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本意指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杞國:春秋時的小國,今河南杞縣。 崩墜:崩塌陷落。 寄:依附 。 若:比如。 屈伸:(四肢)彎曲伸展。 行止:這裡是行動、活動的意思。 星宿:星辰。 中傷:擊中,受傷害。 躇步:行走。 跐蹈:跳躍。 舍然:因放下思想包袱而輕鬆愉快的樣子。舍,通“釋”。然,的樣子。 墜:掉下。 曉:曉諭,說明道理。 耳:罷了。 曉:開導。 亡:沒有。 當:可能。 四虛:四處。 積塊:聚積在一起的土塊。 積氣:聚積在一起的氣體。 中:打中,擊中。 廢寢食: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星座:這裡指星星。 編輯本段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編輯本段譯文 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華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裡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華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興。 編輯本段典故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並且自言自語地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地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2] 編輯本段寓意 這則寓言是一則益智寓言,寫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種人。作者不以這兩種人為然。他的原意是要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這是道家的人生哲學的反映。後來,人們常用“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必要的無根據的憂慮。 但是如果從積極方面看待杞人憂天的話,則是一種積極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且勤於探究的良好表現。 編輯本段道理 成語本意指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原意是要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這是道家的人生哲學的反映。後來,人們常用“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必要的無根據的憂慮。 但是如果從積極方面看待杞人憂天的話,則是一種積極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且勤於探究的良好表現。 在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自然界之前,一個人提出任何疑問,其勤學好問、勇於探索的精神本身無所謂錯誤。可是杞人成天為這個問題煩惱憂愁,而影響到自己的現實身心生活就不對了。未來有很多會發生和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成天只是擔憂有什麼用?關鍵是多學知識,瞭解自然,做好防範。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狀況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平時要注意分析事物之問的聯絡,防止主觀片面性和盲目性。對於一些確實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也不要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樂在豁達。 編輯本段歷史與史實 列禦寇,東周威烈王時期鄭國圃田人(今河南省鄭州市)。戰國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學家。道家著名代表。那時,由於人們習慣在有學問的人姓氏後面加一個“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禦寇又稱為“列子”。唐玄宗於天寶年間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 莊子在其書第一篇《逍遙遊》中,就提到過列子可以“御風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練就了一身卓絕的輕功。因為莊子書中常常虛構一些子虛烏有的人物,如“無名人”、“天根”,故有人懷疑列子也是“假人”。不過《戰國策》、《屍子》、《呂氏春秋》等諸多文獻中也都提及列子,而這些書可都是正兒八經的書,不像《莊子》那樣喜歡亂編故事。所以列子應該實有其人。 編輯本段淡薄虛靜 列子一生安於貧寒,不求名利,不進官場,隱居鄭地40年,潛心著述20篇,約十萬多字。現在流傳有的《列子》一書,其中《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湯問》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文為流傳。列子一向低調,有所謂“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可見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說的“和光同塵”的境界,故而列子在歷史上的事蹟也很少。這樣解釋某些人認為列子是後人假託的也不過分。 列子不僅學問淵博,而且是非標準、生活準則也十分明確,其人品道德修養更是高尚。一次,一位列國使者入鄭拜訪列子時,發現這位自己仰慕的有道之士,竟然經常在餓肚皮的情況下,埋頭搞學問。鄭國宰相子陽聽說此事,隨即派遣官吏給列禦寇送糧食。列子不為所動,拜謝說:無功不受祿。使者只得帶上糧食返回覆命。列子之妻對此困惑不解,列子解釋到:子陽並不瞭解我的“道”的偉大,只不過想沽名釣譽罷了。後事實正如列子所料,不久人民作亂殺了這個叫子陽的高官。列子如果當時接受了饋贈,為其所用,肯定也會不免於禍。 他的學說主張貴虛。成名於《列子》一書,有章以其名為章名,主旨在於宣揚不可炫智外而應養神於心,達到“天而不入”的順其自然,達到“無用之用”的境界。 編輯本段乘風御虛 列子青年時代求道十分執著認真,起初從師壺丘子,後又問道於老子親傳弟子關尹子,還曾拜商氏為師。他繼承了老子的學說,又加以發揚光大。傳說當他潛心修道時,能夠“御風而行”。他常在立春之日“乘風遊八荒”;在立秋之日返回住所“風穴”。這些記載雖然誇張,但也間接反映了列子道家學問的精深和列子超然物外的道家風範。 編輯本段評價 在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自然界之前,一個人提出任何疑問,其勤學好問、勇於探索的精神本身無所謂錯誤。可是杞人成天為這個問題煩惱憂愁,而影響到自己的現實身心生活就不對了。未來有很多會發生和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成天只是擔憂有什麼用?關鍵是多學知識,瞭解自然,做好防範。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狀況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平時要注意分析事物之問的聯絡,防止主觀片面性和盲目性。對於一些確實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也不要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樂在豁達
成語本意指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杞國:春秋時的小國,今河南杞縣。 崩墜:崩塌陷落。 寄:依附 。 若:比如。 屈伸:(四肢)彎曲伸展。 行止:這裡是行動、活動的意思。 星宿:星辰。 中傷:擊中,受傷害。 躇步:行走。 跐蹈:跳躍。 舍然:因放下思想包袱而輕鬆愉快的樣子。舍,通“釋”。然,的樣子。 墜:掉下。 曉:曉諭,說明道理。 耳:罷了。 曉:開導。 亡:沒有。 當:可能。 四虛:四處。 積塊:聚積在一起的土塊。 積氣:聚積在一起的氣體。 中:打中,擊中。 廢寢食: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星座:這裡指星星。 編輯本段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編輯本段譯文 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華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裡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華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興。 編輯本段典故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並且自言自語地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地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2] 編輯本段寓意 這則寓言是一則益智寓言,寫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種人。作者不以這兩種人為然。他的原意是要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這是道家的人生哲學的反映。後來,人們常用“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必要的無根據的憂慮。 但是如果從積極方面看待杞人憂天的話,則是一種積極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且勤於探究的良好表現。 編輯本段道理 成語本意指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原意是要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這是道家的人生哲學的反映。後來,人們常用“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必要的無根據的憂慮。 但是如果從積極方面看待杞人憂天的話,則是一種積極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且勤於探究的良好表現。 在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自然界之前,一個人提出任何疑問,其勤學好問、勇於探索的精神本身無所謂錯誤。可是杞人成天為這個問題煩惱憂愁,而影響到自己的現實身心生活就不對了。未來有很多會發生和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成天只是擔憂有什麼用?關鍵是多學知識,瞭解自然,做好防範。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狀況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平時要注意分析事物之問的聯絡,防止主觀片面性和盲目性。對於一些確實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也不要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樂在豁達。 編輯本段歷史與史實 列禦寇,東周威烈王時期鄭國圃田人(今河南省鄭州市)。戰國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學家。道家著名代表。那時,由於人們習慣在有學問的人姓氏後面加一個“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禦寇又稱為“列子”。唐玄宗於天寶年間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 莊子在其書第一篇《逍遙遊》中,就提到過列子可以“御風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練就了一身卓絕的輕功。因為莊子書中常常虛構一些子虛烏有的人物,如“無名人”、“天根”,故有人懷疑列子也是“假人”。不過《戰國策》、《屍子》、《呂氏春秋》等諸多文獻中也都提及列子,而這些書可都是正兒八經的書,不像《莊子》那樣喜歡亂編故事。所以列子應該實有其人。 編輯本段淡薄虛靜 列子一生安於貧寒,不求名利,不進官場,隱居鄭地40年,潛心著述20篇,約十萬多字。現在流傳有的《列子》一書,其中《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湯問》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文為流傳。列子一向低調,有所謂“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可見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說的“和光同塵”的境界,故而列子在歷史上的事蹟也很少。這樣解釋某些人認為列子是後人假託的也不過分。 列子不僅學問淵博,而且是非標準、生活準則也十分明確,其人品道德修養更是高尚。一次,一位列國使者入鄭拜訪列子時,發現這位自己仰慕的有道之士,竟然經常在餓肚皮的情況下,埋頭搞學問。鄭國宰相子陽聽說此事,隨即派遣官吏給列禦寇送糧食。列子不為所動,拜謝說:無功不受祿。使者只得帶上糧食返回覆命。列子之妻對此困惑不解,列子解釋到:子陽並不瞭解我的“道”的偉大,只不過想沽名釣譽罷了。後事實正如列子所料,不久人民作亂殺了這個叫子陽的高官。列子如果當時接受了饋贈,為其所用,肯定也會不免於禍。 他的學說主張貴虛。成名於《列子》一書,有章以其名為章名,主旨在於宣揚不可炫智外而應養神於心,達到“天而不入”的順其自然,達到“無用之用”的境界。 編輯本段乘風御虛 列子青年時代求道十分執著認真,起初從師壺丘子,後又問道於老子親傳弟子關尹子,還曾拜商氏為師。他繼承了老子的學說,又加以發揚光大。傳說當他潛心修道時,能夠“御風而行”。他常在立春之日“乘風遊八荒”;在立秋之日返回住所“風穴”。這些記載雖然誇張,但也間接反映了列子道家學問的精深和列子超然物外的道家風範。 編輯本段評價 在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自然界之前,一個人提出任何疑問,其勤學好問、勇於探索的精神本身無所謂錯誤。可是杞人成天為這個問題煩惱憂愁,而影響到自己的現實身心生活就不對了。未來有很多會發生和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成天只是擔憂有什麼用?關鍵是多學知識,瞭解自然,做好防範。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狀況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平時要注意分析事物之問的聯絡,防止主觀片面性和盲目性。對於一些確實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也不要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樂在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