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37493016028

    [題名]:爨

    [拼音]:cuàn

    [筆畫]:30

    [部首]:火

    [筆順編號]:321125125151145123412341344334

    [解釋1]:

    爨 cuàn (1) 燒火做飯 [cook] 爨,炊也。――《廣雅》取其進火謂之爨,取其氣上謂之炊。――《說文系傳》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2) 又如:爨人(爨夫。廚師);爨室(廚房);爨婦(執炊的女人) (3) 燒;燒煮 [burn] 常若微雷響,以草爨之,則煙騰火發。――《水經注》爨 cuàn (1) 爐灶。一種土、陶製的廚房爐子、灶 [an earthern kitchen stove] 翻憐爨下勞薪。――張炎《風人松》 (2) 又如:爨下(灶下);爨火灶膛裡的火;爨煙(吹) 爨 cuàn ㄘㄨㄢˋ (1) 燒火做飯:分居各~。 (2) 灶:“客傳蕭寒~不煙。” (3) 中國宋雜劇、金院本中某些簡短表演的名稱:《講百花~》。《文房四寶~》。 (4) 演戲:“夫優伶~演,實始有唐《目連救母》之起。” (5) 姓。鄭碼:NBGU,U:7228,GBK:ECE0

    [解釋2]:

    爨 cuàn 【動】 燒火做飯〖cook〗 爨,炊也。——《廣雅》 取其進火謂之爨,取其氣上謂之炊。——《說文系傳》 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爨人(爨夫。廚師);爨室(廚房);爨婦(執炊的女人) 燒;燒煮〖burn〗 常若微雷響,以草爨之,則煙騰火發。——《水經注》 爨 cuàn 【名】 爐灶。一種土、陶製的廚房爐子、灶〖anearthernkitchenstove〗 翻憐爨下勞薪。——張炎《風人松》 又如:爨下(灶下);爨火灶膛裡的火;爨煙(吹煙)

    [解釋3]:爨

    古烏蠻、白蠻大姓,又是古地域名。魏晉南北朝時由今雲南東部地區統治集團爨氏大姓演變而成。晉宋至隋唐時爨氏分為東西兩部(均在雲南東部),大抵以曲靖至建水為界。東部以烏蠻為主,西部以白蠻為主。元代一般以烏蠻為黑爨以白蠻為白爨。明以後爨則專指“羅羅”。西爨地區的白蠻,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以滇僰、叟、爨為主體而不斷融合其它各族(主要是遷入這個地區的漢族)人民而形成的一個接受漢族文化較多的民族集團。當時住在洱海地區的“河蠻”及其附近的“松外蠻”,雖都是“白蠻”的一部分還不在爨氏統治的範圍內。

    東爨的烏蠻,主要居住著“昆明”人的許多部落。號稱“昆明十四姓”、“烏蠻七部落”。主要有“阿竽路”(今東川)、“阿猛”(今昭通)、“夔山”(今大關、鎮雄)、“盧鹿”(今宣威及貴州水城西)、“磨彌劍(今宣威、曲靖)“暴蠻”(今貴州興義、普安)以及四川涼山地區的“勿鄧”。

    到了唐宋時期,雲南腹地的白蠻和烏蠻,透過異源同流和同源異流的不同途徑,逐步形成今白族和彝語支的彝、納西、哈尼等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寨民間故事:魚的腳哪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