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彎鬚穇鰳觽皪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簡介】

    年代:唐朝

    體裁:五言絕句

    【作者小傳】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後人有深遠的影響.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七陽;可"三江七陽"通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註釋】

    1.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懷疑,以為.

    3.舉頭:抬頭.

    【譯文】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灑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層層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

    指井臺

    參考資料:《新課堂作文》

    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

    退休教師重解李白“床前明月光”

    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句李白著名的詩句婦孺皆知,但是你能說出這裡的“床”指的是什麼嗎?想必十人中有八九位會解釋成“睡床”.我市有位年近六旬的退休教師程實,卻對此解釋產生了懷疑,經過一番考證,得出的結論是“床乃井床,即井臺上的圍欄”.這一考證結果不但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一幅《詩意圖》.昨日,退休教師程實向記者講述了他考證的過程.

    女孩讀詩促使程實考證詩意

    “這首再簡單不過的詩流傳了這麼多年,大家早已對它非常熟悉,而且,詩意基本也被理解為詩人躺在床上,看見床前的月光,以為是秋霜.要不是一次無意中聽到一位小女孩講詩意給我聽,我還不會對它在意.”1946年出生,現任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的程實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小女兒正在唸這首詩,程實就讓女孩講一講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她用稚嫩的聲音說,‘詩人睡覺醒來,發現月光照在地上,像落下一層霜……’”當程實提出,“這麼解釋一定正確嗎”時,小女孩堅定地告訴他,這是我們老師講的,他就讓我們這麼說.

    程實原本就喜歡刨根問底,一聽女孩這麼說,馬上想到思考了很久的問題,月光即使能灑在床前,但霜是不能落到室內的,所以,不能寫出“疑是地上霜”.這樣比喻完全不恰當.程實馬上詢問了幾位小學語文教師,發現大家都將“床”解釋成睡床.

    李白所言的“床”應為井床

    希望建造詩意圖雕塑

    程實說,他能在古詩文方面取得不俗的成就,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已經離世的父親.“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父親就將我抱在懷裡,教我背誦古詩.”在為程實講解《靜夜思》時,父親就告訴他後來的文人在理解這首詩時一直存在爭議.這為他以後的對此深入研究給予啟迪.

    論文發表後,“創作一幅詩意畫”的想法一直在程實腦海中縈繞.當和好友年畫畫家齊世坤提及時,兩位大連老人一拍即合,《詩意圖》應運而生:雲淡風輕,月光清朗,遠山朦朧.詩人一身文人打扮,昂首於井臺之上、圍欄之旁,吟誦詩作

    “床前明月光”疑似李白坐在馬紮上

    “床前明月光”,疑是“李白坐在馬紮上”?青蓮居士作古千年,詩作名句如今卻引來爭議無數,收藏家馬未都的一席驚人話語,讓學界紛紛祭出各自觀點,“床”這個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意象頓成風暴眼.

    1、李白詩中的“床”引發一片爭議.

    “床”,李白的原意到底是指什麼呢?想必十人中有八九位會解釋成“睡床”.小時候老師就是這樣教的:詩人躺在床上,看見床前的月光,以為是秋霜.幾年前,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發表論文認為,李白所言的“床”應為井床.《辭海》對“床”一詞的註釋,其中就有一項釋義為“井上圍欄”.但馬未都又提出了新觀點: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現在的人們坐的馬紮被稱為胡床,因此,李白詩中的床就是馬紮.

    2、熱心讀者來信探討“床”之新解.

    “繩床是由東漢時期從西域傳入中原的‘胡床’演變而來的,胡床(即繩床、交床)的形制,最初為類似現今還在使用的‘馬紮兒’,大約到唐明皇時期對胡床進行了改進,成為類似現今使用的摺疊式躺椅.如李白詩云:‘吾師醉後倚繩床’.李白生活在唐代社會環境中,使用當時頗為流行的繩床是很自然的.因此,將《靜夜思》中的‘床’釋作‘ 繩床’之‘床’,當更符合實際……”

    而與此同時,首開這股學術討論風的馬未都,以“胡床馬紮”為名註冊了部落格,對於外界的眾說紛紜,他在部落格上表示:“外圍爭議比圈內大,始料不及.採訪咄咄逼人,有備而來.虛心使人進步,我幾歲時就知這句名言,好久不說了,關鍵時刻還是這個管用.另外,有刺自己不好挑,得別人幫著挑.”

    無論如何,讓文藝話題圍轉在“床”之為何物,大約總比每每糾結於聚光燈下俊男美女情事分合要顯得高一點,再者,馬未都也藉此讓大家知道了他家的“觀復博物館”,這會兒,連“博物館”的地圖和交通路線都擺上網了.

    【創作背景賞析】

    靜夜思”是詩人離開家人後,寫出的詩句.全詩僅短短四句,每句五個字,共二十個字,卻意味深長地表達出一位遠在他鄉的遊子對故鄉那深深的懷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淒涼之情.

    詩的後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則是透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圖.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這首《靜夜思》可以說是李白詩歌的“自然”和“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藝術特色的極好說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b2倒庫移庫車庫及場地各項長度標準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