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民正能量
-
2 # 老衲侃春秋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經過充分的備戰後,終於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漠北之戰。
他命令衛青與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並組織幾十萬步兵和轉運物資的民夫跟隨其後,保障後勤補給,分兩路征討匈奴。
戰爭的結果最終以漢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漢軍共殲匈奴9萬餘人,其左右兩王所部主力幾乎全部被殲,使其一時無力渡漠南下。至此,危害漢朝百餘年的邊患,已基本得到解決。
對於當時的形勢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後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匈奴民歌為此唱道“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失我嫁婦無顏色。”
至此智窮力竭、山窮水盡之際,匈奴單于伊稚斜,被迫帶領全部族退居漠北,想要透過和親的方式,緩和和漢朝廷之間這種戰爭關係,來達到恢復元氣的目的。
近百年來,漢匈之間的和親,是兩國關係的常態。但那時的主動權,往往掌握在實力強大的匈奴手中。但這次卻徹底的翻過來了,主動提出和親的請求,這在漢匈關係史上還是第一次。
面對和親的請求,漢武帝召叢集臣,商議對策。
此次商討,有人主張和親;有人則建議利用這一絕佳的機會,以武力迫使匈奴臣服。群臣們是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時任丞相長史的任敞最後上奏道:“匈奴打了敗仗,處境困難,應該使它成為我朝屬國,到邊界請求朝拜。”
武帝於是派任敞出使匈奴,試圖說服匈奴伊稚斜單于,臣服於我大漢王朝。
不料任敞到了那裡,他的遊說不但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本人還被扣留住,不讓回國。
就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召叢集臣,又開了一次御前會議。
博士狄山直抒胸臆的說:“和親對我們有利。”
漢武帝詢問有什麼好處,狄山說:“武器是兇器,不應多次動用。想當年,高祖就在作戰中,在平城陷入困境,最後被迫和親。孝惠帝、高皇后時,天下因此而得以安樂。”
一看大家都在聚精會神的聽自己的宏論,狄山很是得意,繼續往下說到:“孝景帝時,吳、楚七國反叛,孝景帝往返於兩宮之間,膽戰心寒了幾個月。吳、楚七國之亂被平定後,景帝一朝始終不談軍事,國家富裕充實。如今自從陛下大動干戈以來,使得我們國家空虛,邊境地區的百姓極度貧窮困乏。由此看來,不如和親。”
狄山此論的依據。“兵,兇器”一句,出自《尉繚子》,原文是“故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巳而用之”,尉繚子強調,用兵的前提是“不得已”,戰爭應是有節制的,否則就悖逆道德,使人無辜蹈入死地。
他的觀點也很符合孔子的“慎戰”思想——孔子有言“子之所慎:齋、戰、疾”。作為政治家,孔子較少談到戰爭政治的關係,而是大力提倡施行仁政,“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而狄山的此番言論正是繼承了他的衣缽。
漢武帝在對外關係中,一直是一個非常強硬的君主。這十幾年來之所以要傾全國之力發動了對匈奴的一系列戰爭,目標就是把對手徹底打服為止。現在已經取得了實效,他豈能再和匈奴議和?
況且以前在高祖時期,和匈奴的和親,往往以假公主替代,後來這種李代桃僵的伎倆被匈奴識破了,只好忍痛割愛,把自己親生女兒嫁到遙遠的邊疆,讓她們用玉體來保佑漢朝邊境的安定。那是多麼屈辱和不堪回首的事情啊!
那時候實力弱,沒有辦法。現在自身強大了,豈能再做這種喪權辱國的蠢事?
但是對漢武帝的這種戰略方針,看來大臣中有明顯的不同意見。剛才狄山的發言,直接指責自己窮兵黷武,致使民生凋敝。
聽到這種不同意見,漢武帝緊皺眉頭,在心裡頭開始合計起來。看樣子貫徹既定方針,任重而道遠呀!
所以,聽了狄山的建議後,漢武帝陰沉著臉,半晌沒有說話。漢武帝不發言,眾大臣也不敢發言。此時的大堂上,掉一顆針等能聽見。
最後還是漢武帝率先打破了這種沉默。
其實在剛才沉思的時候,漢武帝腦子裡靈光一閃,心裡已經有了一個計劃,但他要不露聲色的施展出來,於是他問道:“我讓你擔任一個郡的長官,你能不能阻止匈奴人到我們境內的搶掠?”
狄山很乾脆的回答說:“不能”。
此話一出,大家一個是佩服狄山的真誠,有自知之明。另外還有一些對他看不起——一天就知道高談闊論,覺得自己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原來就這點能耐?
得到明確的回答後,漢武帝又接著問:“那讓你負責一個縣呢?”
回答還是依然如故:“不能。”
大臣們聽了,一片譁然。這麼大的學問,這麼有名的博士,居然連一個縣都管理不好,還好意思在朝堂上針砭朝政?
大臣們在竊竊私語,漢武帝卻面無表情,一臉平靜的問道:“負責一個烽障呢?”
這下狄山被問得有些毛楞了。他知道,如果叫他管理一個哨所他都不能勝任的話,就會被治罪了,只得咬著牙回答道:“能”。
能勝任就好辦了。
於是漢武帝就派狄山到邊境負責一個烽障。
在漢代,博士雖然俸祿不高,但因其聲望和地位,在官場上有很大的政治潛力,可出京擔任郡守、尉、諸侯相等二千石之職。
狄山是研究經學學術的,即便任官,也應該任命為文官,可這次漢武帝一反常態,強人所難,派狄山守城保邊,將狄山推入死境,其陰謀之毒之狠,在場的人都心知肚明,可善良忠誠而又天真迂闊的狄山即便識破,也只能無可奈何。
果然,一個多月之後,從邊關傳來訊息,有那麼一天,匈奴人偷襲,攻入了狄山把守的哨所,砍了他的頭,然後離去了。
從此以後,群臣震懾,不敢再言和親之事。
漢武帝這個帝王,真是有智謀,他不露聲色的用狄山的腦袋,完成了自己的預定目標。
狄山呢?也算是為朝廷做出應有的貢獻了。
參考資料: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回覆列表
狄山事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漢朝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漢匈歷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這件事的的背景是元狩四年,衛青、霍去病率領大軍出征匈奴獲得大勝,這一戰消滅匈奴近十萬人,極大地挫傷了匈奴的銳氣。此戰後在戰略上漢朝獲得了主動地位,實力上漢朝也開始強於匈奴。
此戰之後,處於弱勢的匈奴來漢朝朝廷請求和親,大部分人都拒絕和親,漢武帝也認為這只是匈奴的一次緩兵之計。
漢武帝召開一次御前會議上討論此事,大部分人都主張拒絕和親,繼續出擊。只有以博士狄山為代表的少部分人主張和親,他的理由無非認為匈奴已經實力大大削弱了,不敢再侵犯漢朝邊界,希望邊塞和平。但是在這次戰爭的大背景下,漢武帝本人的意思卻是繼續征戰直到打垮並徹底消滅匈奴。
而此時作為皇帝身邊參謀人員的狄山卻慷慨陳詞,力主和親。這無疑惹怒了漢武帝,漢武帝於是問他:讓他去守衛邊界的一個郡,能守得住嗎?狄山說:不能。漢武帝繼續問:讓他守住一個縣,能不能?狄山回答:也不能。漢武帝繼續問,讓你守住邊界的一座城行不行?狄山看到漢武帝的臉色越來越陰暗了,不得不回答說:能。於是漢武帝派他去守衛邊界上的一座城,結果不出一個月,這座城就被匈奴攻破,狄山也被殺了。
狄山就這樣用他自己頭,證明了自己和親政策的錯誤和漢武帝武力解決匈奴的英明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