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收藏家雜誌

    宋代是中國花鳥畫的成熟和極盛時期,在應物象形、營造意境、筆墨技巧等方面都臻於完美。據《宣和畫譜》記載,當時宮廷藏畫見於著錄的作品有6396幅,其中花鳥畫就佔一半以上,可見花鳥畫在宋代創作之盛況和宮廷對花鳥畫的重視程度。

    宋 趙佶 瑞鶴圖 區域性

    北宋時期的花鳥畫

    北宋政權建立後,不少皇帝都愛好文藝,大力倡導發展文化藝術。北宋初期就建立了翰林書畫院(後人簡稱畫院),為全國畫學最高學術機構。直至南宋末年經久不衰,為兩宋繪畫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花鳥畫方面,北宋初期“黃、徐”兩種風格,分別被黃居寀和徐崇嗣加以繼承和發展。徐崇嗣在其祖父徐熙“落墨花”的基礎上,再創用顏色直接迭色漬染的“沒骨法”。此法雖具有創新意義,但在帝王喜好黃家風格的風氣下,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其影響範圍不大。黃居寀不但保持了其父黃筌精工豔麗的風格,而且再創勾勒填彩法,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五代 徐熙 雪竹圖軸 絹本墨筆 151.1x99.2cm 上海博物館藏

    由於審美趣味的不同,徐熙的闊筆、濃墨淡彩等略帶野趣的畫格不為當時宮廷所接受,而“黃家富貴”則適應了貴族的審美時尚,被奉為繪畫藝術的典範。黃居寀秉承父藝,使“黃家富貴”風格的花鳥畫藝術風格成為當時畫壇的主流,深受宋初諸帝的欣賞,並左右了花鳥花壇。據宋《宣和畫譜》記載:北宋內府所藏黃居寀作品有332幅之多,但流傳至今的已是鳳毛麟角。

    宋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絹本設色 97×53.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臺北故宮藏的《山鷓棘雀圖》軸是黃居寀唯一的傳世真跡。此圖絹本設色,縱99、橫53.6釐米。畫幅近處上立著一隻尾長體大的山鷓正俯身飲水,情態十分自然。遠處一群鳥雀嬉遊於泉石棘竹叢中,活潑生動。所描繪的物件有遠近、動靜、大小、疏密之分,妙趣橫生。畫面構圖緊湊而完整,兼具透視效果。用筆沉穩工緻,設色精細富麗,畫法與黃筌《寫生珍禽圖》卷相似,而技法更為成熟洗練,物態的生動程度亦更勝一籌。此圖雖無名款,然可信為黃派畫風無疑。圖上方宋徽宗趙佶所題“黃居寀山鷓棘雀圖”八字,更增加了此圖的可靠性。

    五代 黃筌 寫生珍禽圖卷 41.5x70.8cm 故宮博物院藏

    黃氏一派畫法風格在歷近百年尊崇之後,由於創作上的程式化,缺少創新等原因,愈來愈趨於板滯,因而到了北宋中期,以崔白、趙昌、吳元瑜為代表的一批花鳥畫家“稍稍放筆墨以出胸臆”,使宮廷花鳥畫風格為之一變。徐熙野逸的畫風,受到了院外士大夫畫家的推崇。徐熙畫法的奧妙,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有所記載:“徐熙以墨筆畫之,殊草草,略施丹青而已,神氣迥出,別開生動之意。”又《宣和畫譜》卷一七《花鳥三》雲:“蓋(黃)筌之畫則神而不妙,(趙)昌之畫妙而不神,兼二者一洗而空之,其為(徐)熙歟!”可謂一語中的。

    宋 崔白 寒雀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但徐熙沒有作品傳世,而近似徐熙畫法的傳世作品則有崔白《寒雀圖》卷。此圖構思突出一個“寒”字,畫出了在嚴寒飢餓困境中的一群群小麻雀或飛或棲,顧盼呼應,在動靜之間既有分割又有聯絡,佈局巧妙。著墨乾溼兼用、用筆鬆動靈活,敷色清新淡雅,無刻畫的痕跡,自然而富生意。

    宋 崔白 雙喜圖 絹本設色 193.7×103.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崔白的另一幅作品《雙喜圖》軸(臺北故宮藏)是他57歲左右所作,正是他藝術成熟時期。畫面描寫郊野裡秋末冬初大風驟起的剎那,兩隻寒鵲棲飛噪鳴於枯木荊樹之巔,下端一隻野兔正在引首回顧,一動一靜形成鮮明對比。雙鵲因為風霜的來臨,未能營巢,無處棲身而感到煩躁憂慮。畫家就是這樣把自然具體之景和鳥鵲的特定之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畫面設色較清淡,很少用濃豔的色彩,正如《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所說:“體制清澹,作用疏通”“放筆恣呈以出胸臆”是其藝術特色,與黃居寀《山鷓棘雀圖》軸描寫鳥雀飛鳴啄止的工細豔麗相比,此幅更著重描繪動物的神情,而不滿足於形似,在表現真實性、生動性方面獲得新的進步,屬生動野逸一路,這都顯示出崔白在花鳥畫創作中新的突破。

    宋 趙昌 鳥 23cm×30cm 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藏

    崔白以前的趙昌、易元吉重視寫生,注意觀察自然生物,故他們的畫,兼黃、徐二家之風,這對崔白的花鳥畫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趙、易注重筆墨,追求簡淡、野逸天真之趣,比起畫院中一味沿襲“黃體”的花鳥畫,他們的作品更多地傾注了對野景野趣的描繪。從崔白的傳世作品看,儘管在形式風格上還十分工緻優雅,但北宋花鳥畫中佔主要地位的安樂、平和、富麗的景色,在崔白的幾幅作品中已看不見了。這種變化反映了北宋宮廷花鳥畫,在表現人對自然的審美感受上,進入了新的自覺階段。崔白以他創新的花鳥畫代替了流傳近百年的黃筌畫派的一統格局,這一變化,在當時來說,是一種了不起的進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北宋後期,雖然政治腐敗,內憂外患不斷,並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昏君徽宗趙佶。但在藝術方面,尤其是繪畫藝術方面,趙佶卻是少見的天才,這主要源於趙佶的個人喜好。趙佶酷愛古玩字畫,他的書法受唐代薛稷等人書風的影響而最終獨創“瘦金體”,他又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有重要影響的人物。他在位期間,下令廣羅書畫名作,著錄為《宣和書譜》《宣和畫譜》等圖書,對記載傳統遺存起到很好的作用。他下令改進和完善了畫院的各種管理制度,提高畫院畫家社會地位與生活待遇。由於他要求畫家注重描繪物件的真實性,使得刻意求工、高度寫實的畫風得到極大發展。

    宋 趙佶 芙蓉錦雞圖 絹本設色 81.5×53.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佶本人的繪畫作品也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成就最大的是他的花鳥畫。他的《芙蓉錦雞圖》注重表現物件的寫實性。美術理論家鄧白對《芙蓉錦雞圖》評論說:“它那華麗的長尾和豐潤的頸部的羽毛,把那珍禽的特質精細的勾畫出來。由於鳥的運動而產生的較大的重量,使芙蓉微微彎垂,更顯得花枝的柔美,把主體的錦雞,襯托得越加突出,花、鳥、蝶密切的聯絡起來。在靜穆的秋色中,同時也展示了生命的活躍。至於芙蓉的花朵,色澤鮮妍,渲染精妙;葉子的正側反折,無一相同,也無不真實,充分掌握了物件的生長規律。小菊也搖曳多姿,細膩中有‘傲骨凌霜’的氣概。這全是從現實觀察得來,運用他熟練的技巧和流暢的筆調,創造了花和鳥的優美動人的形象。”這種刻意求真的描繪和筆墨風格,把花鳥畫從古樸天真之趣變為精微靈動,從而使作品達到“畫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的藝術格調。畫面徽宗趙佶以瘦金體題“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據《韓詩外傳》載:“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很顯然,趙佶借雞的五種自然天性宣揚人的五種道德品性。此圖充分反映了花鳥畫具有喻人、喻德、教化習俗的人文含義。

    宋 趙佶 梅花繡眼圖冊頁 故宮博物院藏

    宋 趙佶 枇杷山鳥圖 絹本設色 22.7×24.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從趙佶傳世作品看,有極為精細工麗和比較粗簡拙樸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精細工麗者如《芙蓉錦雞圖》《梅花繡眼圖》頁等,粗簡拙樸者如《枇杷山鳥圖》頁,後者畫家純以水墨勾染而成,略似沒骨畫效果,格調高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寸照片長多少寬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