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老年保健雜誌

    與中藥相比,大部分西藥的藥理作用及藥品相互作用較明確,且說明書中均有闡述,這樣容易避免藥品的不合理聯用。但是,由於不良反應具體表述,又使得部分患者在使用西藥時顧慮較多。

    很多患者認為中藥安全性高,不會引發不良反應,因而在使用時不經過辨證論治而隨意用藥,卻不知這樣可能引發不良後果,如濫用補益藥(凡能補充人體氣血陰陽之不足、改善臟腑功能、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消除虛證的藥物,稱為補益藥)。

    補益藥雖能增強體質,但使用不當,往往有害無益。當表邪未盡、正氣未虛時,當先解表,原則上不宜使用補益藥,如在此期間盲目使用補益藥,則可能導致“閉門留寇”,使病情不易好轉痊癒。很多人認為,補益藥是“好藥”,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其實對症的藥才是“好藥”。另外,過度使用收斂固澀之品,可使實邪不能外出,而致疾病惡化等情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中藥配伍有講究

    中藥講究配伍,合理的配伍組方能發揮出藥物良好的治療作用,而不合理的配伍或者出現配伍禁忌則可能影響藥物的療效。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藥物配伍後會產生或增強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壞原有藥效。配伍禁忌主要包括藥物七情中的相反、相惡兩方面。

    “十八反”、“十九畏”的藥在臨床上能否同用目前尚無統一結論,但是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如無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確認,則應避免使用。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 2 # 閒看花開花落92

    西藥一般採用單味藥,中藥一般採用複方藥,其中一部分藥就是為了減輕主藥的副作用。藥物在使用的時候,對不同的人其副作用是不同的,有的藥生病的人吃沒有不良反應,正常人吃了反而有不良反應。中醫認為在不同的時辰,同種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是有差異的。典型的是姜的使用。正常人一般可以在上午服姜,無明顯不良反應;臨睡前服姜,副作用誰用誰知道。但本身是風寒感冒的病人,夜晚臨睡前服姜就不會有不良反應。中醫對待藥物副作用的認識是清楚的,辨證地,一切以時間,地點,場合為轉移。因而不良反應極大減少。即便是大毒的藥物也能讓它馴服。同樣的藥,使用方法不當,不良反應就會增多了。西藥對副作用的認知也在慢慢清晰,但整體仍然是粗糙的。西藥的不良反應的研究如果能精細到男女老幼的不同,體質的不同,病症的不同,時辰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季節的不同等各種情形下的不良反應規律,並能總結出簡明方便的理論,也就能逐步接近中醫用藥的水準了。

  • 3 # 塵埃也霸天

    恰恰相反中藥沒做過臨床實驗,藥品的質量先放一邊,雖然現在假藥比真藥多,就都是真藥他起作用靠的也是其中的西藥成分,那麼問題來了,提純不好的西藥叫仿製藥,有很多副作用,沒提純的中藥沒副作用,你腦袋繡頭了,可能嗎?只是華人沒做過臨床實驗,不知道其副作用為啥,為啥吃中藥的很多肝損腎損,吃中藥慢性中毒死的也不少,其實吃中藥就是在吃毒藥,看你的造化了,反正不治病能不能致病就看你造化了。真不明白人們咋想的。毫無科學依據的東西還在被神話,但是我不是說中醫一無是處啊,我說的是中藥,中醫有很多好東西

  • 4 # 夏至初夏一海岸線

    有人認為中藥安全性高,不會引發不良反應,這種觀念是否正確,中藥安全性真的高嗎?

    首先,從中藥的概念來講。中藥是指含有不同藥效的植物,依據患者的疾病,透過醫生開的處方,進行採集、混合熬製或其他方式製作而形成的液體或湯劑。以不破壞植物的原有成分為前提,屬於純天然藥物,主要用於預防、治療疾病和調理身體。

    接著,從中藥的藥效來說。中藥藥效分為寒、涼、熱、溫四種藥理性質。它預防和治療疾病主要是依據藥物的藥理作用,來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及寒熱變化的過程。它屬調節型藥物,它的藥理作用較緩慢,一般分為幾個療程來對疾病進行治療。先是透過破壞人體帶疾病細胞表皮,再逐步的治療、修復。然後完善人體細胞組織。但對人體原健康細胞組織影響不大。

    然後,從中藥的副作用來講。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是毫幾疑問的。但是,中藥的藥理作用緩慢,在喝中藥的首個療程中,自身便能感覺藥物對身體的作用及身體的變化。如,身體對藥物過敏或出現輕度頭暈目眩,則可立即停止服用。它對身體細胞組織造成的傷害相對小些。

  • 5 # 布袋7

    謝邀,一直以來中醫黑們都說中醫粉們不"科學″不能有效論證中醫的"科學性″,現本人償試以基礎"科學"回答此問。中醫的陰陽理論相信不管 是黑 是粉 都極為熟悉卻而玄之玄又,其實它在"科學″泛圍內也不難理解,任何生命它在地球上均可看作平衡體,所謂陰陽乃天秤之兩端 一端"物質″一端"能量",正如中醫所術的陰聚而成型,陽升則為氣。

    中藥的使用有用其物(陰)也有用其能(陽),人體本平衡,一但失去平衡乃為之病,中醫用藥若天秤上加之法碼哪裡重了在對向位置加入適當重量或可在本位減重則可重新達到患者所需的"平衡″,不懂中醫用藥者若押重錯誤也有可能令人體更"不平衡″,不管中西醫用藥方向一旦出錯,其結果只能更"不安全″了!

  • 6 # 小小神農

    中醫中藥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中藥以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

    人們普遍認為中藥治標又治本,成分以動植物為主,認為中藥綠色、純天然。再加上藥食同源的認知,認為中藥可以長期服用,對中藥不良反應的認識是知之甚少。

    與西醫不同,中醫強調的是辨證治療。中藥需要經過炮製,並多味中藥在一起配伍使用,這也是為了達到減毒增效的作用。

    中藥引發的不良反應,不只在雷公藤、烏頭這些“有毒”的藥材中發生。還在一些如三七、天麻、白芍、杏仁等常見藥材中發生。其實,中藥一旦使用不當,是存在著不良反應的風險的。

    下面,我給大家一一悉數,中藥可能產生不良反應的原因:

    1、中藥存在同物異名、同名異物的品種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方用藥會造成一定的差異。比如山豆根在北方是防己科蝙蝠葛的根莖,在南方是豆科的柔枝槐的根;比如同樣名為“天花粉”的卻有20多個品種。

    2、產地差異

    受產地環境的差異影響,中藥材生長的環境、氣候條件、自然條件等因素都對本身藥效有直接的影響。加之培養方式和生長期的不同,藥材內的成分也存在“量”的不同。

    3、炮製不當

    每一種中藥材的加工、炮製都有特殊要求。有些有毒藥,生用毒大,炮製後毒減。如果炮製失度,毒性不減,就可能引發中毒。

    4、用量不當

    中藥在劑量方面是有明確限制的,中華藥典中針對成人群體對每一種中藥都明確了規定用量。用量過少,達不到理想的藥效,用量過多,會導致發生不良反應,甚至會產生毒副作用。

    5、劑型失宜

    有些藥材在服用時,對劑型有一定要求,違則中毒。比如,砒石不能作酒劑,違之則斃命。

    6、療程過長

    有些人誤認為中藥均無毒或毒性甚很小,就長期使用有毒的中藥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藥,會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7、用量多大

    有些人求愈心切,不嚴格控制服用劑量,盲目增加用量,有可能會導致中毒。

    8、個體差異

    中藥發生不良反應跟患者自身的體制也密不可分。如果患者是敏感體質、過敏體質,出現不良反應的機率就會增加。比如白芍、熟地、牡蠣,屬於無毒藥材,常人服用一般不會發生不良反應,但有個別病人服後會引起過敏。

    綜上所述,雖然聽著嚇人,但也不必驚慌。對於中藥的不良反應,我們必須有正確的認識,且在靠譜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最後,祝大家身體倍兒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役足壇最火熱的鋒線三叉戟組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