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聞每日

    西洋鴨又名番鴨番鴨

    (一)產地、分佈與數量

    番鴨又叫瘤頭鴨、洋鴨、麝鴨,學名Cairna moschata,與一般家鴨同種不同屬。番鴨主產於古田、福州市郊和龍海等地,分佈於福清、莆田、晉江、長泰、龍巖、大田、浦城等市縣。閩北主產區在古田縣一帶,飼養黑色番鴨,公鴨運銷本省閩東、閩北各地,作生產“半番”之用。它的配種能力強,受精率高,所產“半番”體型大,長膘快。每逢新春繁殖季節,各地皆到古田選購公番鴨。古田縣湖濱、大橋、鶴塘、杉洋等公社飼養量較大。在大橋公社調查122戶,共養626只,每戶平均飼養5.2只。閩南主產區在福州以南沿海的莆田、晉江、龍溪等三個地區十餘個市、縣,以及福州地區。龍溪地區和廈門市郊的番鴨為黑白雜花,其餘地方皆為白色多惠安、泉州、南安的番鴨頂部有一撮黑毛,全身為白色。福州市郊的白番體型較大。

    番鴨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我省飼養歷史悠久。據1763年編纂的古港《泉州府志》記載:“番鴨狀似鴨而大似鵝,自抱其蛋而生,種自洋舶來。”又據1729年《福建通志》中“閩產錄異”雲:“極大而紅鼻者為番鴨,雌雄配方抱卵,須留一卵壓巢母鴨方陸續再下,卵儘自咬項下筆為藏以伏之,一月出雛。伏而五日內聞礱磨之聲則卵孚矣。[半番]小於番鴨,[萊鴨]小於半番,皆不能抱卵,……”另外,在主產區古田、莆田、閩侯等縣的縣誌,也都有記載。

    番鴨素被群眾視為補壯身體的珍品。福建番鴨經長期馴化,以及“選早、選大、選快”等留種措施,早已成為適應福建省生態環境的良種肉用鴨。

    (三)品種的特徵與特性

    1、體型外貌 番鴨體型與家鴨不同,體型前尖後窄,呈長橢圓形,頭大,頸短,嘴甲短而狹,嘴、爪發達;胸部寬闊豐滿,尾部瘦長,不似家鴨有肥大的臀部。嘴的基部和眼圈周圍有紅色或黑色的肉瘤,雄者展延較寬。翼羽矯健,長及尾部,尾羽長,向上微微翹起。番鴨羽毛顏色為白色、黑色和黑白花色三種,少數呈銀灰色。羽色不同,體刑外貌亦有一些差別。

    白番鴨的羽毛為白色,嘴甲粉紅色,頭部肉瘤鮮紅肥厚,呈鏈狀排列,虹彩淺灰色,腳橙黃。若頭頂有一攝黑毛的,嘴甲、腳則帶有黑點。

    黑番鴨的羽毛為黑色,帶有墨綠色光澤;僅主翼羽或復翼羽中,常有少數的白羽;肉瘤顏色黑裡透紅,且較單薄;嘴角色紅,有黑斑;虹彩淺黃色,腳多黑色。

    黑白花番鴨的羽毛黑白不等。常見的有背羽毛為黑色,頸下、翅羽和腹部帶有數量不一的白色羽毛;還有全身黑色,間有白羽。嘴甲多為紅色帶有黑斑點,腳呈暗黃色。

    據不同毛色的61只公番鴨和200只母番鴨體重、體尺測定;不同毛色的公番鴨體重無顯著差異,平均為3.04公斤(3.01~3.05公斤);不同毛色的母番鴨體重差異顯著,以白色者體得最大(平均1.90公斤),黑色者次之(平均1.80公斤),黑白花的最小(平均1.72公斤),三者平均為1.87公斤。成年公番鴨體得約為母番鴨大一倍。公母番鴨的體斜長分別為29.23釐米、24.04釐米;龍骨長為19.07釐米、15.36釐米;胸深為9.81釐米、8.28釐米;胸寬為11.79釐米、9.57釐米。

    2、生長髮育 在同樣飼養管理條件下,公母鴨生長速度相差很大。雛出殼後,飼養至10日齡,從體型、體重的大小即可區分出公與母。平均體重的絕對增長最大值是在70日齡之後。70日齡後公鴨體重增長大大超過母鴨。160日齡時,公鴨比母鴨約重1.10公斤。

    在飼料中含有粗蛋白16~18%、代謝能2400~2600千卡/公斤的營養水平下測定,初生重為47.60克的雛鴨,公、母的體重1月齡時分別為0.79公斤、0.78公斤,2月齡進分別為1.74公斤、1.51公斤,3月齡時分別為2.59公斤、1.80公斤,4月齡分別為2.93公斤、1.90公斤,5月齡時分別為3.25公斤、2.10公斤。5月齡之後增重速度逐漸下降。

    3、繁殖效能 平均開產日齡為172.88天,見蛋日齡為153天,開產後第一個產蛋週期最長,連產蛋數為35-40枚。以後每個產蛋週期連產蛋數可穩定在13~15枚;年產蛋100~110枚,最高個體可達160枚。有抱性。據110個番鴨蛋測定,平均蛋重71.50克,蛋形橢圓,蛋形指數為1.39,蛋殼為玉白色。

    產區群從在每年1~5月份孵化種蛋,按出殼時間先後,將雛鴨分為“頭番”(2~3份出殼的雛苗)、“二番”(3~4月份的鴨苗)和“尾番”(5~6月份的鴨苗)。群從多選頭、二番發育良好、生長快的鴨子留作種用。由於它們的生長階段,正是蚯蚓以及魚蝦等不生動物繁殖旺盛時期,豐富,氣候溫和,它們不僅生長快,而且母鴨當年就能產蛋。頭、二番公鴨在秋季達性成熟,也可及時配種,不作種用的,多在白露時節災食。但用來繁殖半番鴨的種公鴨,多選尾番鴨。毛番鴨飼養到春節前後性成熟,即可與普通母鴨配種,生產半番鴨。群從主要是利用母番鴨或母雞的抱性天然孵化種蛋。常採用雞鴨交替孵化,以維持母鴨、母雞體力上的消耗。孵化率一般在80~85之間,使用人工孵化,孵化率為70%,孵化期35天。

    生長髮育良好的公雛飼養至4月齡後,即發出“絲絲”叫聲,表示性將成熟,並有追啄母鴨的性行為。至5~6月齡性成熟,即可配種。在春季,公母比例為1:7~8時,受精率為90~95%配種季節過後,種公鴨體力衰弱,配種能力差,一般當年即行為淘汰,次年再選留新種公鴨。

    4、肥育效能 關於填肥時間,群從有“三月大,四月肥”的說法。即養至4月齡體重達2.5~3公斤手,開始填肥。飼料多用米糠和煮熟甘薯各半,用米湯或稀粥調勻,搓成圓條狀的“劑子”。逐只填飼。填飼量由150克逐漸增加至400~450克,填飼量是否合適,多以在下一次填食前用手摸食道膨大部,無積食為標準。經填飼2~3周,體重達3.5~4公斤,即可宰食。

    據1983年番鴨肥肝試驗。3月齡番鴨,用玉米粒料填飼2周,平均肝重299.64克,個體肝重最高達337.40克;填肥3周,平均肝重352.77克,最高491.80克。填肥2周和3周,在肝重增加的同時,體重分別增加1.44公斤(增重率為51.61%)、1.66公斤(增重率為68.90%),全淨膛分別為70.58%、67.41%。公鴨肝重和體得的增長都高於母鴨。填肥2周和3周,瘦肉(胸、腿肌)佔屠體比率公別24.96%、23.66%,而北京鴨分別為16.20%、14.80%。

    填肥2周和3周,每產1公斤肥肝耗玉米分別為30.05公斤和32公斤,每增加1公斤活重的玉米消耗量分別為4.80公斤和5.84公斤。

    5、雜交利用 公番鴨與當地母鴨交配和生產半番鴨是產區人民的傳統習慣。古田鴨農技術好,春季種蛋受精率可達80%以上。半番鴨雜種優勢率達25.41%。在粗放飼養條件下,3月齡體重可達2.05公斤。據夏門大學生物測定,三元雜交的“番北金”鴨10~60日齡相對生長率為76.10%,半番鴨為67.88%;“番北金”鴨可比半番鴨提早10~15天上市,節省飼料10%

    (四)評價與展望

    番鴨是很有前途的肉用、肝用禽種之一。它具有體型大、生長迅速、耐粗飼、易肥育、肉質鮮美、產肝效能好等優點。但在當前農村低飼養水平的條件下,體型偏小,生長嫌慢,產蛋也偏少。根據試驗資料剖析,番鴨選育提高的潛力很大。今後應在品種質量方面深入探討,進一步選育提高,在飼養上提出一套完善管理方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付雷個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