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08538599761

    第一:“能指”指語言的聲音形象,“所指”指語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一般我們說成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原理。第二:所指和能指(形式與意義)兩者之間沒有任何內在的、自然的聯絡。是約定俗成的。一種意義為什麼要用這個聲音形式,而不用那種聲音形式,這中間沒有什麼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語言符號和客觀事物之間沒有必然聯絡。語言符號的形式對於語言符號的意義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為規定的,沒有邏輯聯絡,不可論證,不可解釋。語言符號語音形式和意義內容的這種任意性聯絡,其根源就在於語言是社會性的,是社會的產物,是社會現象,由一定的社會決定的。(1)音義結合的任意性,音義的結合是任意性的,即什麼樣的語音形式表達什麼樣的意義內容,什麼樣的意義內容用什麼樣的語音形式表現是任意的。世界上之所以有多達5500種語言,就是因為人類創造語言時在選擇語音形式表達意義內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語言。由於語言具有社會屬性,不是自然的,語音形式和意義內容之間沒有必然的本質的聯絡,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釋的。比方說“tree”和“樹”,所指的都是“樹”這一概念。(2)不同語言有不同的音義聯絡,如:人、刀、樹、水、路、妻子、太陽、月亮……,漢語的語音形式和英語的語音形式不相同。像上面那些詞語,漢語的讀音是ren、dao、shu、shui、lu、qizi、taiyang、yueliang,英語的讀音是person、knife、tree、water、road、wife、sun、moon。(3)不同語言音義聯絡不對等,同樣的語音形式,在不同的語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而同樣的意義,在不同的語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語音形式表達。如long,漢語表示“龍”等意義,英語表示“長”;又如英語uncle,等於漢語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於嬸嬸、舅媽、姑姑、姨媽。(4)第四,同一語言的音義關係也有任意性,如漢語有眾多的方言,同樣的事物在各個方言也有不同的讀音。漢語有七大方言,各個方言區根據語音特點還可以進一步劃分次方言區。不同方言區之間,語言的音義聯絡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同一語言中不同方言的語音差別,也說明了音義聯絡是具有任意性的,不然,就不會存在什麼方言差別了。

  • 2 # 使用者6704656755005

    第一,從語音看,成語以四個音節為主,慣用語以三個音節為主;

    第二,從結構看, 成語結構關係多種多樣,慣用語以述賓關係和偏正關係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超過20個字,您會如何概括可傳承的好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