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縣位於廣西東南部,東鄰廣東省湛扛市,南依北海市,西接欽州市,北靠玉林市。全縣總面積3835平方公里,轄33個鄉鎮325個行政村,人口148萬。地理位置優越,面向廣東,背靠大西南,是東部與西部的結合地帶,沿海與內地的匯合點,具有西部的東部、西部的沿海區位優勢,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
博白縣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具有得天獨厚的經濟發展優勢。商品農業、特色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已具規模,名牌產品有編織工藝品、優質米、桂圓、荔枝、香蕉、博白蕹菜、瘦肉型豬、三黃雞、速生豐產林、劍麻等。博白被國家內貿部定為全國生豬活儲基地,具有“中國桂圓之鄉”的美譽。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1%,林業用;地綠化率達96%,林業資源充足。礦產豐富,已探明有40多種礦產,其中銀、瓷土、花崗石的儲量最多,是全國十大瓷土基地之一。
博白縣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水電設施完善。全縣形成完整的35千伏至220千伏的輸變電網路,其中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3座,35千伏變電站14座,城鄉用電同網同價。通訊設施齊全,行動通訊覆蓋全縣。玉林至北海高等級公路和黎湛鐵路貫通全縣南北,中國縱向最長東北圖門扛至北海的沿海高速公路與博自縣龍潭鎮交匯,至北海、湛江港口和機場均為100多公里,至廣州5個小時車程。
南流江
南流江南流江是廣西最大獨流入海的河流,全長287公里,南流江發源於桂東南第一高峰——北流大容山蓮花頂,從玉林沙田流經古白州八景之一的“靈潭銅鼓”,經博白縣政治、文化、商貿中心的縣城、綠珠江口、進入宴石寺風景區,由菱角柱石村旺盛江口流出博白縣境,再經浦北、合浦黨江流入北部灣。南流江流經博白縣境共95公里,佔南流江總長度的三分之一。南流江為博白的母親河,養育了160萬勤勞勇敢的博白人民。
宴石丹霞
宴石丹霞為玉林十大名勝之一,其獨特的丹霞地貌名揚海內外。宴石山,位於博白縣城南35公里的南流江畔,頓谷鎮石坪村石弓灣渡口,傳說古時一位神人陳越王,看中了宴石山頂廣闊平坦,綠草如茵,擺千把桌酒席,宴各方神仙及諸路王侯,商討統一中華大業的策略,故而得名。宴石山有宴石寺、紫陽觀、摩巖造像、宴石仙橋等眾多名勝古蹟,其中宴石仙人橋為亞州跨度最大的天然石橋。
王力
王力先生原是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國家語言文學工作委員會顧問,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大學教授。王力先生是中國傑出的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詩人、著名的無黨派民主人士。在博白,有王力故居、王力中學,在玉林市,建文化廣場,立王力雕像,紀念這位世界著名的語言學家。
世界第一客家大縣
客家人主要分佈在世界85個國家和國內17個省200個縣市,約有一億人。中國客家人口最多的是廣東的五華縣119﹒5萬人,興寧縣113萬人,英德縣107萬人。而今博白縣人口約155萬人,講客家話的人口約105萬,講地佬話的人口約50萬。博白幾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從博白走出去的人很多,招工、招幹、水庫移民、考入大中專學校、出外謀生的人,保守估計人數應該在30---40萬之間,如果這些人統計在內,博白縣人口有180萬以上。在50萬講地佬話的人中,有30萬認同自己是客家人。博白的客家人口應在135萬以上,完全可以號稱世界第一客家大縣。
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
博白縣的編織工藝產品歷史悠久,現在已經成為以金屬為主體,天然原材料竹、芒、木、草、藤、蕉皮等20多種原料混編制作的高檔、時尚、新穎、適銷的產品,這些產品集實用性、藝術性、觀賞性、收藏性於一體,可廣泛用於家庭、辦公、商業場地、會議展廳、賓館酒店等場所的擺設,產品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由過去編織工藝單一的供貨形式發展為供貨、來料加工、自營出口等多種形式的經濟模式;已經由過去的小生產家庭作坊生產形式發展為遍佈全縣大部分鄉鎮,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結構模式,每年原材料的交易額達4億多元;博白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編織工藝品生產基地,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 “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
桂圓之鄉
博白盛產桂圓肉,因此被譽為桂圓之鄉。所謂桂圓,顧名思義,桂即廣西,圓指圓圓的果子(龍眼果)。桂圓已成了龍眼肉的代名詞。將龍眼果去殼去核後精加工而成的龍眼肉叫桂圓肉。桂圓肉在亞熱帶地區出產,其中以廣西最多,而廣西又以博白的桂圓肉最出名,博白桂圓肉的加工過程很講究,普遍採用生肉生曬,如不遇陰雨天氣,是不會輕易用烘爐烘烤的,透過太陽曬乾的桂圓肉,粒粒金黃、顆顆可數,且色香味俱全。
雜技和採茶之鄉
博白雜技團,是廣西僅有的兩個地方雜技團之一,成立於一九五七年,曾到美國、法國、德國、瑞典、日本、泰國、新加坡、越南等許多國家訪問演出,雜技團表演的節目豐富多彩,其中雙扛竿獲廣西銅鼓獎。桂南採茶戲由江西傳入博白,演唱的內容以“十二月採茶”為主,演唱的次序:開臺茶,開荒,點茶, 採茶,炒茶,賣茶。桂南採茶屬“三小戲”,即由小生、小旦、小丑組成戲的軀幹,由文學、表演、音樂、美術多種藝術成分有機組成整個戲曲舞臺藝術體系,其表演程式有唱竹馬、舞獅、舞龍、打錢鞭等,唱腔以客家話為主,地老話為輔,地方特色濃厚。1957年4月14日採茶歌舞《打杯舞》首次參加全國會演,得到周總理、朱德委員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博白縣採茶劇團於1978年在縣城演出採茶戲《梁祝》,達兩個月之久,打破歷史文藝演出記錄,被記入縣誌史冊。2003年9月,博白縣採茶戲《清水塘邊》代表玉林市參加第10屆全國“曹禺杯”大賽獲二等獎,並獲“2003年北京小品相聲邀請賽”優秀獎;2004年6月採茶小戲《門神下鄉》在參加廣西第六屆戲劇展演中獲金獎;2005年4月,採茶戲《煩惱村官老犟妻》參加在山東舉行的全國文藝比賽獲大獎。當地群眾自編自演的《鐵公雞拔毛》、《公僕情》、《打杯舞》、《三女拜壽》等採茶戲目深受群眾歡迎,不少優秀唱段被人們廣為傳唱。博白採茶戲入選首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綠珠美女
綠珠是西晉時期,從博白走出的中國古代美女,是中國史書記載最早的四大美女之一,讚美綠珠的中國最早木刻版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四美圖),圖中繪刻了歷史上四位美女,綠珠、趙飛燕居前列,王昭君、班姬居後排。此圖現收藏於俄羅斯東方博物館,為舉世無雙之寶。綠珠故里,人棄境存,其歷史、藝術、人文價值是難以估量的,對博白的影響是恆久的,這足以使博白人民感到無比自豪和榮耀。
博白蕹菜
博白蕹菜又叫空心菜,是久負盛名的綠色食品。博白蕹菜的特點是鮮綠脆嫩,清香爽口。它在水田栽植,莖長葉密,葉尾夾細,把莖蔓折斷成段,其斷口即裂開卷縮,用鋒利的刀也無法將莖口切平。博白蕹菜不管是燙熟或是炒熟,起鍋裝碟之後仍然保持翠綠色鮮,從早放到晚不變色,且清脆可口,百吃不厭。據中國食品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食品大全》一書記載:博白藉的客家人,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生前曾對博白蕹菜作過考證。他認為,博白蕹菜是世界同類菜的上乘蔬菜。在中共召開“九大”及“十大”時,博白蕹菜曾空運北京,當作美味佳餚,登上了大雅之堂。博白蕹菜曾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出售過,其價格比雞肉還貴。在廣西玉林地區,曾有過這樣的順口溜:“陸川豬,北流魚,博白靚蕹菜,容縣沙田柚,玉林大蒜頭。”可見博白蕹菜歷史之悠久,質量之上乘,身價之不凡,聲名之遠揚,的確名副其實。
博白縣位於廣西東南部,東鄰廣東省湛扛市,南依北海市,西接欽州市,北靠玉林市。全縣總面積3835平方公里,轄33個鄉鎮325個行政村,人口148萬。地理位置優越,面向廣東,背靠大西南,是東部與西部的結合地帶,沿海與內地的匯合點,具有西部的東部、西部的沿海區位優勢,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
博白縣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具有得天獨厚的經濟發展優勢。商品農業、特色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已具規模,名牌產品有編織工藝品、優質米、桂圓、荔枝、香蕉、博白蕹菜、瘦肉型豬、三黃雞、速生豐產林、劍麻等。博白被國家內貿部定為全國生豬活儲基地,具有“中國桂圓之鄉”的美譽。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1%,林業用;地綠化率達96%,林業資源充足。礦產豐富,已探明有40多種礦產,其中銀、瓷土、花崗石的儲量最多,是全國十大瓷土基地之一。
博白縣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水電設施完善。全縣形成完整的35千伏至220千伏的輸變電網路,其中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3座,35千伏變電站14座,城鄉用電同網同價。通訊設施齊全,行動通訊覆蓋全縣。玉林至北海高等級公路和黎湛鐵路貫通全縣南北,中國縱向最長東北圖門扛至北海的沿海高速公路與博自縣龍潭鎮交匯,至北海、湛江港口和機場均為100多公里,至廣州5個小時車程。
南流江
南流江南流江是廣西最大獨流入海的河流,全長287公里,南流江發源於桂東南第一高峰——北流大容山蓮花頂,從玉林沙田流經古白州八景之一的“靈潭銅鼓”,經博白縣政治、文化、商貿中心的縣城、綠珠江口、進入宴石寺風景區,由菱角柱石村旺盛江口流出博白縣境,再經浦北、合浦黨江流入北部灣。南流江流經博白縣境共95公里,佔南流江總長度的三分之一。南流江為博白的母親河,養育了160萬勤勞勇敢的博白人民。
宴石丹霞
宴石丹霞為玉林十大名勝之一,其獨特的丹霞地貌名揚海內外。宴石山,位於博白縣城南35公里的南流江畔,頓谷鎮石坪村石弓灣渡口,傳說古時一位神人陳越王,看中了宴石山頂廣闊平坦,綠草如茵,擺千把桌酒席,宴各方神仙及諸路王侯,商討統一中華大業的策略,故而得名。宴石山有宴石寺、紫陽觀、摩巖造像、宴石仙橋等眾多名勝古蹟,其中宴石仙人橋為亞州跨度最大的天然石橋。
王力
王力先生原是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國家語言文學工作委員會顧問,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大學教授。王力先生是中國傑出的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詩人、著名的無黨派民主人士。在博白,有王力故居、王力中學,在玉林市,建文化廣場,立王力雕像,紀念這位世界著名的語言學家。
世界第一客家大縣
客家人主要分佈在世界85個國家和國內17個省200個縣市,約有一億人。中國客家人口最多的是廣東的五華縣119﹒5萬人,興寧縣113萬人,英德縣107萬人。而今博白縣人口約155萬人,講客家話的人口約105萬,講地佬話的人口約50萬。博白幾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從博白走出去的人很多,招工、招幹、水庫移民、考入大中專學校、出外謀生的人,保守估計人數應該在30---40萬之間,如果這些人統計在內,博白縣人口有180萬以上。在50萬講地佬話的人中,有30萬認同自己是客家人。博白的客家人口應在135萬以上,完全可以號稱世界第一客家大縣。
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
博白縣的編織工藝產品歷史悠久,現在已經成為以金屬為主體,天然原材料竹、芒、木、草、藤、蕉皮等20多種原料混編制作的高檔、時尚、新穎、適銷的產品,這些產品集實用性、藝術性、觀賞性、收藏性於一體,可廣泛用於家庭、辦公、商業場地、會議展廳、賓館酒店等場所的擺設,產品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由過去編織工藝單一的供貨形式發展為供貨、來料加工、自營出口等多種形式的經濟模式;已經由過去的小生產家庭作坊生產形式發展為遍佈全縣大部分鄉鎮,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結構模式,每年原材料的交易額達4億多元;博白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編織工藝品生產基地,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 “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
桂圓之鄉
博白盛產桂圓肉,因此被譽為桂圓之鄉。所謂桂圓,顧名思義,桂即廣西,圓指圓圓的果子(龍眼果)。桂圓已成了龍眼肉的代名詞。將龍眼果去殼去核後精加工而成的龍眼肉叫桂圓肉。桂圓肉在亞熱帶地區出產,其中以廣西最多,而廣西又以博白的桂圓肉最出名,博白桂圓肉的加工過程很講究,普遍採用生肉生曬,如不遇陰雨天氣,是不會輕易用烘爐烘烤的,透過太陽曬乾的桂圓肉,粒粒金黃、顆顆可數,且色香味俱全。
雜技和採茶之鄉
博白雜技團,是廣西僅有的兩個地方雜技團之一,成立於一九五七年,曾到美國、法國、德國、瑞典、日本、泰國、新加坡、越南等許多國家訪問演出,雜技團表演的節目豐富多彩,其中雙扛竿獲廣西銅鼓獎。桂南採茶戲由江西傳入博白,演唱的內容以“十二月採茶”為主,演唱的次序:開臺茶,開荒,點茶, 採茶,炒茶,賣茶。桂南採茶屬“三小戲”,即由小生、小旦、小丑組成戲的軀幹,由文學、表演、音樂、美術多種藝術成分有機組成整個戲曲舞臺藝術體系,其表演程式有唱竹馬、舞獅、舞龍、打錢鞭等,唱腔以客家話為主,地老話為輔,地方特色濃厚。1957年4月14日採茶歌舞《打杯舞》首次參加全國會演,得到周總理、朱德委員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博白縣採茶劇團於1978年在縣城演出採茶戲《梁祝》,達兩個月之久,打破歷史文藝演出記錄,被記入縣誌史冊。2003年9月,博白縣採茶戲《清水塘邊》代表玉林市參加第10屆全國“曹禺杯”大賽獲二等獎,並獲“2003年北京小品相聲邀請賽”優秀獎;2004年6月採茶小戲《門神下鄉》在參加廣西第六屆戲劇展演中獲金獎;2005年4月,採茶戲《煩惱村官老犟妻》參加在山東舉行的全國文藝比賽獲大獎。當地群眾自編自演的《鐵公雞拔毛》、《公僕情》、《打杯舞》、《三女拜壽》等採茶戲目深受群眾歡迎,不少優秀唱段被人們廣為傳唱。博白採茶戲入選首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綠珠美女
綠珠是西晉時期,從博白走出的中國古代美女,是中國史書記載最早的四大美女之一,讚美綠珠的中國最早木刻版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四美圖),圖中繪刻了歷史上四位美女,綠珠、趙飛燕居前列,王昭君、班姬居後排。此圖現收藏於俄羅斯東方博物館,為舉世無雙之寶。綠珠故里,人棄境存,其歷史、藝術、人文價值是難以估量的,對博白的影響是恆久的,這足以使博白人民感到無比自豪和榮耀。
博白蕹菜
博白蕹菜又叫空心菜,是久負盛名的綠色食品。博白蕹菜的特點是鮮綠脆嫩,清香爽口。它在水田栽植,莖長葉密,葉尾夾細,把莖蔓折斷成段,其斷口即裂開卷縮,用鋒利的刀也無法將莖口切平。博白蕹菜不管是燙熟或是炒熟,起鍋裝碟之後仍然保持翠綠色鮮,從早放到晚不變色,且清脆可口,百吃不厭。據中國食品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食品大全》一書記載:博白藉的客家人,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生前曾對博白蕹菜作過考證。他認為,博白蕹菜是世界同類菜的上乘蔬菜。在中共召開“九大”及“十大”時,博白蕹菜曾空運北京,當作美味佳餚,登上了大雅之堂。博白蕹菜曾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出售過,其價格比雞肉還貴。在廣西玉林地區,曾有過這樣的順口溜:“陸川豬,北流魚,博白靚蕹菜,容縣沙田柚,玉林大蒜頭。”可見博白蕹菜歷史之悠久,質量之上乘,身價之不凡,聲名之遠揚,的確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