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浪56

    第一打魏國的目標首先是擁有荊州的東吳。跟東吳地盤比蜀國差多了。但是東吳防守一向槓槓的。一直到司馬昭改變戰略,先滅蜀國再滅東吳才能統一。

    第二打蜀國成本太高,路道不好走。打下來作用也不是很大。蜀國國力不行,魏國知道這一點,採取的方式就是田豐給袁紹的建議如出一轍。集合眾州之眾,外結英雄,內脩農戰再以精兵東西騷擾。這樣穩妥得多。畢竟孫劉聯盟,要是給東吳專了空子也不好。

  • 2 # 四川達州人

    一、曹魏的主要打擊目標始終是淮南地區。

    二、失去荊州之後,蜀漢集團已墮落為地方小政權,力量衰弱,卻難以攻取。

    三、曹魏一直都在進行世家與曹家的爭權。

    四、曹丕曹睿希望休養生息。

  • 3 # 海鏡清

    因為蜀漢的末期,曹魏的政權實際上是掌握在司馬氏手裡,司馬氏始終念念不忘的是如何平穩地篡位,於是整個曹魏的政治重心就在司馬氏和支援曹氏的兩大勢力內鬥上,自然就沒有心思也沒有餘力來攻打蜀漢。直到司馬氏徹底消滅了支援曹氏的勢力,才為了獲得篡位的名望而發動了伐蜀戰爭。

    高平陵事變,標誌著曹氏失去軍政大權,曹魏此時已名存實亡

    公元249年高平陵事變,皇族、大將軍曹爽被誅殺,司馬懿於是掌握魏國大權。但是他能夠順利發動政變,不代表他能夠順利篡位,因為支援他誅滅曹爽的人中,有很多忠於魏室的重臣,這些人之所以在高平陵之變中,與他統一戰線,並非是支援他獨攬大權,只是看不過曹爽的獨斷專行,驕奢淫逸。如果他在此之後,直接篡位,等同於主動將這些人,推到自己的對立面。他若想要篡位,必須先培養起自己的班底。只不過他沒有等到這個時候就死了,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把持朝政之後,同樣是在為此事做準備。

    除了朝堂上的因素之後,司馬家族想要篡權,還需要顧忌駐紮在外的大軍,即對付蜀漢的雍涼軍團和對付東吳的淮南軍團(荊州軍團是司馬懿起家的基本盤,不用擔心)。

    本來隴西的軍權還在曹氏手中,可惜執掌人夏侯玄是個書生,一紙詔書就讓他交出了軍權,而明白人夏侯霸勢單力孤,只得逃亡蜀漢

    雍涼軍團緊鄰關中,而且其老大——徵西將軍夏侯玄(曹爽的表弟)是個鐵桿擁曹派,所以司馬懿最先對付的是夏侯玄,讓曹芳下詔書招還夏侯玄。徵蜀護軍夏侯霸(夏侯玄的叔叔)與夏侯玄一同被徵召,夏侯霸將南逃至蜀漢,想要叫夏侯玄與他一起離開。夏侯玄說:“我怎麼能為了苟存自己而投降敵國呢?”於是接受詔命前往京師,雍涼軍團就這樣輕易地落入了司馬氏的掌握之中。

    淮南就沒那麼簡單了,或者說掌握淮南軍團的幾位,腦子都沒有夏侯玄那麼簡單,所以接連爆發了三次叛亂,即有名的淮南三叛。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親自平定了第一叛。鎮守壽春的太尉王淩見魏帝曹芳年幼無力掌政,君權旁落在司馬懿之手,於是意圖廢曹芳而改立曹操的兒子、楚王曹彪,希望借年長的君主來擺脫司馬氏的控制。

    王淩本來是最有希望與司馬懿掰手腕的,卻是敗得最快的,年齡確實是智慧的大敵

    王淩的叔叔就是玩死董卓的漢末司徒王允,他本人是曹魏中幷州系的主要領袖人物,司馬懿也是幷州系,他出任顧命大臣就是出自幷州系孫資的推薦。消滅曹爽後,司馬懿提拔起來掌控各地大軍的大多是幷州系要員,但他們跟王凌的關係卻比跟司馬懿要親近得多。指揮雍涼軍團的郭淮和王凌是太原郡的同鄉,更是王凌的妹夫;指揮荊州軍團的王昶出身太原晉陽王氏,與王凌屬於族親;王昶的得力助手、荊州刺史王基是王凌把他引進仕途並加以重用。對於司馬懿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強勁的對手。

    但王淩大概是老糊塗了(已經79歲),沒有識人之明,派了個部下楊弘去勸說司馬懿任命的兗州刺史黃華共同舉事,結果楊弘和黃華一起告發他。公元251年,司馬懿親自率中軍征討,王凌在幷州系名臣賈逵的祠堂中大呼:“賈梁道,只有你才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遂飲藥自殺,司馬懿還是滅了他三族,將其暴屍三日,並逼曹彪自殺。也許司馬懿還有一點潛藏的良心,從此落下了心病,動不動就夢見王凌、賈逵兩人變成厲鬼來找他算賬,讓他心驚膽跳,終於一病不起,在當年便去世了。

    東興之戰打破了司馬氏滅吳立功以篡位的夢想

    之後司馬師把持朝政,急於立功篡位,於公元252年乘孫權剛死進攻東吳,結果在東興之戰被吳軍大敗,死者數萬人,吳軍繳獲魏軍的車輛、牛馬、騾驢等數以千計,資材器物堆積如山,“喪眾敗績,歷年軍實,一旦而盡,致使賊來,天下騷動,死傷流離“。由於戰死者太多,如果按照守孝三年的禮制會嚴重影響生產和工作,司馬師下令喪禮從簡,守喪期間也不禁止婚嫁和入仕,可見失敗之慘,不過曹氏沒能抓住這個機會把司馬氏幹掉。

    夏侯玄和他的表哥曹爽一樣政治低能,有兵權的時候不敢反對司馬氏,沒兵權的時候卻想當挽救曹魏的英雄

    東興之敗後,司馬師對外老實起來,對內則愈發跋扈擅權。公元254年,支援曹氏的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早幹嘛去了)、光祿大夫張緝(曹芳岳父)等人意圖推翻司馬師,但計劃敗露,三人皆被殺。曹芳對李豐等人被殺後深感不平,引起司馬師不滿,於是在數月後強行廢了曹芳而改立曹髦為帝。

    淮南二叛的最大戰果就是促死司馬師,再次延緩了司馬氏篡位的步伐

    李豐等人被誅殺和曹芳被廢,令到當時駐守壽春的鎮東將軍毌丘儉(與夏侯玄、李豐平素友好))和揚州刺史文欽(曹爽的同鄉和親信)非常不安,二人於是決心要反抗司馬氏。公元255年,淮南二叛爆發,叛軍有五六萬精銳,因此司馬師親率關中軍團十萬大軍前往,結果文欽的兒子文俶夜襲,嚇得司馬師眼疾發作,眼睛震出眼眶。雖然最後獲勝,司馬師卻痛死於許昌,由弟弟司馬昭接手掌權。司馬家族的權力,再一次交接。

    洮西之戰,雍涼軍團元氣大傷,此後不得不一直對蜀漢保持防守姿態

    司馬昭從父兄手中接過重任後,曹魏又接連遭遇重擊。首先是蜀漢大將軍姜維於洮西大敗雍涼軍團,魏軍死者數萬人,“破軍殺將,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二州危懼,隴右懍懍,幾非國家之有也”,完全就是翻版的東興之敗。好在鄧艾於第二年以少勝多擊敗姜維,才緩解了危機。

    淮南三叛雖然司馬昭獲勝,但是魏國損失了大量人力物力,也暫時無力發動大規模戰爭,再次延緩伐蜀程序

    接著淮南第三叛又爆發了。徵東大將軍諸葛誕見好友夏侯玄被誅殺,十分不安,於是一方面在淮南籠絡人心,一方面又蓄養死士以作自保。司馬昭為了剷除支援曹魏的勢力,聽從賈充之言逼反諸葛誕,故意徵召他入朝為司空。諸葛誕接到詔令後十分恐懼,於是在公元257年殺揚州刺史樂綝,據守壽春反抗司馬昭。這次叛亂聲勢浩大,諸葛誕聚眾十餘萬,又有東吳增援,司馬昭不得不動員二十六萬大軍(相比之下,後來伐蜀只有十八萬)前往征討,直到258年才將叛亂平定。

    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後一個拖住伐蜀程序的卻是魏國的皇帝陛下

    在平定諸葛誕之後,淮南地區終於無力再叛,司馬氏的聲望也積累的差不多了,此後朝廷上很少有實力派支援魏帝,士大夫紛紛擁護司馬氏。然而公元260年,不甘心當傀儡的皇帝曹髦燃燒自己最後噁心了司馬昭一次,親自帶著幾百侍衛和太監反抗司馬昭,被他的屬下所殺。司馬昭聞訊大驚:“天下人該怎麼議論我啊!”(終究還是要臉的)

    迫於輿論的壓力,司馬昭只能暫退一步,又接著擁立了曹魏最後一個皇帝曹奐,併為了積累篡位需要的名望和功勞發動了滅蜀之戰。

    所以在蜀漢末期,曹魏雖然國力日益強盛,但其長期陷於內憂外患之中,不得不對蜀漢採取守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草怎樣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