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佩子臨

    這個問題要分情況來看,該知道的東西分為兩種:一種是透過社會這本無字之書來學習到的東西,另一種是隻能透過書本來學習到的知識。

    先說第一種吧。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五回裡,寫到一副對聯,叫做: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什麼意思呢?

    就是“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曹雪芹揭示出了一個很深的內涵:世間的萬事萬物,你若能夠深入洞察,能探尋個究竟,就能得到智慧。所謂學問之道,不在死讀古書,記憶知識,而在於明世理;人情世故,複雜而豐富,如果你能通達事理,那就有了寫文章的根本,文章之道,不在咬文嚼字,不在搬弄是非,而在於寫出通達人情的深刻性。

    所以說,你會發現,上了年紀的人,都很有智慧,這種智慧不是從書本上學來的,而是透過時間的洗禮,在經驗中沉澱出來的。

    書本上其實也會講到這些東西,小學的思想品德,甚至語文課,某種程度上就是透過說教的方式讓你明白些道理,但是真正領會,恐怕也需要自己的親身經歷。

    而同樣的道理,很多書本上的知識,也無法透過日常的體驗獲知,也就是第二種該知道的東西。

    比如數學、物理、計算機之類的知識,自然要透過嚴格的訓練才能掌握,但是初級的數學,或者說算術,很多確實就蘊含在生活經驗中。

    有一位認知心理學研究者跟我說:小學的數學內容,之所以要學六年的時間,是因為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很多概念無法具備形象化的理解而增加了難度,如果他們具備小學六年級的生活經驗的話,那麼整個小學數學的內容或許一年時間就可以學完。

    當然,對於一部分天才而言,即便是艱深而複雜的書本知識,他們也具備很強的直覺。歷史上印度有個數學家,叫拉馬努金,他從未受過正規的數學教育,但是卻從日常生活中領會到很多數學真諦,對於數學公式,往往不透過推導就能直接想出來,歷史上恐怕也只有這樣一個罕見的數學家了:

  • 2 # 吳山天風HR

    現代社會的教育和學習不僅僅侷限於書本,而是包括知識、素質、技能和能力在內的所有學習活動。如果從小沒有接受常規教育,長大後單就知識本身來說還是能夠彌補的,但是對於整個教育環節來說,還是有一定缺陷的。

    一、就獲取知識本身來說,是可以彌補的

    1.聞道有先後,如是而已

    知識能夠彌補,只是先知和後知的問題,正所謂“聞道有先後”,小時候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接受常規的教育,並不妨礙長大後透過加倍努力,彌補不足,獲取知識,只是比別人晚一點罷了。

    2.勤不僅能補拙,還能補知識

    勤能補拙,是說後天的勤奮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缺陷。長大後想彌補知識的缺陷,其實這並不難,只要肯下功夫,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是可以做到的。天道酬勤,多一分耕耘就多一分收穫,就是這個道理。

    二、就教育環節來說,是有一定缺陷的

    1.常規教育缺失會有遺憾

    我們知道,一個人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上大學,這種系統的常規教育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它不僅是知識體系完善的過程,而且是道德品質、心理、人格等等方面逐步成熟和完善的過程,在這個教育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符合該年齡階段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特點,如果缺失某個環節,就會造成整個教育的不完整,留下許多很難彌補的缺憾。

    2.彌補常規教育雖然可行,但很難跟上知識更新

    尤其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極快,小時候的知識等長大後很多都已經過時了,更新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資訊科技更加普及,新知識、新技術傳播更加迅速。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大資料時代,小時候學習的知識已無法適應現代社會需要。從這點開看,長大後接受教育的方式已經完全不同的,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學習的場所,完全不一樣了,有些東西是難以全部彌補的。

    3.常規教育彌補了,終身教育又來了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這是一個快速轉型的時期,很多人原來所學已經無法跟上時代,要繼續學習、不斷獲取新的知識,這就要求人們彌補常規教育缺失,關注並重視終身教育的問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從古至今,人們一直都在不斷地學習以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生存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需要彌補的知識還是很多的。

    總之,有的知識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能夠彌補的,有的東西卻很難彌補。除了知識之外,教育還有很多內容。林清玄在《好的孩子教不會》一文中說:“人格比學問重要,智慧比知識重要”,知識可以彌補,但是人格的完善、智慧的歷練似乎比知識更加重要。

  • 3 # 心中無苦就是樂

    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要因人而定;一個人不管是先知先覺,還是後知後覺,都必須勤於學習。學習是一個人獲取知識的最基本要素。一個善於學習的人,不管其是否在早期經歷過系統性教育,他(她)都會努力學習,不斷進取,更好的完善自我。其次,要因勢而定;所謂“時勢造英雄”,即說明此理。世局與時局的安排,有時並非人為的。而是自然與歷史的發展所決定的。因為自然發展的規律與歷史發展的規律,有其必然性。並非人類思想所能主載。那種“人定勝天”的思想,不過是人類對自我的一種肯定;不過是對思想的統一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罷了。人類各種思想的締造者,他們都沒有經歷過學校系統睡教育。但是,其思想是成熟的,其社會知識與學問,卻是書本上學不到的。這就是人類思想的特殊性。不過,對於一般人而言,對於那些缺乏創造性的普通人而言,能夠在人生的早期得到各種專業系統性的教育,也就等於早一天邁進了人生的發展門坎。這樣的人,對促進社會的發展,是可以起到促進與引導作用的。

  • 4 # 平凡的我pfdw

    謝邀!如果從小接受過常規的教育,長大後就原來的知識原地不動,那肯定是小孩子的智商。反過來,如果從小沒有接受過常規的教育,長大後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學習,也定會掌握很多知識的,實際上多數的知識是到後期才增長的。“活到老學到老活到八十還學巧”知識是無止境的,需要不斷努力,才能成為有知識有能力的強者。

  • 5 # 流光溢影

    人們獲取知識和技能有兩個途徑:一是書本知識,就是從小上學接受常規教育。二是沒有上學,完全透過社會實踐勞動中獲得。這種途徑沒有經過系統的常規教育,有部分知識在生活勞動中根本得不到。但少部分人在生活中不斷學習,勤於求教別人,最後也能成功,但僅僅是少數。

    人類到了高度文明的社會,小孩三歲就入幼兒園,接受國家正規的常規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學習,共同發展,一直到大學畢業,各方面的知識學的都很全面,畢業後進入社會這個大學堂,加上實踐,很快有的人都可以在各行業各學科有所建樹,成為國家棟梁。我們的國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幾億人從小接收了常規教育,培養出了眾多各行業各學科人才,我們的國家逐漸由弱變強,直到現在成為經濟第二、軍事第三的超級強國。

  • 6 # 正氣凜然幸福明天

    該知道的知識一定會知道,人的精力是天生的,如果上天給你關上了門,那你跳窗的能力一定比別人強,只要心是向上的,人生就會步步高生。生活中的知識才是人生必學知識。如果不懂的為什麼活著,學的再多都是無用的。

  • 7 # 動遠山2

    什麼是正規的教育呢?公立學校,常規課程,等於正規教育嗎?

    只要是受過教育,長期的,就可以呀。

    沒受過教育。正常生活也沒問題。但指向某一行業的專業領域,就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住宅大門為什麼忌太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