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美術的胖子

    手機輻射頻率一般在30-3000MHz之間,根據國家標準(GB8702-88)《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對於公眾“在一天24小時內,環境電磁輻射場的場量引數在任意連續6分鐘內的平均值應小於12伏/米”。

    如果24小時內,在電場強度超過12伏/米的環境下連續待6分鐘以上,就屬於“超標”了。 其實在日常生活,環境中都存在一定量的電磁輻射,比如大街上的射頻綜場強大約在0。5-1。

    0伏/米左右,市民家裡現在都在使用的無線路由器,發射的訊號電場強度在1-2伏/米左右。人對於輻射都有一定的耐受性,肌體對微量的輻射損傷也有自我修復能力,通常情況下,正常使用無線裝置並不會造成危害。

    常見的手機工作在800兆赫(MHz)到1800兆赫(MHz)的頻率範圍。該頻段屬於射頻(RF)的微波段。如同微波爐一樣,手機的電磁場可對周圍的介質,包括人體肌肉組織產生熱效應。

    顯然,長時間在手機的輻射下,並不是什麼好事情。比如很多男性喜歡把手機放在貼身的褲袋裡,比起女性把手機放在隨身的包包裡,接受的輻射量肯定要大一些。 手機輻射與距離有關係。

    如果將手機拿遠,輻射就會下降;如果將手機緊貼著耳朵,聽久了會感到耳朵發燙。當你接到來電,也就是鈴聲響起的那一瞬間,輻射量達到最大值,而不是“按下接聽鍵”的那刻。在通話過程中,輻射量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而收發簡訊、上網時產生的輻射量,一點都不比打電話的時候少,有時甚至更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樓房拆遷需要什麼手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