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抱庸詩書

    第一,書寫技法習慣上要傷筋動骨,改頭換面。閣下這種情況,書寫技能層面的最大問題,就是帖子是臨了,但沒有臨進去,個人的書寫固有習慣“百毒不侵”,所以臨再多的帖子也沒啥用,入眼不入心,入心不入手,閉上眼,諸帖皆是“浮雲”。所以,對於閣下這種臨不進帖、習慣頑固的書法愛好者來說,必須要下狠心改掉“頑固”的老毛病,以一種全新的思路練寫字。

    第二,既然臨不進帖,不妨暫且先跳出臨摹,從實踐實用的角度,對點畫與結構,特別是結字技法作一番大的調整改變。

    首先,把字寫開,間架結構務必拉開,主要參考隸書、碑體,使字的龍骨健碩豐盈起來,往“大氣”上面走。不少有類似問題書友喜歡寫得很流暢但也很擰巴,太重注連筆牽絲,好像一副行雲流水的樣子,其實字功非常淺,一點一畫都是毛病。先寫開寫實,在此基礎上再刪繁就簡,後入瘦勁,這才是符合規律的科學流程。

    其次,把字寫方,書寫基本功錘練過程中,把字寫方正至關重要。很多人的字顯飄顯浮,就是“方”的問題沒處理好,字立不穩站不住,風一吹就要倒的感覺,這就像打拳一樣,馬步扎不穩不可能練出好的武功。字根不沉底,使轉就容易出格,想入險絕更如無本之木,字便只會越寫越毛糙、越寫越江湖。

    再次,把字寫圓。先方後圓,有方有圓,這才是方塊字的最大魅力。“書不入魏晉,終難免流俗”,“帖不臨隸書,終難免小氣”,我再添一句,“帖不磨碑書,終顯於陰柔”。也就是說,臨摹階段,隸書和碑體是一定要接觸一下的。把字寫圓,是由楷入行草的必然要求,二王的字風流俊逸,細究其理,尤擅取方圓之妙。

    抱庸淺淡。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2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底層方法論? 我的理解是,一定要認識到基礎訓練的重要性。實踐證明,練習硬筆書法,好比建一幢樓,必須從最有堅固性的地方掘進去打好基礎,然後一層一層的進行書寫技法基本功訓練,直至達到書法藝術的頂層。

    那麼,究竟什麼是方法套路的底層? 兩個字: 技法。只要是把這個概念搞清楚了,就等於打開了通往書法殿堂的大門,後續訓練也就隨之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我認為,硬筆書法最底層的基礎技法: 一是技法原理常識,二是執筆方法要領。這兩個問題倘若搞不懂,一切都是空談,可以說怎麼練都沒有用。況且,硬筆書法分實用類、藝術類,書寫技藝方法是有區別的,適用範圍不一樣,彼此之間的界限必須要劃分清楚。

    常見很多中小學生專門到書法班學寫字,結果是: 參加比賽能獲獎,平時作業用不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執筆姿勢錯誤,所練的字型寫法不對,臨摹方法不科學。

    因為說,要想真正的學好硬筆書法,必須要按照科學、系統、正規、專業、嚴謹、完整的訓練套路,一步一步的練,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否則,如果沒有執筆法、運筆法、基本筆畫、結字法等前期基本功訓練過程,直接照著字帖寫,那是絕對不行的,結果肯定是事與願違。

    技法訓練操作流程是這樣的,如圖:

    如上圖所示,書法訓練過程,猶如企業製造產品的工藝生產流水線,好比一條地鐵公交線路。每一個訓練步驟,彼此之間是工序關係、因果關係,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屬於階梯式的執行狀態。顯然,練習書法,從何起步入門,到哪裡訓練結束,一目瞭然。

    只有科學訓練,方能熟中生巧……

    再補充一句,訓練方法底層之底層: 先用鉛筆,練好實用型硬筆字,掌握實用書寫技法。先實用→後藝術,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如圖:

    以上是我的教學方法課題研究心得,僅供參考。

    密切關注寫字教育發展動態,專注書寫技藝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 3 # 華蓮生

    相對於《底層方法論》在書法體系的運用及其存在的侷限性,在此說說《底層邏輯思維》在《書學》體系中的指導性作用。

    底層邏輯思維就是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的首先個核心切入點,從這個點開始思考所作出之後的決定,當圍繞著底層邏輯思考時,做出的決定才是和初心一致,最貼合內心的,也是真實的人性反饋。

    在書法系統裡的定位就是從底層邏輯為思考核心,以書家技法為基礎,反映一個漢字的技法成熟度。在早期,它的底層邏輯就是創造一個可以讓人與漢字書寫交流的‘法式’。從這個邏輯上的定位是“連線”。連線人與漢字,連線漢字與漢字的內部關係。

    連線技法是從這個底層邏輯上生髮出來的書寫路徑。未能整合到字與人、人與人的藝術思想交流,人與人的思想交通。從書寫行為來講這是沒有精準定位與使命的,沒有藝術思想,不具備人的中心思想。因而無法更加直接、較高強度的進行思想交流。可以更加清晰的區分書法藝術與書寫技藝。

    《教父》中有一句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那麼,這個能幫你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就是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是人們利用觀察、概念、判斷、分析、比較、推理等思維形式,輔助自己對客觀現實理性認識的能力。簡而言之,就是有條理、有根據地分析推理事物和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黑格爾的《邏輯學》中認為:邏輯是一切思考的基礎。邏輯思維能力,直接決定了人的觀察分析、推理判斷、理解概括等能力。

    一個書法經驗豐富的書者,在早期可能就透過眼界這種可以最快提升自己經驗豐富度的途徑,擁有了遠超其他書者的經驗積累厚度,產生了從已有經驗歸納理論的傾向。

    這個過程好比核裂變裡中子的釋放一樣——物質體積越大,發生中子撞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人的經驗越豐富,平時越突發靈感,從經驗歸納出理論,事物聯絡互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面對創作時也就更容易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了;也有更大機率先搶佔‘技法新模式’,建立其‘書法藝術思想’,構建書法藝術的‘筆墨語言模式體系’。這也是書家成功的秘密。

    在書學理論與技法實在上,對於傳統書學的哲學基礎和書法的筆墨語言介媒、實在論的“簡單技法形象”論證以及“逼真論證”和“操作”論證等的剖析中發現都有規律性地指向相關的傳統哲學思想體系,並又此找到相對的形象化的載體。比如《甲骨文》、《毛公鼎》系列書體源與競流,《顏柳歐體糸》書家體的競流。‘書家體’導致了‘源’的逐漸缺失,本身的參照物才是它的源。也就是“一級源參照物”。以書家流為參照物不是原始參照物,可以說是“二級參照物”。由於二級參照是存在缺陷的,那麼這個缺陷逐步擴大化了,需要學習者去進行修補,修證了修補的方法,修正了書家的新理論。

    例如,趙之謙的‘實操式’針對實證主義(包括:工具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的理論的‘源’,依賴觀察重新演繹與實操重新演示相結合的辦法,實質上是從“演繹——歸納——演繹”的方法論,從參照物進行了演繹的過程中進一步稀釋了理論的濃度,得到了其中一部分的元素,這還不是實在的源,只是參照物具備了複製性質的量,必須上升到歸納成的新理論支撐;再又新理論演繹產生的實際物,這個實際物才是實在的,也是一個成功的書法藝術作品的精髓之處。其中的這個誤區也是書法爭論的‘入帖與出帖’、‘臨摹與創作’的同質問題。

    底層邏輯思維幫助解決了底層方法論的偏差,也即是能及時修正了學習者對書家參照物解讀時產生的錯誤。這是書法創作過程中底層邏輯思維的指導作用,也是書法理論《書學》存在著的價值,同時也是書法藝術發展的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酥裡嫩的油炸嫩玉米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