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混凝土的方量就是算體積,屋面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乘以屋面坡度係數(只要按圖紙尺寸乘屋面坡度係數)坡度係數圖紙都有標明,沒有就按標高折算(也就勾股定理),厚度按圖紙做法說明,屋面0.3M2以內的洞口或基座都可以不扣除.
土石方方量計算方法:
1,先算基坑的立方體體積,再把放坡的單獨算,這樣要準些.還可以按公式來,施工技術這本書就有:
V=H*(A1+4A0+A2)/6
H —— 基坑深度(m).
A1、A2—— 基坑上下兩底面積(m2).
A0 —— 基坑中截面面積(m2). 按一定的間距(方格)測出原地貌的高程,減去相對應這些點的設計高程,相加後除以點數*平面面積=土方方量.
按一定的間距,測出剖面,算出剖面面積,平均後*剖面間距總長=土方方量
面積的計算方法有:CAD測面積法,求積儀法、方格法、平均高度法、割補法等等 2,使用cass軟體,先繪圖處理-展野外高程點-多線段選取求量的範圍並點右鍵閉合-工程應用-方格網計算體積-對話方塊:選取比所選高程點低的參考高程-確定-點選圖幅上的一點,可以看到所選範圍的面積體積.
這是原地形一期資料,然後透過以上方法求的變動後地形的二期資料,兩期資料之差即為所求土石方體積. 用橫斷面面積計算 計算方法有積距法、座標法、幾何圖形法、數方格法、求積儀法等,通常採用積距法和座標法.
1.積距法:
即將斷面按單位橫寬劃分為若干個梯形和三角形,每個小條塊的面積近似按每個小條塊中心高度與單位寬度的乘積:Ai=b hi
則橫斷面面積: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hi
當 b = 1m 時,則 A 在數值上就等於各小條塊平均高度之和 ∑ hi .
2.座標法:
若已知斷面圖上各轉折點座標(xi,yi), 則斷面面積為:
A = [∑(xi yi+1-xi+1yi ) ] 1/2
座標法的計算精度較高,適宜用計算機計算.
1.平均斷面法
即假定相鄰斷面間為一稜柱體,則其體積為:
V=(A1+A2)
式中:V — 體積,即土石方數量(m3);
A1、A2 — 分別為相鄰兩斷面的面積(m2);
L —相鄰斷面之間的距離(m).
公路上常採用平均斷面法計算,但其精度較差,只有當A1、A2相差不大時才較準確.
2.稜臺體積法
當A1、A2相差較大時,則按稜臺體公式計算:
V= (A1+A2) L (1+ )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此方法精度較高,應儘量採用.
計算土石方數量時,應扣除大、中橋及隧道所佔路線長度的體積;橋頭引道的土石方,可視需要全部或部分列入橋樑工程專案中,但應注意不要遺漏或重複;小橋涵所佔的體積一般可不扣除.
填、挖方數量中應考慮路面所佔的體積(填方扣除、挖方增加).
工程中的挖方按天然密實方體積計算,填方按壓實後的體積計算,各級公路在土石方調配時注意換算.
算混凝土的方量就是算體積,屋面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乘以屋面坡度係數(只要按圖紙尺寸乘屋面坡度係數)坡度係數圖紙都有標明,沒有就按標高折算(也就勾股定理),厚度按圖紙做法說明,屋面0.3M2以內的洞口或基座都可以不扣除.
土石方方量計算方法:
1,先算基坑的立方體體積,再把放坡的單獨算,這樣要準些.還可以按公式來,施工技術這本書就有:
V=H*(A1+4A0+A2)/6
H —— 基坑深度(m).
A1、A2—— 基坑上下兩底面積(m2).
A0 —— 基坑中截面面積(m2). 按一定的間距(方格)測出原地貌的高程,減去相對應這些點的設計高程,相加後除以點數*平面面積=土方方量.
按一定的間距,測出剖面,算出剖面面積,平均後*剖面間距總長=土方方量
面積的計算方法有:CAD測面積法,求積儀法、方格法、平均高度法、割補法等等 2,使用cass軟體,先繪圖處理-展野外高程點-多線段選取求量的範圍並點右鍵閉合-工程應用-方格網計算體積-對話方塊:選取比所選高程點低的參考高程-確定-點選圖幅上的一點,可以看到所選範圍的面積體積.
這是原地形一期資料,然後透過以上方法求的變動後地形的二期資料,兩期資料之差即為所求土石方體積. 用橫斷面面積計算 計算方法有積距法、座標法、幾何圖形法、數方格法、求積儀法等,通常採用積距法和座標法.
1.積距法:
即將斷面按單位橫寬劃分為若干個梯形和三角形,每個小條塊的面積近似按每個小條塊中心高度與單位寬度的乘積:Ai=b hi
則橫斷面面積: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hi
當 b = 1m 時,則 A 在數值上就等於各小條塊平均高度之和 ∑ hi .
2.座標法:
若已知斷面圖上各轉折點座標(xi,yi), 則斷面面積為:
A = [∑(xi yi+1-xi+1yi ) ] 1/2
座標法的計算精度較高,適宜用計算機計算.
1.平均斷面法
即假定相鄰斷面間為一稜柱體,則其體積為:
V=(A1+A2)
式中:V — 體積,即土石方數量(m3);
A1、A2 — 分別為相鄰兩斷面的面積(m2);
L —相鄰斷面之間的距離(m).
公路上常採用平均斷面法計算,但其精度較差,只有當A1、A2相差不大時才較準確.
2.稜臺體積法
當A1、A2相差較大時,則按稜臺體公式計算:
V= (A1+A2) L (1+ )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此方法精度較高,應儘量採用.
計算土石方數量時,應扣除大、中橋及隧道所佔路線長度的體積;橋頭引道的土石方,可視需要全部或部分列入橋樑工程專案中,但應注意不要遺漏或重複;小橋涵所佔的體積一般可不扣除.
填、挖方數量中應考慮路面所佔的體積(填方扣除、挖方增加).
工程中的挖方按天然密實方體積計算,填方按壓實後的體積計算,各級公路在土石方調配時注意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