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橘生淮南只若薄荷微

      目前乘用車的驅動形式大多分為前驅、後驅、四輪驅動等。

      前輪驅動:就是前輪驅動的驅動形式,用形象的話來說,是“拉”著車輛前進。目前大多數中、小型轎車都採用了這種驅動形式。

      優點:由於前驅操縱結構比較簡單,製造和維修成本也相對較低,目前前置前驅方式已經廣泛在普通轎車上使用。

      缺點:前驅車在加速或者上坡時,車身重心往後移,因此令前輪相對來說會和地面接觸減少,從而減少了附著力,因此獲得的牽引力將大大減少;還有,前置前驅會令車身的重量集中在車頭,令整車比重不太平衡,從而影響車身在動態中的操控性和平衡性。

      後輪驅動:這是一種傳統的驅動形式,形象地說就是“推”著車輛前進。

      優點:一般操控性好,因為一些元件從前部移到後部,這樣大大地改善了汽車的平衡性和操控性,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跑車都採用後驅的原因。

      缺點:從車輛的操控性和安全性方面考慮,前驅車在轉彎時容易發生轉向不足,後驅車容易出現轉向過度。

      四輪驅動:原來主要用於越野車,現在部分轎車上也開始普及,最典型的是斯巴魯和奧迪的部分車型。

      優點:四輪驅動則是更平衡的驅動方式,能有效避免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等狀況。

      缺點:由於發動機扭矩被分配到前後輪,因此,犧牲了一部分動力性,而且比較費油。作為普通消費者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很難說能有明顯的區別。

    汽車的驅動形式(LAYOUT),包括髮動機,變速器及傳動軸等總成組成的動力傳動系(POWERTRAIN)在汽車中的分佈方式。不同的驅動型式,其對整車的效能,外形及內部空間,重量,軸荷分配,製造成本以及維修保養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要求和影響,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選擇驅動型式,一直是汽車總體設計的首要工作之一。目前,以燃油或燃氣為動力裝置的汽車,其驅動形式通常分為5種:

    一,前置前驅(FRONTENGINEFRONTDRIVE簡稱FF)

    FF的技術優勢:

    1.省略傳動軸,減輕車重,結構較為緊湊;

    2.充分利用發動機倉空間,駕駛室內空間較為寬敞,並有利於降低地板高度,提高乘坐舒適性;

    3.發動機靠近驅動輪,動力傳遞效率高,燃油經濟性良好;

    4.發動機等總成前置,增加前軸的負荷,提高了轎車高速行駛時的操縱穩定性和制動時的方向盤穩定性;

    5.簡化了後懸架系統;

    6.在積雪或易滑路面上行駛時,靠前輪牽拉車身,有利於保證方向穩定性。

    7.易操控,安全、好開。

    FF的技術弱勢:

    1.起步,加速和爬坡時,前輪負荷減少,導致牽引力下降;

    2.前橋既是轉向橋,又是驅動橋,結構及工藝複雜,製造成本高,維修保養困難;

    3.極限不高,轉向不足是通病

    二,前置後驅(FRONTENGINE,REARDRIVE簡稱FR)

    前置後驅的技術優勢:

    1.在良好的路面上起步,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負荷增大(即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牽引力強,適應需求大馬力的車輛;

    2.前後軸質量分配較為平均,因而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相當高的操控極限,並有利於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

    3.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佈置;

    4.轉向輪是從動輪,轉向機結構簡單,便於維修

    FR的技術弱勢:

    1.由於採用傳動軸裝置,不僅增加了車重,同時降低動力傳動系的傳動效率,影響了燃油的經濟性;

    2.縱置發動機,變速器和傳動軸等總成佈置使駕駛室空間相應減小,影響了成坐舒適性;

    3.在雪地或易滑路面上起步加速或過彎時,由於FR型式,易甩尾(即漂移)

    綜上所述:FR型式的車輛主要應用於對動力需求較強的車型,同時,部分高階轎車由於對動力,操控及穩定性需求較高也採用FR佈局方式(因為例如V12V8等引擎無法橫置)

    三,後置後驅動(REARENGINE,REARDRIVE簡稱RR)

    RR具有傳動效率高,動力強等顯著優點,因而成為像PORSCHE這種純種跑車的忠實擁護。除此之外,RR驅動還主要應用於大中型客車,少數微型或普及型轎車,但貨車很少採用此形式。

    RR的技術優勢:

    1.重量集中於汽車後部,發動機距驅動軸很近,因而驅動輪符合大,起步加速時牽引力大,而且傳動效率高,燃油經濟性好;

    2.有利於車身內部佈置,車廂內空間利用率高;

    3.易於將發動機與車廂隔開,減少車廂內的震動和噪聲,乘坐舒適性良好;

    4.可在地板下設定容積很大的行李倉;

    RR的技術弱勢:

    1.前輪附著力小,高速時轉向不穩定,影響了操控穩定性;

    2.水箱佈置困難,不利於發動機散熱;

    3.發動機防塵困難;

    4.發動機和變速器等總成遠離駕駛員,遠端(REMOTE)操控機構的佈置較為複雜;

    5.故障不易急時辨別,維修保養困難。

    四,中置後驅(MIDDLEENGINE,REARDRIVE簡稱MR)

    大多數高效能跑車和方程式賽車採用的驅動型式。

    MR的技術優勢:

    1.可獲得最佳的軸荷分配,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好;

    2.發動機臨近驅動橋,無需傳動軸,從而減輕車重,具有較高的傳動效率;

    3.重量集中,車身平擺方向的慣性力矩小,轉向操作靈活,運動性極佳;

    MR的技術弱勢:

    1.發動機的佈置佔據了車廂和行李箱的一部分,通常車廂內只有2張坐椅;

    2.對發動機的隔音和絕熱效果差,乘坐舒適性有所降低

    五,全輪驅動(ALLWHEELDRIVE簡稱AWD)

    AWD通常是將發動機前置,並在變速器後裝有分動器,將動力分別傳送到所有車輪上。同時為了有效避免車輪滑動,除裝有輪間差速器外,還配有軸間差速器。

    AWD主要用於越野車,SUV,但也有少部分轎車運用AWD形式,如AUDI的QUATTRO系統(由AWD演變而來)和響譽玩兒車界的WRX與EVO。參加拉力賽的絕大多數車型也是AWD。

    AWD的技術優勢:

    1.由於全輪驅動汽車可以利用汽車的全部重量作為附著壓力,從而使附著力顯著增加,即擴充套件了牽引力極限;

    2.可以將發動機的動力分別傳至個輪,即減少了每一個驅動輪的驅動力負擔,因而能夠保證在不超過輪胎摩擦極限(不發生車輪打滑)的情況下,將足夠的動力傳至路面,使汽車具有較強的越野能力。

    3.輪胎磨損均一,有利於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

    AWD的技術弱勢:

    1.傳動系統長,結構複雜,製造成本高,維修困難;

    2.噪音大,結構原因導致車輛較重,且驅動力傳遞效率低,油耗較大,比2輪驅動型式多耗費大約25%的動力。

    結論:

    汽車驅動型式的合理採用,取決於汽車的型別及用途等多方面因素,脫離具體的應用,單獨分析各種驅動型式的優劣是毫無意義的。換言之,只有滿足整車的動力性,操縱穩定性,燃油經濟性,透過性和乘坐舒適性等效能設計要求,並實現了預計製造成本的驅動形式,才是該車合理的驅動型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00到800元的顯示器比較好的是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