    萬曆北韓戰爭(北韓:壬辰倭亂,日本:文祿・慶長之役),是指發生於十六世紀末於北韓半島的區域性戰爭。戰爭分為兩段,前後持續七年。

    1592年4月,日本實際統治者豐臣秀吉派遣16萬人前往北韓,萬曆北韓戰爭揭開序幕。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絕對優勢,一個月攻陷北韓京城,驅逐北韓國王李昖,北韓國王向宗主國明朝求援,萬曆皇帝很快派出5萬大軍前去救援,數次交手互有勝負,1595年,日本和明朝議和,戰爭第一階段結束。

    1597年正月,日軍14萬大軍再侵北韓,北韓二次求援,明朝緊急調4萬兵力赴朝迎敵,明朝後續不斷增兵,最高至7萬,戰爭過程中仍互有勝負,最後由於豐臣秀吉意外病死,日軍全部撤退回國,戰爭第二階段結束,萬曆北韓戰爭結束。

    豐臣秀吉

    明神宗

    北韓肅宗曾言:“神宗皇帝於中國,有萬世不忘之功矣。當壬辰板蕩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則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雖然萬曆北韓戰爭以明朝和北韓聯軍的勝利告終,但此次戰爭消耗了明朝的大量國力,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五、中日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北韓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甲午戰爭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中日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的失敗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程度。

    六、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另一說法抗戰的時間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併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衝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衝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現在還有哪些地方正發生戰爭原因是什麼有怎樣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