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6533498980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家喻戶曉,講述的是秦朝時,一個叫範喜良的人在邊地修築長城,其妻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卻意外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孟姜女在長城腳下痛哭致使城牆崩倒,丈夫骸骨得以發現。其後孟姜女又當面與秦始皇作鬥爭,借秦始皇之力葬夫祭墳後跳海自殺。千百年來,孟姜女哭倒秦長城的故事,經歌謠、詩文、戲曲、說唱等多種形式廣泛傳播,成為了指責秦王朝暴政的鮮活案例。 然而事實真如傳說中的那樣嗎? 真相一:孟姜女原本是官太太 公元前550年,齊國攻打莒國(山東莒縣),有一個叫杞梁的齊國大夫在這次伐莒戰爭中不幸陣亡,齊國國君莊公在歸國途中碰巧遇到了杞梁的妻子,莊公本欲就地進行弔唁,但杞梁的妻子認為不合禮儀婉言相拒,莊公只得到杞梁家中舉行正式的弔唁。這段原本記述於《左傳》的故事比較簡略,但到後來經過儒家的不斷加工,故事便有了豐富和發展。 真相二:孟姜女原本“沒想哭” 儒家經典之一的《禮記·檀弓下》中說:“其妻迎柩於路而哭之哀。首次提到了杞梁的妻子在得知丈夫陣亡後“哭”,而且是哀慟的哭。到了西漢時,大概是覺得僅僅“哭”是不夠的,於是大儒劉向在《說苑·立節》中寫道:“其妻聞之而哭,城為之?,隅為之崩”,首次把哭倒城牆的內容加了進去。《列女傳·貞順》又給這個哭加了個時間,說是哭了整整10天。到西漢末期,杞梁妻哭夫城崩的故事基本成型。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故事情節未做增加,文人墨客詩文中多詠歎杞梁妻的悽慘,頌揚杞梁妻知禮節、重情義,這個時候孟姜女的故事還尚未跟秦朝扯上任何關係。 真相三:"孟姜女"是隋唐給起的名 到隋朝時,故事發生了重大轉折。杞梁妻哭夫城崩的時間地點,由春秋時的齊國變成了秦朝的北部邊境,由哭倒齊城牆變成了哭倒秦長城。女主人公由本無姓名記載的杞梁妻,改為姓孟名姜女(初名仲姿)。男主人公姓名倒沒有多大改變,只是由於地區口音差異,有了希良、喜良、範喜良等不同稱呼。大概是因為隋煬帝的暴政緣故,這個時候孟姜女的故事開始承擔起反暴政、反徭役的政治宣傳任務。 唐朝的《同賢記》,又對孟姜女的故事做了大幅補充。說是杞良在秦始皇時北築長城,因不堪其苦私下逃走。逃亡路上誤入孟家後園,看見了在池中洗澡的孟姜女,孟姜女以“女人之體不得再見丈夫”為由,便嫁給了杞良。婚後的杞良再次返回修築長城的地方,不料被官員打死。孟姜女得知這一訊息後,在城牆下啼哭,致使城牆崩塌。唐朝末期,文人墨客在詠歎這一故事時,未辨真偽,便直接開始指斥秦王朝的暴政。如貫休在《杞梁妻》一詩中寫道:“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原本跟杞梁妻哭倒長城沒有任何關係的秦王朝成了被指責的物件。 真相四:孟姜女比秦始皇大300歲 元明清時期,文學傳播又多了一種載體。關於孟姜女的故事也更加荒誕和誇張。《孟姜女萬里尋夫》、《哭長城》等彈詞中給孟姜女的故事加上了結局。說孟姜女哭倒長城後,秦將蒙恬大怒,將孟姜女“懸之百尺長竿,令人射殺”。還有種說法是秦始皇想娶孟姜女為妃,孟姜女不從,自殺而死,死後冤魂到陰曹地府告狀,歷數了秦始皇30大罪狀。就這樣,原本發生在公元前550年的事,被硬生生的加在了公元前259年才出生的秦始皇頭上,比秦始皇大300多歲的孟姜女成了反抗秦始皇暴政的英雄。秦始皇真是躺著也中槍。

  • 2 # 使用者656089248049

    孟姜女原是無名氏,最早記載的孟姜女是沒有名字的。她是齊國武將記梁的老婆,稱為記梁妻。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她如何哭倒了長城? 

    在《左傳》中,最早記載了有關記梁妻的故事。“記梁出戰莒國,後來死了。屍體被運回齊國,齊莊公要求在城門外就進行弔唁。但是,記梁妻堅決不同意。她說:“記梁是怎麼死的?如果他有錯誤,就乾脆不要把他的屍體運回。如果沒有錯誤,記梁就是為國捐軀,那麼應該能夠到宗廟裡面進行祭奠。”於是,齊莊公就按照規矩很正式地進行了儀式。”,其中並沒有“哭”的記載。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發生在河北北部的萬里長城腳下。相傳秦始皇時,範喜良、孟姜女是一對郎才女貌,幸福美滿的新人兒,但是,婚後才三天,上邊傳來嚴令:每個家庭的男丁都必須去服勞役,修萬里長城!

    新郎範喜良一步一回頭,離開了新婚的妻子孟姜女。孟姜女從此日日夜夜盼望丈夫的訊息,可是音訊全無。天寒地凍,想到丈夫連棉衣也沒帶,就急忙趕活,背上棉衣收拾下就去尋夫。一個弱女子路上歷盡辛苦,嚐盡白眼,趕到長城腳下已經是衣衫襤褸、滿身疲憊。她四下尋找丈夫身影,卻怎麼也找不到。

    誰知,她的丈夫範喜良不久前因飢寒勞累已經埋骨於長城下呢……萬里尋夫,得到的卻是如此噩耗。她呼喊痛哭,三日三夜不止,天地為之動容,長城為之崩裂——露出範喜良屍骸,孟姜女見狀,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到了元代,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和對立,民間戲劇的蓬勃發展為普通百姓的心理訴求提供了一個重要渠道。也正是在這些不斷創作過程中,孟姜女的故事不斷被加工、推廣,以致當初的“杞梁”逐漸變成“範喜梁”,還有種說法,是變成了題主所說的“萬喜良”,二者均為諧音,已難於考證真偽。

    事至明代,為強化邊境國防又開始大修長城,百姓不免怨聲載道,孟姜女的故事再次獲得百姓的共鳴,客觀上再次推動了孟姜女故事的傳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良人中假李星雲到底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