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以待斃
【成語名字】坐以待斃
【漢語拼音】zuò yǐ dài bì
【成語解釋】
坐著等死。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只坐等敗亡。語本《管子.參患》。
【成語典故】
《管子.參患》
得眾而不得其心,則與獨行者同實;兵不完利,與無操者同實;甲不堅密,與俴者同實。弩不可以及遠,與短兵同實;射而不能中,與無矢者同實;中而不能入,與無鏃者同實。將徒人,與俴者同實;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故凡兵有大論,必先論其器,論其士,論其將,論其主。故曰:器濫惡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士不可用者,以其將予人也;將不知兵者,以其主予人也;主不積務於兵者,以其國予人也。
【成語註解】
1、典故或見於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2、短兵:與長兵相對而言的較短兵器。
〔參考資料〕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據《諸葛亮集.文集.卷一》引)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成語出處】
1、《金史.卷一一四.白華列傳》:“歸德城雖堅,久而食盡,坐以待斃,決不可往。”
2、《水滸傳.第一○八回》:“楊志、孫安、卞祥與一千軍士,馬罷人困,都於樹林下坐以待斃。”
3、《說唐演義.第一五回》:“相公還須打點主意,決不可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4、《隋唐演義.第六回》:“但如今世界止憑才貌,不足以勘平禍亂,如遇患難,此輩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斃,何足為用?”
5、《鏡花緣.第四○回》:“太后因貧寒老媼,肩不能擔,手不能提;既無六親之靠,又乏薪水之資;每逢飢寒,坐以待斃,情實堪傷。”
坐以待斃
【成語名字】坐以待斃
【漢語拼音】zuò yǐ dài bì
【成語解釋】
坐著等死。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只坐等敗亡。語本《管子.參患》。
【成語典故】
《管子.參患》
得眾而不得其心,則與獨行者同實;兵不完利,與無操者同實;甲不堅密,與俴者同實。弩不可以及遠,與短兵同實;射而不能中,與無矢者同實;中而不能入,與無鏃者同實。將徒人,與俴者同實;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故凡兵有大論,必先論其器,論其士,論其將,論其主。故曰:器濫惡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士不可用者,以其將予人也;將不知兵者,以其主予人也;主不積務於兵者,以其國予人也。
【成語註解】
1、典故或見於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2、短兵:與長兵相對而言的較短兵器。
〔參考資料〕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據《諸葛亮集.文集.卷一》引)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成語出處】
1、《金史.卷一一四.白華列傳》:“歸德城雖堅,久而食盡,坐以待斃,決不可往。”
2、《水滸傳.第一○八回》:“楊志、孫安、卞祥與一千軍士,馬罷人困,都於樹林下坐以待斃。”
3、《說唐演義.第一五回》:“相公還須打點主意,決不可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4、《隋唐演義.第六回》:“但如今世界止憑才貌,不足以勘平禍亂,如遇患難,此輩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斃,何足為用?”
5、《鏡花緣.第四○回》:“太后因貧寒老媼,肩不能擔,手不能提;既無六親之靠,又乏薪水之資;每逢飢寒,坐以待斃,情實堪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