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貴族?不是有錢,住別墅,會打Golf,出入高檔會所就叫貴族。貴族應該是:虔誠的、道德服從的、紳士的、勇敢而樂於助人的、敢講真話的,如果面對災難,是敢於自我犧牲的。 2、貴族是社會道德的楷模,是國家的精神支柱。只有錢而沒有社會責任只能叫土財主!貴族精神中的社會責任主要元素其實就是平民意識,“俯身而下”,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關懷。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里莎修女出身富裕家庭,曾任修道院院長,而她赤腳走進印度社會的底層,一生都在奮力拯救那些在貧窮和苦難中掙扎的平民。 3、養成貴族差不多需要三代人,第一代是暴發戶,雖然腰纏萬貫,但是從小形成的粗鄙習性很難改變,雖然透過模仿要成為體面人,但是有些東西是改不過來的。這是第一代,改不過來怎麼辦,趕快把第二代送到貴族學校培養。第二代從小接受貴族教育,但是家裡還不行,家庭還缺乏貴族那一套所需要的禮儀,他們理性上是貴族,但本身的氣質和血脈還不行,平時彬彬有禮,但是一到吵架的時候,原來的土話就脫口而出,本能地反映出來,第二代是後天教育出來,不是自然薰陶的。一定要到三代之後,貴族的教養真的滲透到血脈裡,習慣成自然。 3、“貴族”是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一種特指,最早的貴族起源於歐洲,作為一種歷史文化傳統,貴族不僅意味著一種地位和頭銜,也意味著社會行為準則和價值標準,一種我們稱之為“貴族精神”的東西。 4、貴族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戰中,有600萬英國成年男性奔赴戰場,死亡率為12.5%。當時英國著名貴族學校伊頓公學的參戰貴族子弟傷亡率,則高達45%。按照常理,英國貴族大多擔任軍官,為什麼死亡率反而遠高於一般士兵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總是衝鋒在前,撤退在後。對於他們來說,責任和榮譽比生命更重要。 5、我們現在大部分華人所理解的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買賓利車、打Golf,就是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實際上,這不是貴族精神,這是暴發戶精神。我們的這些暴發戶的富二代,既沒有勇敢的犧牲精神,也沒有對社會的老百姓的愛,配稱貴族嗎?他們只會做貴族的表面動作,而貴族的養成大都來自於戰爭。貴族的養成必須經過艱苦的洗禮,因為貴族的養成靠勇敢,還有修養和愛。貴族的活動都是跟戰爭有關的活動,比如說馬球、擊劍、騎馬、打靶,都是貴族的活動,都跟戰鬥有關的。 6、國內對於貴族的理解是:擁有高檔住宅、豪車、美女如雲、消費歐洲奢侈品、子女入學“貴族學校”和出國留學等等,崇尚這樣的貴族式生活方式,更多隻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貴族生活。不是表現在人對精神和審美的追求,而是體現在揮金如土、綾絡綢緞、花天酒地的金錢主義形式上。 7、反觀美國,沒有人比華爾街的富豪更承擔得起“上流人物”的名號,但是他們如此謙卑謹慎,如此熱衷於回饋社會,你根本察覺不出來他們有多富有,他們掌握著多麼強大的權力和資源。準確地說,中國的暴發戶們對炫耀性消費的熱衷,還停留在美國19世紀中後期的思想水平上,那是一個真正紙醉金迷的“鍍金時代”。但是,美國的富豪從19世紀末就開始了反省,並於20世紀初建立了慈善捐贈的光榮傳統,這個傳統不但幫助美國成為一個安定繁榮的國家,還使它成為全世界科學與藝術的天堂。 8、貴族精神的高貴之處,那就是乾淨地活著,優雅地活著,有尊嚴地活著。他不會為了一些眼前的現實利益,去背信棄義,去不擇手段。貴族精神跟物質條件有時候可以說沒有什麼關係。英華人以為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難、甚至能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他不僅僅是一個有榮譽的、而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人。用當年法國政治學家托克維爾的話來說: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 9、當代社會不講門第出身,代替家族的,是一個新的門第,這就是什麼學校畢業的。清華、北大是天之驕子。但是中國的名校學生,炫耀自己的出身,更多地是指一種高人一等的身份,很少有為母校爭光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但是在國外不一樣,如果是哈佛、牛津出身,校友中間有非常強的榮譽感,一旦某一個校友發生醜聞,整個學校都覺這是一個奇恥大辱,首先要跟他劃清界限。 10、歐洲的貴族非常重視名譽,名譽高於一切。歐洲貴族過去有一個習俗,貴族之間發生了糾紛,要為名譽而決鬥。是誰的名譽呢?不是個人的名譽,而是家族的名譽。一個貴族的家族為什麼輝煌,受人尊敬?乃是每一個貴族成員都珍惜家族的榮譽。個人所有的光榮與恥辱都與這個家族有關。貴族的權力太大了,個人要抵禦各種各樣的誘惑,靠個人道德很難抵禦,法律也沒有那麼細微,這時最大的的制約便來自於家族。出了一個敗家子,整個家族的榮譽就毀於一旦。 11、貴族精神的特點是強烈的主人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貴族精神,首先就意味著這個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英國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無疑問,是貴族。英國皇室把他們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去進行學習。畢業後,哈里王子還被派到阿富汗前線,做一名機槍手。英國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貴,也知道前線的危險。但是他們公認為國家奉獻自己、承擔風險是貴族的本職,或者說是本分所在,是理所當然的。 12、他的對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林肯總統同樣表現出寬宏大量的貴族風度。本來他確實應該按照軍法對羅伯特·李進行處置,但是他認為南北之間的仇恨宜解不宜結,所以他對李將軍說,您也到了退休年齡了,就告老還鄉吧。於是,李將軍就以這種方式光榮退休,回到自己的莊園,撰寫回憶錄去了。 13、現在世界上有很多貴族王室,最平民的王室是北歐,最典型的王室是英國,最高階的王室是日本,最奢華的王室是沙特。挪威國王在1970年石油危機之後,為了表示要節省能源,從此開始搭公共汽車上班,40年下來風雨無阻,到現在還在搭公共汽車上班。瑞典國王叫古斯塔夫,幹什麼事你們知道嗎?每天開車到王宮上班,回家一樣地納稅,一樣地到廚房做飯,一樣地炒股票,一樣地輸錢。英國查爾斯王子有他自己的莊園,叫做康沃爾公爵領地,13萬英畝,遍佈全世界23個地區。他自己家的城堡,1992年對外開放,總共賺了50萬英鎊,全部歸到他的王子信託基金,幫助5萬個英國年輕的企業家創業。他每年出去籌款1.5億英鎊就幹這個事。手下管理20幾個公益性的信託基金,每一年捐2000多萬英鎊給英國政府。 14、貴族是高貴的——因為他們是幸運者,他們沒有受到社會不公正的侵害。貴族的確是高貴的——因為他們心繫不幸者,他們抗議並糾正社會不公。在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看來,貴族與寡頭之別就在於:前者維護社會正義,而後者只謀一己私利。社會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這是不奇怪的。但倘若一個社會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竊者才反對盜竊、只有被殺害者才反對謀殺一樣,這個社會還可救藥嗎?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之有“貴族”,有為不幸者吶喊的幸運者,實為社稷之福,兆民之慶。 15、真正的貴族精神,應該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養,抵禦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二是社會的擔當,作為社會精英,嚴於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群體,擔當起社群與國家的責任。三是自由的靈魂,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於說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為政治強權與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貴族精神是一種追求心靈高潔的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貴族精神是一種呼喚,一種想象,一種理想,一種抗拒平庸的心靈力量。
1、什麼是貴族?不是有錢,住別墅,會打Golf,出入高檔會所就叫貴族。貴族應該是:虔誠的、道德服從的、紳士的、勇敢而樂於助人的、敢講真話的,如果面對災難,是敢於自我犧牲的。 2、貴族是社會道德的楷模,是國家的精神支柱。只有錢而沒有社會責任只能叫土財主!貴族精神中的社會責任主要元素其實就是平民意識,“俯身而下”,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關懷。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里莎修女出身富裕家庭,曾任修道院院長,而她赤腳走進印度社會的底層,一生都在奮力拯救那些在貧窮和苦難中掙扎的平民。 3、養成貴族差不多需要三代人,第一代是暴發戶,雖然腰纏萬貫,但是從小形成的粗鄙習性很難改變,雖然透過模仿要成為體面人,但是有些東西是改不過來的。這是第一代,改不過來怎麼辦,趕快把第二代送到貴族學校培養。第二代從小接受貴族教育,但是家裡還不行,家庭還缺乏貴族那一套所需要的禮儀,他們理性上是貴族,但本身的氣質和血脈還不行,平時彬彬有禮,但是一到吵架的時候,原來的土話就脫口而出,本能地反映出來,第二代是後天教育出來,不是自然薰陶的。一定要到三代之後,貴族的教養真的滲透到血脈裡,習慣成自然。 3、“貴族”是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一種特指,最早的貴族起源於歐洲,作為一種歷史文化傳統,貴族不僅意味著一種地位和頭銜,也意味著社會行為準則和價值標準,一種我們稱之為“貴族精神”的東西。 4、貴族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戰中,有600萬英國成年男性奔赴戰場,死亡率為12.5%。當時英國著名貴族學校伊頓公學的參戰貴族子弟傷亡率,則高達45%。按照常理,英國貴族大多擔任軍官,為什麼死亡率反而遠高於一般士兵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總是衝鋒在前,撤退在後。對於他們來說,責任和榮譽比生命更重要。 5、我們現在大部分華人所理解的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買賓利車、打Golf,就是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實際上,這不是貴族精神,這是暴發戶精神。我們的這些暴發戶的富二代,既沒有勇敢的犧牲精神,也沒有對社會的老百姓的愛,配稱貴族嗎?他們只會做貴族的表面動作,而貴族的養成大都來自於戰爭。貴族的養成必須經過艱苦的洗禮,因為貴族的養成靠勇敢,還有修養和愛。貴族的活動都是跟戰爭有關的活動,比如說馬球、擊劍、騎馬、打靶,都是貴族的活動,都跟戰鬥有關的。 6、國內對於貴族的理解是:擁有高檔住宅、豪車、美女如雲、消費歐洲奢侈品、子女入學“貴族學校”和出國留學等等,崇尚這樣的貴族式生活方式,更多隻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貴族生活。不是表現在人對精神和審美的追求,而是體現在揮金如土、綾絡綢緞、花天酒地的金錢主義形式上。 7、反觀美國,沒有人比華爾街的富豪更承擔得起“上流人物”的名號,但是他們如此謙卑謹慎,如此熱衷於回饋社會,你根本察覺不出來他們有多富有,他們掌握著多麼強大的權力和資源。準確地說,中國的暴發戶們對炫耀性消費的熱衷,還停留在美國19世紀中後期的思想水平上,那是一個真正紙醉金迷的“鍍金時代”。但是,美國的富豪從19世紀末就開始了反省,並於20世紀初建立了慈善捐贈的光榮傳統,這個傳統不但幫助美國成為一個安定繁榮的國家,還使它成為全世界科學與藝術的天堂。 8、貴族精神的高貴之處,那就是乾淨地活著,優雅地活著,有尊嚴地活著。他不會為了一些眼前的現實利益,去背信棄義,去不擇手段。貴族精神跟物質條件有時候可以說沒有什麼關係。英華人以為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難、甚至能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他不僅僅是一個有榮譽的、而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人。用當年法國政治學家托克維爾的話來說: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 9、當代社會不講門第出身,代替家族的,是一個新的門第,這就是什麼學校畢業的。清華、北大是天之驕子。但是中國的名校學生,炫耀自己的出身,更多地是指一種高人一等的身份,很少有為母校爭光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但是在國外不一樣,如果是哈佛、牛津出身,校友中間有非常強的榮譽感,一旦某一個校友發生醜聞,整個學校都覺這是一個奇恥大辱,首先要跟他劃清界限。 10、歐洲的貴族非常重視名譽,名譽高於一切。歐洲貴族過去有一個習俗,貴族之間發生了糾紛,要為名譽而決鬥。是誰的名譽呢?不是個人的名譽,而是家族的名譽。一個貴族的家族為什麼輝煌,受人尊敬?乃是每一個貴族成員都珍惜家族的榮譽。個人所有的光榮與恥辱都與這個家族有關。貴族的權力太大了,個人要抵禦各種各樣的誘惑,靠個人道德很難抵禦,法律也沒有那麼細微,這時最大的的制約便來自於家族。出了一個敗家子,整個家族的榮譽就毀於一旦。 11、貴族精神的特點是強烈的主人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貴族精神,首先就意味著這個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英國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無疑問,是貴族。英國皇室把他們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去進行學習。畢業後,哈里王子還被派到阿富汗前線,做一名機槍手。英國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貴,也知道前線的危險。但是他們公認為國家奉獻自己、承擔風險是貴族的本職,或者說是本分所在,是理所當然的。 12、他的對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林肯總統同樣表現出寬宏大量的貴族風度。本來他確實應該按照軍法對羅伯特·李進行處置,但是他認為南北之間的仇恨宜解不宜結,所以他對李將軍說,您也到了退休年齡了,就告老還鄉吧。於是,李將軍就以這種方式光榮退休,回到自己的莊園,撰寫回憶錄去了。 13、現在世界上有很多貴族王室,最平民的王室是北歐,最典型的王室是英國,最高階的王室是日本,最奢華的王室是沙特。挪威國王在1970年石油危機之後,為了表示要節省能源,從此開始搭公共汽車上班,40年下來風雨無阻,到現在還在搭公共汽車上班。瑞典國王叫古斯塔夫,幹什麼事你們知道嗎?每天開車到王宮上班,回家一樣地納稅,一樣地到廚房做飯,一樣地炒股票,一樣地輸錢。英國查爾斯王子有他自己的莊園,叫做康沃爾公爵領地,13萬英畝,遍佈全世界23個地區。他自己家的城堡,1992年對外開放,總共賺了50萬英鎊,全部歸到他的王子信託基金,幫助5萬個英國年輕的企業家創業。他每年出去籌款1.5億英鎊就幹這個事。手下管理20幾個公益性的信託基金,每一年捐2000多萬英鎊給英國政府。 14、貴族是高貴的——因為他們是幸運者,他們沒有受到社會不公正的侵害。貴族的確是高貴的——因為他們心繫不幸者,他們抗議並糾正社會不公。在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看來,貴族與寡頭之別就在於:前者維護社會正義,而後者只謀一己私利。社會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這是不奇怪的。但倘若一個社會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竊者才反對盜竊、只有被殺害者才反對謀殺一樣,這個社會還可救藥嗎?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之有“貴族”,有為不幸者吶喊的幸運者,實為社稷之福,兆民之慶。 15、真正的貴族精神,應該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養,抵禦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二是社會的擔當,作為社會精英,嚴於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群體,擔當起社群與國家的責任。三是自由的靈魂,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於說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為政治強權與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貴族精神是一種追求心靈高潔的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貴族精神是一種呼喚,一種想象,一種理想,一種抗拒平庸的心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