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藤博士留學
-
2 # 天道留學
首先,這些名校青睞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背景,我們需要提高自己的背景,這樣才和其他的學生有競爭力。當然這還是需要自己和老師一起挖掘你的優勢,突出優勢特色,讓名校看到你,我們有專業的老師,提升背景是我們的專業,期待與你的進一步交流哦!
-
3 # 留學陳華
“世界名校一般有幾大共性,崇尚獨立思考和自由精神、提倡通識教育、更注重全球化視野、人才的培養方式也更加多元。” 劉瑾認為,這些特質也要求中國學生除關注學術成績外,要多善於結合自己的個性興趣,挖掘這方面的能力,提前為留學做準備。
名校課業壓力大,青睞學習能力強的學生
“以常青藤為代表的名校課業是非常全面和繁重的。”不同於其他學校,美國名校很大特徵是提供通識教育,提倡人文精神。通識教育環境下,學生負擔很重,什麼都要學。劉瑾介紹,學生在本科期間,前兩年都要修藝術、文學、寫作、科學、哲學、外語等通識課程,高年級根據專業進行選修。此外,名校也要求學生具有全球化視野。不僅僅是懂自己國家的文化,也要求你對其他國家的文化有所瞭解。
最近接觸了一些做的比較好的國際學校,一直不明白在國際學校裡,從幼兒園到高中,動輒每年十幾20多萬的學費到底值不值。除了大家都能看到的,譬如校區高大上、素質課程多樣化、外語環境濃厚等明顯特點外,這些國際學校究竟貴在哪裡?
在與幾個學校的創始人及校長深入交流後,才發現,最大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其教養的思維模式。儘管各學校有自己不同的特色,但對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的重視卻無一例外。
我們知道,IB課程是被當今世界各國、各名校認可度最高的,真正無國界全球通用的國際課程,但也是一門富有挑戰性,相對而言更難的課程。如果你的孩子在高中階段完成了IB課程的學習,那麼無異於大半隻腳已經踏進了世界頂級名校的殿堂。而IB課程的核心即是培養學生的分析、創造和評價能力,也可以說是創造性思維。
也許你會認為,這些世界一流課程研發的初衷,便是面向精英少年的,那些孩子天生具有創造力,這些課程不過是一種篩選工具。但如果我說,創造力是可“教”的,創造性思維不是天生的,也可以透過訓練而習得,你信嗎?
創造性思維並非天生
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有一個叫終身幼兒園的研究團隊,經過十幾年創造力的培養實踐,該團隊對什麼是創造性思維,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發展出了一套框架與理論,他們認為創造力是可“教”可培養的。孩子雖然天性好奇,到哪創造力不一定會自然生長。就像園丁為植物創造一個好環境一樣,教養者可以培養一個讓創造力生長的環境。
牛頓被蘋果砸中而發現萬有引力,就好似上帝的親吻一般幸運,但實際上這完全屬於後人一廂情願的傳奇故事。牛頓曾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發現的萬有引力。
真實歷史是早在牛頓之前就有多人有過萬有引力的設想。與牛頓同時期,還有哈雷和胡克等都提出有關引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胡克曾在給牛頓的信中介紹了一種分析曲線運動的新方法,使牛頓深受啟發,最後引力理論的提出更是建立在無數計算驗證的基礎上才有的。至於那個蘋果掉地的故事,也就是牛頓講給大家聽的一個故事而已。
正確的創造性思維是什麼?
在判斷孩子有沒有創造性思維的時候,有一個廣泛流傳的測驗——磚頭有什麼用?孩子們被要求在兩分鐘內寫下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用途。如果孩子想了半天,只寫出了砌牆、墊腳這樣的答案,就是沒有想象力;若是進一步寫出雕刻、收藏、甚至吃,那就是有想象力。這樣判斷真的靠譜嗎?對於真有想象力的人來說,磚頭有多少種用途莫不是取決去寫字的速度?磚頭可以作為古董收藏,換做其他物品豈不是也都能說通。
如今網際網路無處不在,在一二線城市網際網路工程師更是滿地都是,即便是高中畢業也絲毫不影響其成為一個好的Jave,因為在計算機程式設計領域,已經有很好的工具和教學手段,技術入門門檻較低。但高階科技研發就不同了,人工智慧的門檻就要高很多,通常要達到研究生、博士水平,有機會接觸到第一線研究結論,瞭解了當前技術水平,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駕馭。
所以,真正的創造性思維不但要求新穎,更要求正確和有用,體現在勤思考、常動手、常提問、敢質疑、不放棄等方面。鼓勵創新的正確做法是鼓勵入門,鼓勵嘗試,鼓勵失敗,而不是鼓勵天馬行空的妄想。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世界變化很快,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讓單純的知識記憶變得不再唯一重要,學校和家長如何用過去20年的經驗去教育下一代,使之在未來20年的世界裡有足夠競爭力?
最近幾年,美國的stem教育開始風靡世界,在中美教育的比較交流中,2017年,中國教育部明確要求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要開設小學科學課程。美國總統布什在《美國競爭力計劃》中講到,“知識經濟時代,培養具有STEM素養的人才,是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後來,奧巴馬又在《美國創新戰略》中提出“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取決於其創新能力。”
我們的孩子旺旺擅於解答考點知識,但課本知識是有標準答案的“已知問題”,真實生活中的“未知問題”,孩子們怎麼發現,怎麼分析,怎麼解答呢?答案自是:儘早培養創造性思維。
5-6歲是發展創造力的第一個關鍵期,所以,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越早越好,我建議從4歲就開始。從美國的經驗出發,stem教育無疑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首選。它的精髓在於知識與真實世界的聯絡性,它尤其聚焦學生的創新力,並提倡多學科間的跨領域融合,是培養孩子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而4歲時,孩子的動手、語言表達能力都已達到一定的水平,完全可以適應stem課程的學習。
另外,在選擇遊戲材料及語言引導方面,也是教養者應特別注意的地方。
當孩子說自己未來的理想是做一名小丑,有的家長會斥責其“胸無大志”,而有的家長卻鼓勵道“太好了,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兩種截然不同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眼界一定也是不同的。
曾有人問一個科學家“你的小學同學成績跟你差不多,為什麼你能成為科學家,而他們卻不能?”這個科學家回答說"這歸功於我的母親。其他同學回到家時,母親就會問:你今天回答了老師的幾個問題?而我的母親卻問:“你今天向老師提了幾個問題?這就是我之所以能成為科學家的原因。”
對於玩具和遊戲材料,我建議大家關注這三點:簡單、被動、任意年齡段。
一個炫酷的玩具剛開始可能會非常吸引孩子,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就會失去興趣。但如果是拼插積木的話,玩法取決於孩子的心情和他自己對創造性的解釋。簡單的玩具反而有更多的可能性。
電子產品也定會讓孩子保持一定的注意時間,因為聲光電強烈刺激著他的感官。但要涉及到專注力的提高,一定是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完全處在主導地位。積木、彩泥、動力沙這些玩具不會像聲光電玩具一樣吸引孩子,它們只會靜靜地躺在那裡,寶寶如果想做什麼,從大腦產生想法到最終實施,全程都必須自己主導一切。
由於孩子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和注意程度不同,加上孩子認知、動手能力的變化,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同的呈現狀態。選擇積木、黏土等類似這樣年齡跨度大的玩具材料,更有利於思維發展的延續性和創新的產生。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我們難以預測未來的變化。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在未來,一個人具備的某項技能不會是最重要的,而創造性思維會比任何技能都重要,並且只會越來越重要。幸運的是,創造性思維不是天生的,可以透過訓練而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