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刀v鋒

    一般洲際導彈的發射根據陸基和海基兩大類有所不同,有地下井發射、機動發射、潛艇發射等多種發射方式。

    地下井發射方式是將洲際導彈貯藏在特殊的地下井中,平時地面上有各種偽裝,以保護導彈及其發射裝置免受核襲擊和有害天氣影響。

    井下發射可以採取兩種形式。

    一是井口發射,即將地下儲存的導彈透過提升裝置將其升至井口再行發射,如美國的“大力神”Ⅰ導彈就是採取這種方式。

    二是井下發射,即直接從井下的發射平臺發射導彈,如美國的“大力神”Ⅱ和“民兵”導彈等都是採用這種方式。

    井下發射還可分為地下固定熱發射和冷發射兩類。

    熱發射就是導彈在井內垂直貯存,進行發射準備和點火發射,因井內要承受發動機排出的火焰和高溫燃氣的影響,故稱為熱發射。

    所謂冷發射,就是指導彈在井內垂直貯存,進行發射準備和由井內彈射裝置將導彈彈出井口後導彈發動機點火發射。

    機動發射是利用特製的公路導彈運輸車或鐵路導彈運輸車裝載導彈,將導彈運輸到需要的發射地點後,將導彈起豎、發射。

    這種方式機動靈活,隱藏性好,生存力強。潛艇發射是利用特製的潛艇,上裝多個導彈發射筒,可以在需要的時間、地點實施發射。潛艇發射也有熱發射和冷發射兩種方式。

  • 2 # 冬雨AK

    我認為最主要的要求是發射陣地要隱蔽!要能經受住敵人的第一輪打擊,有發動核反擊的能力

    洲際彈道導彈,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國之重器,因此會極力隱蔽自己的導彈基地和發射陣地,因此,這些基地和發射陣地都設定在地廣人稀的地區或者險峻的崇山峻嶺裡,有地下發射陣地,和地面發射陣地,機動發射陣地,

    地下發射陣地的是採用導彈發射井的模式,即導彈被儲存在發射井內,戰時直接從井內發射,這種陣地由豎井、發射控制室及導彈維修設施技術裝置等組成,具有抗地震 抗輻射 抗核爆炸的能力,這也是目前洲際彈道導彈的主要發射方式。

    地面發射陣地,一般是永固或半永固的工事,選擇在人煙稀少地區,戰時導彈在基地完成組裝 測試之後,機動運輸至這些發射陣地進行發射。

    機動發射陣地,又分為陸基和海基,透過不斷的移動,使敵人無法偵測確定具體的發射地點,進而提升生存能力和反擊能力,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俄羅斯的鐵路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列車,還有透過核潛艇發射的潛射型洲際彈道導彈,如,兔子的“巨浪-2”毛熊的“布拉瓦”,白頭鷹的“三叉戟”

    而上述所有的發射陣地和發射方式,都是為了保證隱蔽性和生存能力,進而擁有足夠的威懾能力和反擊能力!所以,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陣地,並不是設在什麼地方都可以。

    (個人看法,不當之處請指正)

  • 3 # 彧蔚

    洲際導彈作為一個國家最為核心的國防戰略反擊武器,一直以來其在戰備時的可靠性以及戰爭時期的反擊能力是衡量洲際導彈作用的一大關鍵。雖然洲際導彈按照不同的發射方式可以分為車載移動發射、地下井固定發射和海基核潛艇三種發射方式。但是這三種發射方式對於發射陣地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並不是說隨隨便便在哪佈置即可。

    第一:首先來說陸基地下井固定發射方式,這種發射方式出現的最早,技術也最為成熟。但是一直以來對於這種固定發射方式存在很多爭議,主要是因為這種固定發射地點在戰時很容易成為敵方首要或者二次反擊的頭號目標,所以對於陸基發射井發射方式一般都是有不少要求的。首先不能說我為了自身隱蔽將導彈發射井佈置在內陸深山老林中吧,其實對於陸基發射井的選址主要還是根據導彈的射程和發射路線來選址的,比如受限於導彈的最大射程限制,陸基固定發射井的位置至少要在導彈射程之內的位置來選擇。

    其次導彈發射井的國防保密需求下也要求發射井儘量遠離人多的地方,所以這樣選擇的話,很多陸基發射井位置都處於荒無人煙的深山老林或者無人影的海岸線附近,這樣既保證了國防保密需求而且還處於導彈射程之內。當然除了地理位置的選址外,導彈發射井自身也是有很多要求的,比如整個地下發射井系統要具有抗地震、抗輻射、抗核爆炸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陸基地下發射井能夠在戰時的二次反擊中準確無誤的對敵方進行反擊。

    第二點:車載移動發射方式,這種發射方式有可以說是地下發射井的改型,因為地下發射井設計的再結實,在核彈的強大打擊下不被摧毀也得出故障,畢竟地下發射井從建成到發射這麼長的時間裡,其位置對於敵方的偵察衛星來說並不會發生變化,所以這種長久的固定目標在戰時的生存機率並不會很大。所以車載移動發射方式的出現,恰好將固定發射地點改為了移動發射,透過不斷的移動使敵人無法偵測確定具體的發射地點,進而提升生存能力和反擊能力,這樣可以大大增強其生存機率。一般而言車載移動發射主要分為輪式車輛和火車兩種,受限於火車軌道在戰時很容易被摧毀以及相比公路更為發達的脈網對比下,很多國家還是主要發展輪式發射方式,而這種輪式發射方式平時都是隱藏在衛星也無法發現的地下防空洞內,只有在戰時才會機動出來在提前預定好的發射地點起豎導彈發射。

    第三種就是海基發射方式了,藉助於這個地球上超過70%是海洋的優勢下,將洲際導彈搬到潛艇上可以優勢很多,首先就是隱蔽性大大提升,只要搭載洲際導彈的核潛艇不上浮,那麼想要找到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次是海基發射方式可以藉助核潛艇機動到距離目標更近的位置再發射,這樣不光降低了導彈對射程的限制,而且更短的飛行距離對於目標的反應攔截時間也更短,更能提升洲際導彈的戰略打擊能力。所以在這種優勢下,海基發射方式一直被列為最好的國防戰略反擊平臺。

    但是海基發射方式也不是沒有缺點,首先就是受限於核潛艇內部空間的限制下,雖然很多戰略很潛艇搭載導彈的導彈艙位置已經或多或少有龜背的存在,但是在一定尺寸的限制下也就限制了洲際導彈的長度,從而限制了洲際導彈的射程和搭載核彈頭的數量以及打擊毀傷能力。而且海基潛射洲際導彈在技術上是很大的門檻,所以對想要發展海基潛射的國家來說,掌握成熟可靠的潛射發射方式很重要,畢竟核潛艇在戰時能不能及時可靠的發射導彈關乎到國防安全。

    還有就是海基核武器平臺存在建設運營成本巨大的問題,所以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單獨的將國防戰略武器寄託於海基發射平臺上會出現核潛艇數量較少,總搭載核導彈數量較少的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海基核潛艇平臺的安全性並不如陸基導彈平臺,畢竟不管是導彈自身的安全性還是平臺中核反應堆的運營安全性都關乎到整艘核潛艇的安全性,如果因為核潛艇的不幸沉沒而喪失了國防戰略反擊能力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除非軍費的約束下,否則是不會將自身的國防安全全部寄託於海基發射平臺的,畢竟被圍攻擊沉或者因為自身機械故障而沉了可是一會會的事情。

    當然從整體的運營成本以及戰時的生存機率來說,陸基移動發射方式是最好的選擇,首先其相比陸基固定發射井被鎖定位置、繼而被打擊的生存機率更大,其次其相比海基潛艇發射平臺而言設計研發、建設、運營維護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其相比海基發射平臺對導彈的適裝性、核潛艇平臺的安全性都更有優勢,唯獨不能和戰略核潛艇一樣機動到敵方海岸線附近發射,這是其唯一的缺點。但是綜合來說,一個大國並不能將自身的核武反擊平臺只寄託於一種發射平臺上,這樣雖然極大的簡化了維護、升級以及運營成本,但是對於國防安全是極為不利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推崇“三位一體核打擊”的緣由,畢竟更多一種核武反擊平臺更多一份國防安全保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購買墓地需要辦理什麼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