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崇賢服義

    醜書有兩個概念,一,抒發性情,醜書認為性情就是無拘無束地書寫。二,追求古拙,認為古拙就是這樣。其實這兩點都存在思維偏差。記得範笑歌先生去年說的話,大意是漢碑成熟時的作品與楷書成熟時的作品都重視法度,也就是說,隸書成熟時也是規範重法的,比如禮器,曹全,史晨,乙瑛等都是重法的,不是所謂的性情隸書。隸書不重法,就成了任意書寫,就與書法的法越來越遠,所以我們看到範笑歌這樣的大師,從來是創造自己的法度,而不是隨意書寫。

    我還是很佩服範笑歌先生,其隸書功力深厚,驚世駭俗。

  • 2 # 書道拍案

    這個現象並不是你一個人的疑惑,大部分初學者都不能理解,有的甚至對主流書法產生憤世嫉俗的情緒。所以很有必要認真說道說道。不過這個問題不嚴謹哦,且邏輯也不對哦。

    問題不嚴謹

    首先看前半句,“人民都喜歡秀美端莊的隸書”,這個“都”字能隨便用的嘛,只能說大部分,畢竟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也是人民。

    再看後半句,為什麼現在國展隸書都是怎麼醜怎麼寫?又是個“都”字,明顯是你關注點的問題,不信把12屆國展的隸書入展作品的通通看下,平正一路也不少。

    再有,“怎麼醜怎麼寫”這六個字又說明兩個問題。

    書法史瞭解太少。對隸書理解不夠全面。隸書並非只有曹全,乙瑛,禮器等平正秀美的風格,還有石門,楊懷錶等古拙率真的風格。書法審美水平不足。即便不瞭解書法史,作為一名合格的書法愛好者並不會“以貌取書”,線條的質感與作品的整體氣息更重要。問題邏輯不對

    此問題可以理解成:既然大部分人民喜歡端莊秀美的隸書,為何書法家卻愛往醜了寫?其實這是大眾與藝術的關係,其中細節這裡暫且不深談,長話短說吧。藝術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遊戲,從來都是遠離大眾,更無需討好大眾。人性的弱點就是懶得的思考,懶得學習,隨大流、人云亦云,長此以往便喪失個性,審美趨同。

    而藝術家恰恰是要克服這些弱點,透過藝術抒發自我,強調個性,這些是與大眾生活習慣對立的,在你沒有付出同樣的學習和實踐時當然是無法理解的。

    內在比外在更重要

    其實書法水平達到一定層次後就會發現,字形好比人的外在,並不是最重要。一張完整的書法作品,用筆,用墨,字與字關係,行與行的關係,整體佈局等要素遠比單字外形重要的多。書法並非寫漂亮字,以貌取人不可取,“以貌取書”同樣很荒唐。

    至於你說“如何擺脫這種現象”。透過以上分析,問題僅僅是你的個人偏見,擺脫是不可能的,建議多瞭解專業知識,提升書法審美才是重點。

  • 3 # 古靈精怪的熊

    批醜隸是對的,但網民必須去讚揚美隸,如果不讚揚美隸,就顯不出醜隸之醜,所以只罵書協不行。

    當今範笑歌隸書的確是美隸,不僅是美隸,而且是詮釋隸書的頂級大師,對各體隸書融會貫通、衍變昇華,此乃我中華書法之幸。如果不支援美書,那你的反醜書就是假反。

    據稱範笑歌幼年就是從漢隸入手習書,可見其對隸書具有權威性,先生也是自古以來的百體書王,其中隸書也是重要組成,其對書法移山納海的氣魄是那些一生寫死一體的人沒法比的。

    下面是笑歌先生網上的隸書作品

  • 4 # 碩果僅存我芯一祥雲

    國展的評委多數都是醜書代表,是一些沒文化的人在那裡搞創作,所以字都寫的古怪離奇沒有生機。

    藝術就是要體現字的美,越寫越醜不是藝術追求的方向!!

  • 5 # 貓型鋼絲球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從歷史角度來看。我們所說的美醜,其實也不見得不能看透書法本質,而是對於書法審美感到困惑。

    那書法審美的的跑偏,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在民國時期之前的時候,多數文化人無論學問還是修養,都比較推崇繼承傳統多一些。那個時候文化大家們水平也是比較高的,教出來的弟子也是有一定的要求。

    後來國家動盪不安,有名氣的書畫大家去了香港海外等地方,造成部分文化流失到海外,沒有被繼承而流失掉;另一部分文化人在解放後文革中遭遇迫害,從而造成書畫文化傳承的斷層。其實不只書畫,整個文化界,都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斷層打擊。

    解放後的新的書法人,很多並沒有得到書畫傳承的真正精髓,照本宣科的浮於表面化學習。

    我們都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難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幾年的大學也是不足的。必須是年少時候慢慢薰陶,不僅是技法,還有鑑賞能力。以前學書畫都是有家底的富貴人家,在眼界和思維上,都有一定的見識,審美水準絕對不是普通人可以比較的。

    現在書協出來的書法家,是考的大學修出來的。文化水平本來就偏低,而且那個年代競爭少,能力智力理解能力都很普通,很多底蘊就先天不足。再加上缺乏精英前輩的提攜與指導,在書法造詣上要比民國時候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審美一定是跟著人的生活層次來的,代代都是在困苦中生活的人,見過的好物美物太少,難以繼承優秀的審美基因。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宋代皇帝宋徽宗,就是審美頂尖的典範。無論對於書畫還是工藝品,他都是實足的審美達人。

    所以說書協的作品,不是書法技巧有問題,這是可以學的;他們最大的問題是,基因裡的審美不過關,很多作品裡透露著各種狂傲與粗俗。

    就像吳冠中先生說的,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卻很多。

  • 6 # 濤聲如鍾

    豺狼當道!沒有文化!美醜不分!你們看看,多麼雄美端莊大氣的古人隸書,讓現在這幫假文人給寫成什麼吊樣!!!還能獲獎??

  • 7 # zhangguoan張國安

    自古以來的名副其實的書法家,絕大多數均以其書法具備實用性與藝術性,系實用性與藝術性結合的典範。

    就拿漢朝的”十大名碑”而言,可謂是其中的楷模。那麼“現在的國展為何反其道而行之”呢?筆者認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自古以來的名副其實的書法家的地位已難以撼動,只有另搞一套,才有可能“獨豎一旗”。因此,多年來中書協便提倡所謂的“創新”,就隸書而言,尤以其中的張繼為代表,他的“東倒西歪”的”雜柔”形隸書,確立了其在中書協中似乎難以撼動的地位,而且不少的參與所謂國展大賽的參與者,以模仿張繼的作品為能事,並且其中的不少人因此加入了中書協,導致中書協不得不喊“停”,既終止模仿張繼的作品者,再加入中書協,真可謂“亂相橫生”……導致如今的“江湖書法”,“現代派”,“醜書體”,“展覽體”等大量湧現,這可不是哪位評論家的心血來潮下的結論,而是廣大的書法愛好者,經過多年的長期觀察,而概括整理而成,而且如今的所謂“創新”,已蔓延到硬筆書法,任意改變字形的結構,追求所謂的“藝術性”,已與漢字的實用性的主要功能相脫離,應引起我們廣大書法愛好者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警惕。

    總之,就傳統書法而言,這些所謂的“創新者” ,即使想追趕上民國時期的鄧石如,吳昌碩,唐駝等,恐怕也難以望其項背……若有誰不信,那就讓時間與歷史去檢驗,這些所謂的“創新”,必將是曇花一現……

    附筆者最近習作共九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的一生比性命更加重要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