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夥系東

    漢承秦制,指的是秦統一後,建立了一套以丞相為核心的中央官僚體制。西漢建立後,承襲秦制,雖略有所改,但在漢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體制,基本上沒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漢承秦制”之說。只是在漢武帝時,中央官制出現了內朝與外朝的劃分,皇權也進一步集中。

    劉邦當初定國號的第一選擇真不是漢,而是另一個很沒有文化水平的字:沛,不過劉老三(劉邦排行第三,小名劉老三)本來就不是什麼有文化的人,也不喜歡讀書人,打小出口成髒慣了,當了皇帝也改不了這習性,所以你要他取的正兒八經、又富有底蘊內涵的字當國號,他還真想不出來。那劉邦為何要用“沛”字當國號呢,為何最終還是改成了“漢”呢,說來話長,我儘量長話短說。

    秦這個王朝的確輝煌,可惜也短暫,正如夜空中的流星,璀璨奪目卻一瞬即逝。秦朝建立沒多久就倒了,秦政府倒了,就進入楚漢爭霸的局面。這段歷史大夥相當熟悉,我就不廢話了。當初各路諸侯共同起兵反秦時,尊楚國義帝熊心為天下共主,不過熊心手中沒兵,只是個擺設。但人家說話還是有一定效用的,義帝為了激勵大傢伙努力伐秦,曾昭告天下:先入關中者為王。就為這事大傢伙削尖了腦袋往關中擠,但最終這份幸運落到了劉邦手裡。

    劉邦第一個入關中,他想當關中王,可惜拳頭不夠硬,最終還是得讓拳頭最硬的項羽來分蛋糕,最終劉邦被項羽安排到漢中那塊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地方,沒拿到關中王,卻成了漢中王,也稱漢王。後來跟項羽爭天下,劉邦都是打著漢王的旗幟,人們也習慣漢王的稱號了。項羽垓下自刎後,劉邦掃清了天下,登基當了皇帝,這就牽涉到定國號的問題了。大傢伙幾乎都預設以漢為國號,但劉邦卻別出心裁。

    劉邦不願以漢為國號,而想以沛為國號。而他的理由也充滿了暴發戶的鄉土氣息,劉邦登基那年都54了,人到了這個年紀,容易範鄉愁,劉邦征戰沙場這麼多年,好不容易熬出頭了,總想著在父老鄉親們前面顯擺顯擺,讓當年看輕他的人見識一下自己的威風。實現這一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國號定為沛,因為劉邦生於沛縣長於沛縣,剛起兵那會人們都還親切地稱他沛公,以沛為國號最能榮耀故里了。

    但是劉邦底下的那群文化人就有點鄙視這個暴發戶了,沛朝太沒水平,說出去都不好聽。而且劉邦打天下用的漢王的旗幟,如今奪了天下反而用小小的沛縣做國號,這國號豈不是越來越小了。大臣們紛紛上書勸諫,但劉邦就是不聽。最終不得不請蕭何出手,才把劉邦這頭毛驢給捋順了。蕭何對劉邦說:“漢這個字,可是相當優美的,而且大傢伙都稱你漢王,這是上天給你的稱謂啊,俗話說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老天爺給你的,你不拿那是要受到懲罰的。”被蕭何這麼一忽悠,劉邦立馬就慫了,自此就認了漢做國號。

  • 2 # 玉華讀史

    這個說的比較多了,秦朝開創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先河,歷代王朝都帶有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子或者說都受到了秦朝的影響。比如說,“三公九卿”這樣的官制可以說漢朝就繼承自秦朝,又比如,秦朝的郡縣制,漢初雖有一定修正,但最後還是實行了郡縣制。更為根本的像皇帝制、中央集權,法家“法治”的政治統治思想,歷朝歷代都繼承了秦朝開的先河。毛主席不是有句詩說“百代都行秦政法”嗎?由此說,秦朝與漢朝在時間上的相近和制度上的連續比較明顯,而且其社會經濟條件也未發生特別大的變化。

    劉邦當初定國號的第一選擇真不是漢,而是另一個很沒有文化水平的字:沛,不過劉老三(劉邦排行第三,小名劉老三)本來就不是什麼有文化的人,也不喜歡讀書人,打小出口成髒慣了,當了皇帝也改不了這習性,所以你要他取的正兒八經、又富有底蘊內涵的字當國號,他還真想不出來。

  • 3 # 嗜慾者

    “漢承秦制”!其實說小了,即使二千年之後的今天也有秦制。毛主席也曾說過“祖龍魂死秦猶在”的話,其意思就是指秦制,正所謂“中國之政出於秦”!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在治下推行的郡縣制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是最先進一種制度。讓我華夏民族從此有了“天下”的意識,使整個華夏民族更加緊密的聯絡在一起。後世君王無一不以“一統天下”為目標而奮鬥!凡是半吊子都得引來無數鄙視!

    如此先進的制度劉邦為什麼要捨棄?而劉邦最後為什麼要以“漢”為國號而不以“秦”為國號呢?

    一、諸侯態度

    “天下苦秦久矣”!這不僅是各諸侯更是天下百姓的獨白,劉邦與項羽爭霸天下時得到了各諸侯的擁戴和支援,而且各諸侯的實力不容小覷。逼得劉邦擊敗項羽取得天下後不得不同時實行郡縣制和分封制。所以,此時劉邦是不會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以“秦”為國號的。

    二、封號漢王,“龍興之地”

    本來楚懷王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一路奔波,甚至放棄一些城池財貨,搶先進入關中,最後卻被項羽“發配”到漢中,但也因此使項羽對劉邦放鬆警惕,最後讓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攻取關中成為名副其實的關中王。

    劉邦擁有關中和漢中兩大糧倉,而且關中百姓因為項羽的暴虐非常痛恨項羽,從而讓劉邦有了兵員和糧草,使劉邦有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資本。此後,後勤物資與兵員源源不斷從這兩個地方運往前線支撐劉邦作戰。

    劉邦雖然是沛縣人,但真正發家的地方卻是漢中,古人也對這種“風水很迷信”。後世王朝幾乎都是以自己封地和封號為國號的。

    劉邦發家於漢中,封號漢王。那就是劉邦“龍興之地的龍脈”。各諸侯也共尊漢王多年,也算是當時的“天下之主”了,所以以“漢”為國號是最合適的!

  • 4 # 北大記著

    從古至今,那個不是用了秦朝郡縣制。誰還用秦朝名字。一個王朝滅了,國名要他做甚。想起秦朝這個名字。人民會想起秦始皇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孟姜女哭長城。驚天動地。阿房宮秦始皇陵,都訴說著秦始皇荒淫無道。只為了個人生前死後舒適。讓天下人為他一個人勞累。秦始皇驕奢淫逸荒淫無道。秦國也就是荒淫無道。用秦國名字不標誌著繼續荒淫無道。用一個新的名字標誌著好的開始,去舊迎新大好局面,給人以希望。

    同樣道理,蘇聯解體改名俄羅斯,其意義在於能夠創造新的局面。一改前蘇聯腐敗落後局面。朝代更替,他的後期腐敗人心不穩。換個國名有新意,寓意新新向榮。繁榮昌盛。

  • 5 # 孤舟釣江雪

    首先,皇帝都換了,由贏姓變成了劉姓,換國號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其次,秦由於暴政,已經失去了民心,假如劉邦繼續用秦為國號,只會被各方諸侯群起而攻之,於國家穩定不利。

    第三,劉邦起兵打的就是反秦的旗幟,建國後又以秦為國號,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在法理上說不通。

    第四,漢並沒有完全繼承秦制。最大的區別是:秦實行的完全是郡縣制,沒有分封土地。漢初是郡縣制和分封制並存,劉邦封出了八個異姓王,還有一些劉姓王。制度是不同的,國號相同就更說不過去了。

  • 6 # 如史如畫

    先說明,漢沒有繼承秦制,漢搞的是半封建半郡縣,嬴政搞的是純郡縣。

    嬴政作為秦人,自然看不起前朝的分封,也斷不會採用這個制度。李斯提成純郡縣,始皇帝欣然贊同。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作為一個草莽出身,必須依靠分封制這種誘惑力極大的制度來吸引各路勢力攻打霸王。劉邦情商高,天下英雄都願意為他效命。然後打下一個地方,就在這個地盤搞郡縣制,來鞏固地盤,漢朝建立後,這種郡縣制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朝廷的權力,使皇帝的指示能清晰貫徹到底層。

    為什麼國號叫“漢”,這還用說嗎?項羽當時稱霸關中之後,就把巴蜀漢中之地封給劉邦,王號隨之而來,稱作“漢王”。我們現在民族語言的名字和古代漢中這塊地拖不了干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的幸福是什麼?你的幸福感持續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