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正常的腸道菌群是人體健康的守護神,是人體所必需的微生物群,能幫助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促進機體免疫,減少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內毒素的濃度,抑制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而有一些飲食習慣,則會讓腸道中的有害菌加快生長繁殖,導致菌群失衡,應該大家注意。

    1.衛生問題。其實倡導菌群的本質就是細菌,飲食衛生裡的致病菌進入腸道,就會使腸道菌群失衡,這些“路人”數量超過正常水平,腸道內的“常駐菌”生存環境被打破。同時,這些致病菌會侵襲腸道黏膜,釋放細菌毒素,最終導致人罹患各種疾病。

    2.過於油膩。長期的高熱量高脂肪飲食,也會使腸道內的菌群失衡。脂肪作為某一類細菌的培養基,會使其大量增殖,而這類細菌過多,也會因其代謝產物過多,在腸道內累積為毒素,腸道產生的毒素增加,保護能力就會下降。此時,人體免疫系統就會介入,身體開始“發炎”。這種慢性炎症會引起脂肪異常堆積、肥胖,進而誘發胰島素抵抗、動脈粥樣硬化等改變,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症等患病風險。

    3.嗜煙酗酒。研究發現,長期飲酒改變腸道微生態,導致有害菌大量生長,削弱了有益菌對腸黏膜的保護作用。生活中,經常看到嗜酒者有酒後腹瀉或是腸動力不足的情況,皆因於此。至於吸菸,幾乎損害身體的每一個器官,會破壞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是導致炎症性腸病很重要的環境風險因素之一。

    4.吃太多加工食品。這類食品往往經過精細加工,缺乏有益腸道蠕動的膳食纖維,不利於有益菌的生長繁殖,從而導致有害菌繁殖過快。有些加工食品中鹽的含量比較高,吃太多容易使胃腸道內形成高滲透壓環境,使腸道內水分無法被吸收,從而引起腸道問題,導致菌群失衡。另外,一些食品新增劑會抑制腸道菌群的活性,例如碳酸飲料。

    5.偏食挑食。人食用進來的膳食纖維,其中有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它需要益生菌來酵解,而益生菌需要它提供能量。不同腸道菌群的數量,與其得到的營養物的濃度有關。一個人偏食挑食,例如某些人嗜食肥甘厚味而不吃水果蔬菜,有些益生菌因得不到營養“餓”著,就發揮不出其原有的作用,

    除了常喝酸奶等富含有益菌的食物,還有很多食物有助腸道菌群平衡,幫助腸道健康,也應該多吃。

    1.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除了紅豆、綠豆等粗雜糧,木耳、海帶、裙帶菜、口蘑等菌藻類食物同樣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利於有益菌生長。

    2.富含益生元的食物。益生元是腸道中成千上萬有益菌的食物。洋蔥、豆類等食物富含益生元,能夠給腸道益生菌補充養分;大蒜、薑黃等食物中也含有豐富的益生元,有助有益菌繁殖。

    3.富含果膠的食物。果膠是一種非澱粉多糖,可以為腸道中的有益菌提供能量,促進有益菌的繁殖和生長。此外,分解後的果膠產生短鏈脂肪酸,能夠抑制有害菌的生長。

  • 2 #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日常膳食對腸道菌群的影響有哪些?影響我們腸道菌群的因素又很多,但是有一種是我們能夠控制的,那就是膳食。我們人體的腸道中有非常多種類的菌群,但是主要分為三大類,一類是有益菌群,一類是有害菌群,還有一類是中性菌群,其實中性菌群說白了就是牆頭草,哪種菌群的數量良多,它就會發揮哪種菌群的作用,這也是腸道之所以會有各種變化的原因。

    我們腸道中有益菌的食物是膳食纖維,膳食纖維主要存在於粗雜糧/雜豆/蔬菜/水果/薯類等植物性的食物中,另外還有一些乳製品中富含益生菌,可以幫助調整腸道菌群,因此日常飲食中,如果能夠食物多樣,粗細搭配,那麼我們腸道的菌群就能維持一個正平衡,這樣就可以預防很多疾病,如便秘/腹瀉,或者兩者交替,並且還能減少腸道中的垃圾被吸收入血後對身體的損傷。

    而我們腸道中有害菌的食物主要是動物性食物的代謝物,含氮類的物質,如果不愛吃蔬菜,經常大量吃肉的人,很容易造成腸道菌群失衡,有害菌更多,那麼也就會引發便秘等腸道疾病,便秘對身體影響非常大,不但會導致免疫力降低/情緒上的問題,還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高血壓等等,因此調節腸道菌群,飲食中每天都要注意。

  • 3 # 三一道堂

    腸道菌群因酸、鹼差異而分出陰陽。酸鹼性重在平衡,稍微顯弱鹼性,更有益身體健康。

    所以,腸道菌群也重在平衡。

    幾個飲食習慣維護這種平衡:

    1、不吃或少吃本地生態環境之外的跨境食物

    2、不吃溫室培養的跨季食物

    3、維護身心狀態,培養良好的身心情志

    4、不吃夜宵,晚餐少吃油膩,多吃粗纖維植物類,七分飽。

    河洛三易堂內修太極養生組

  • 4 # 跟著峰峰學營養

    腸道菌群是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腸道菌群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宿主的營養代謝和健康。腸道菌群 的組成與功能受宿主生理狀態、遺傳、飲食習慣、年齡和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膳食是影響腸道菌群結構和功能最為重要、也較為迅速的因素。作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資源,雜糧,雜豆和果蔬等食物含有的膳食纖維和多酚等物質已經被證明具有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

    穀物類

    穀物為人類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大量營養素和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穀物的加工精度也變的越來越高。相比於全穀物食物,長期攝入精製穀物可能會增加某些疾病的發病率(如二型糖尿病,增加內臟脂肪等),表明丟棄的穀糠中可能還含有其他保健功能成分。全穀物含有更全面的營養價值,攝入後可透過調節腸道菌群有益於身體健康。

    豆類

    豆類作為人類三大食用作物之一,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和生理功能特性。除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維生素外,豆類中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8%-10%)。豆類膳食纖維中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的比例均衡,可有效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水平,降低冠心病及糖尿病及腸癌的患病機率,尤其是其含有的抗性澱粉及大豆多糖、低聚糖,攝入後能夠增加飽腹感和調節腸道菌群。因此豆類 食物在改善能量代謝、代謝綜合症以及肥胖方面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溶性大豆多糖主要由半乳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巖藻糖、木糖和葡萄糖等組成。

    果蔬類

    水果和蔬菜是人類膳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果蔬能量密度較低,並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多酚類抗氧化物質。這些有效成分可調節腸道微生態的平衡從而達到保持身體健康的目的。大量研究表明果蔬及果蔬製品能有效地促進腸道內有益菌如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生長。

    水果或水果中的多酚類物質能改善由高脂飲食引起的菌群失調,進而改善宿主的脂代謝狀況。

  • 5 # 無炎生物

    日常膳食是影響腸道菌群的一個重要因素。

    長期高脂高能量飲食,會給腸道中的腐敗菌提供豐富的營養,使它們增長,擠壓有益菌的生存空間,長期持續的話,腸道中以膳食纖維為食物的有益菌群會全軍覆沒,失去功能,當這些有益菌徹底不能發揮功能時,會引起一系列慢性代謝綜合徵,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

    而長期保持高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腸道菌群中的有益菌比例會增加。

    所以說,膳食結構,對一個人的腸道菌群的塑造作用,強於遺傳的因素。食物多樣性和腸道菌群多樣性密切相關,食物結構相似的個體,腸道菌群結構也相似。

    避免高脂高糖飲食結構,保持高膳食纖維飲食結構,儘量少攝入食品新增劑,多吃新鮮果蔬,對維護腸道健康,從而維持身體健康,有重要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曲牌體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