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zy3229676

    引用論證: 第二段引用《大學》裡的一句話 舉例論證: 第四段舉王陽明格竹的 第十一段舉中國學生念功課好而做工作卻手無足措的例子 第十二段舉自己在美國學物理時的例子 對比論證:第四段的王陽明格竹為反面論證,第七段寫應如何格竹為正面論證,做對比

    道理:不論是研究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還是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要靠實驗來發現事物的真相.事實論證:為了駁倒亞里士多德的下跌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觀點,伽利略在義大利比薩斜塔同時拋下...我非常榮幸地接受《瞭望》週刊授予我的“情繫中華”徵文特別榮譽獎。我父親是受中國傳統教育長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傳統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緬懷我的父親,我寫了《懷念》這篇文章。多年來,我在學校裡接觸到不少中國學生,因此,我想借這個機會向大家談談學習自然科學的中國學生應該怎樣瞭解自然科學。

    在中國傳統教育裡,最重要的書是“四書”。“四書”之一的《大學》裡這樣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點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說,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用這兩個詞語描寫現代學術發展是再恰當也沒有的了。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實驗。

    但是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大學》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為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便被埋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特別犟,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