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蛋媽媽親子溝通

    孩子0-3個月的時候在這一階段需要哪種心理營養呢,即無條件接納和被重視即價值感--此時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這種重視指的是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父母最重要的人,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沒有任何能力的,他想對你笑都很難,父母也不知道這個孩子將來會怎樣,他是否會成功,這個時期孩子雖然弱小,但我們說他能從感官上知道父母每句話帶的是什麼感情,是高興,厭惡還是開心,幸好,在孩子0-3個月時媽媽生完孩子後,會分泌一種激素,叫本體氨,就像激乳素一樣,他是自然發生的,本體氨會讓父母對孩子產生感情,看自己孩子的時候都會覺得喜歡,感到滿足,滿足到什麼程度呢,滿足到可以為了孩子放棄任何東西,所以只要媽媽身體是健康的,孩子的這兩種心理營養就不會缺,當孩子被父母無條件接納和被重視時,就會得到一種非常重要的天性,叫價值觀,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這種價值感會讓孩子覺得我的生命本身對父母來說特別重要,即使我沒有任何貢獻,我就已經非常重要了。

    如果這個階段裡,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這兩種心理營養,比如說媽媽不在身邊,他就會尋找其他的重要他人,這裡有個概念叫“重要他人”,那什麼是“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心理學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他可以簡單理解為是在我生命中重要的人,也可以理解為能把我需要的心理營養給予我的人。

    如果媽媽不在身邊,孩子就會再去找其他的重要他人,去尋找這兩種心理營養,如果沒有找到,孩子就會缺少這兩種心理營養,長大以後他也會一直去尋找重要他人來補充,也有可能就這樣一輩子去尋找,在這個過程中,他找到的重要他人可能是他的老師,也可能是某個明星偶像,也可能是他的早戀物件,這樣的孩子在青春期會更容易早戀,一旦崇拜明星也會非常嚴重非常瘋狂,會有很多力量去嘗試著得到這兩種心理營養,缺乏無條件接納和生命中我最重要就會形成飢渴和空洞,一旦找到接納他重視他的人,就像在沙漠中的人遇到了水,即使水不乾淨或者有毒也會喝下去,在人際關係中失去辨別的能力,即使這個人不是很好,有問題,大家都說這樣認為的,但是由於內心的渴望他已經失去了智慧,對於男朋友女朋友或配偶,他會一直不斷要求對方做無條件接納和重視,這樣的人一直在做對比,一直在做惡性的競爭,所以不能控制自己,造成人際關係的問題。

  • 2 # 熊玲心理諮詢

    精神母乳相對嬰兒,猶如生物的雨露。對人這一高階生物,精神母乳便是人性格健全的基因,是人精神生命的雨露。

    探索神經症患者的人格,發現上述“關鍵詞”所指的自我存在,他們是嚴重缺乏的。這不能不說,他們自我的喪失,是源自弱小生命時短缺了精神母乳,就像乾旱中的幼苗,不知其命運會咋樣,但心靈一定是飢渴地期盼雨露。所謂“沒長大”的種種幼稚表現,是人的情感自我停滯在了幼時,但那不是我們常說的“不想長大”,而是“缺奶”的症候。

    那麼,人早期若短缺精神母乳,他吸納的是什麼呢?幼兒的經歷真能決定人的自我、人的命運嗎?

    俗語“從小看大3歲知老”已強調了心理學“童年決定論”的正確。稍作解釋:0-3歲的幼兒,沒有邏輯思維也沒有語言能力,全憑感覺“複製”那時所觸目的印象。那時透過觸和目,體驗到怎樣的客體形象,會深深刻在人的感覺記憶裡。那些感覺印象也成了自己無法選擇的“自我形象”。因此,對人的成長來說,那時撫養人的話語內容不要緊(因不可能記住你說過什麼),而非語言的情感連結和情感態度至關重要(因記得你的善惡形象)。

    精神分析的研究認為,童年自體客體的失落,是心理陰影的根源,失落的客體是留在主體的無意識中。結果自我認同了失落的客體,它自己變成了“被放棄客體的影子”,成為其中空身份,併成為冷酷超我迫害的目標。在抑鬱症和強迫症那裡可以感到,他們被某種神秘的價值力量所強迫、所控制。那個神秘力量就是過強的冷酷超我。

    我的來訪者聶先生,是位建築師,他在3歲時父親意外離世,一直跟性格躁鬱的單親母親長大。這樣的喪親事件和母親的性格,已經對孩子“愛的關係”就是一個重創,更糟的是,聶先生小學時酷愛畫漫畫,但被母親視為“無用”,並要求他學習他不喜歡的奧數。中學階段,母親好歹勸他學工科,將來成為“有價值的專家”,苦口婆心說這既是母親的心願也是他父親的遺願……成年之後,聶先生經常做被追趕的夢:被一群老虎追趕,或是被黑衣人追趕。他患抑鬱症期間,常做同樣一個夢:徒步在無盡頭的沙漠中,感覺到無助和絕望,或是漂泊在沒人煙的荒野草原,恐懼地孤零零地哭喊,常常哭醒過來。

    聶先生的心路歷程,呈現了一種“自我價值感在早期被重創”的反映。幼兒的他本可以建立起的“成長性自我”,卻是活生生被父母的“心願”篡改了。像所有早期缺失精神母乳的孩子,他吸納的不是成長所需的精神母乳,而是失去父愛的傷心淚水,是母親散發的躁鬱情緒,以及母親如山一般的理想使命。

    如果說,夢是人心靈的演繹,那聶先生常做的夢則反映了他內心可怕的“專制”自我:夢裡的老虎可隱喻迫害自我的母親以及母親的苛求;黑衣人可隱喻負情感以及對憤怒情感的壓抑。(在此,不對聶先生個案及夢做詳解)主要想指出,在聶先生的情感世界,那些愛恨情愁的自我,被代表嚴肅的父母理想的“空影子”層層遮蓋,“空影子”作為他主體的良心或道德自我,驅策著自己成長並走向了“成功”。

    不過,從人淪為無情緒、無動力的角度看,凡不能因成就而獲得自我驕傲、自我欣慰的成功,都是以犧牲自我為代價的,自我被那些偉大的“空影子”理想成功的殺死了。那樣的成功,是失敗的成功。

  • 3 # 幸福trytry

    關係+成就:自我價值感兩大支柱1.我不贊同唯愛論

    很多人都在談愛,但是我認為只是有愛並不足夠。愛這種情感表達的主要是孩子在關係方面的自信,愛也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當孩子挫敗後支撐其自信,但是總的來說,愛並不足以支撐長期、一生的自我價值感。

    因為,第一,所謂無條件的愛這世界上很少,即使有也就來自父母,父母衰老了去世了誰給你?實際點,世間的愛都是基於相互的付出結合你自身的價值而來的。第二,自我價值感並不是那麼狹義的理解的,關係和成就是我們人生的兩大支柱,只有都做好了,才有堅實的自我價值感。那種有愛就有了一切的理論,是錯覺,是誤導。因為愛不會憑空生出,愛也不會不變,——這是人性。

    2.關係+成就:自我價值感兩大支柱

    自我價值感可以定義為相信自己有價值,而這種價值感建基於自我評估中足夠的能力感(比如我能完成很多工,我很能幹,我很棒,我很聰明,我的目標努力就能實現),以及對環境足夠的控制感(爸爸媽媽是愛我的,我是受歡迎的,我是能夠自我決定的)。

    在這個意義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來自兩方面,一是關係上的被愛,被接納,被欣賞;二是要看到自己的成長,比如能力進步,能完成任務,對自己的生活和環境有所把握。那麼對應的家長就需要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表達對孩子的欣賞與愛,第二是陪伴、真的花時間去促進、幫助其成長。

    3.自我價值感內含自我效能感

    自我價值感當然不等同於自我有用感,或說自我效能感。

    價值感是比自我有用感更寬泛的概念,因為價值不僅僅等於有用,但是有用感,我能做個什麼事兒的這種感覺是價值感的一個子集,是價值感中一個非常核心和堅實的組成部分。所以我說,當你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沒用,你很消沉,但是如果有愛,被人接納,依然被人欣賞,那麼你會撐過去,我是沒用但是我還是有價值的,有人珍視我,但是這終究要轉化為你在做事前進的、奮起的動力才有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選擇一款對孩子學習有幫助的兒童早教學習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