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天氣轉熱,聊一聊關於花的話題,其中我最熟悉的是聊齋裡的幾則故事,《荷花三娘子》《絳妃》《葛巾》《黃英》《香玉》等。今天想向廣大網友求教還有沒有其他關於花的歷史故事或者記載,越詳細越好!
10
回覆列表
  • 1 # 肇英

    我提一個花的典故——隴頭梅:

    劉宋(南朝宋)時,盛弘之所撰《荊州記》裡有一段記載——“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花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1】於是就形成了相關的“隴頭梅”等等典故,用以表達對朋友的思念之情,抑或詠梅花。

    注1:《荊州記》共三卷,原書已散佚。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荊州記》中的這段記載,是在宋代類書《太平御覽》裡的引文。

    自劉宋往後,受到陸凱贈范曄的這首詩的影響的詩詞很多。

    例如徐寅(徐夤)《別》:“可憐範陸分襟後,空折梅花寄所思。”等等……

    尤其自梅花得到特殊地位的北宋開始,對這首詩的化用更是常見。

    例如北宋黃庭堅《劉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欲問江南近訊息,喜君貽我一枝春。”南宋范成大《夢玉人引》:“故人若望江南,且折梅花相憶。”元代黃庚《寄月山少監》:“折梅難寄江南信,惟有新詩數十篇。”等等……

  • 2 # 大洋網

    以香味極其濃烈聞名的瑞香花,在宋代曾備受追捧,並登上“一品花”的寶座,與牡丹、蘭花、臘梅等平起平坐。但明清以後,又被扣上“花賊”“花之小人”的帽子,聲譽和地位一落千丈。

    江寒汀《麻姑瑞香》

    瑞香本名睡香

      傳為宋人張翊所撰的《花經》,以“九品九命”品評群芳,其中被評為“一品九命”的只有5種花,分別是蘭花、牡丹、臘梅、荼蘼和紫風流。

      紫風流是什麼花?有人回答:是瑞香。沒錯,紫風流是瑞香花,但並非所有的瑞香花都可以稱之為紫風流,只有開紫色花的瑞香才配得上這個名稱。

      《群芳譜》介紹說:“瑞香,一名露甲,一名蓬萊紫,一名風流樹。高者三、四尺許,枝幹婆娑,柔條厚葉,四時長青。葉深綠色,有楊梅葉、枇杷葉、荷葉、攣枝。冬春之交開花成簇,長三、四分,如丁香狀,共數種,有黃花、紫花、白花、粉紅花、二色花、梅子花、串子花,皆有香,唯攣枝花紫者更香烈。”被《花經》列為“一品九命”的紫風流,應為“攣枝花紫”的瑞香。

      瑞香本名睡香。據宋初陶穀《清異錄》載:“廬山瑞香花,始緣一比丘晝寢磐石上,夢中聞花香酷烈。及覺,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謂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連睡覺都能聞到它的香味,可見其香之濃烈。但瑞香花有好幾個品種,這種產於廬山的瑞香是哪一種?《廬山記》補充說:“瑞香花紫而香烈,非群芳之比,其始蓋出此山。”說明和尚夢中聞到的酷烈花香,是來自開紫花的瑞香,很有可能就是“攣枝花紫者”。

    民間用“千里香”來形容瑞香

      攣枝紫花瑞香是什麼香味?其香味濃烈到什麼程度?《群芳譜》說:“攣枝者其節攣曲,如斷折之狀。其根綿軟而香,葉光潤似橘葉,邊有黃色者,名金邊瑞香。枝頭甚繁,體幹柔韌……此花名麝囊,能損花,宜另種。”可見這種花的味道是跟麝香差不多。宋人的詠瑞香詩詞中,也經常提到瑞香花味如麝香。如楊萬里《詠瑞香》詩云:“外著明霞綺,中裁淡玉紗。森森千萬筍,旋旋兩三花。小霽迎風喜,輕寒索幕遮。香中真上瑞,蘭麝敢名家。”僧惠洪《次韻真覺大師瑞香花》詩曰:“淺色映華堂,清寒燻夜香。應持燕尾剪,破此麝臍囊。有恨成春睡,無人見洗妝。故山煙雨裡,寂寞為誰芳。”陳造《瑞香花》詩曰:“鉤窗玩孤芳,殘月衣上明。紫囊拆蘭麝,小風弄初晴。”

    宋 《百花圖卷》中的瑞香

      對於其香味的濃烈程度,詩詞中常用“薰籠錦”來形容。如楊萬里《瑞香花》詩云:“侵雪開花雪不浸,開時色淺未開深。碧團圞裡筍成束,紫蓓蕾中香滿襟。別派近傅廬阜頂,孤芳元是洞庭心。詩人自有薰籠錦,不用衣篝炷水沉。”方岳《種瑞香花》詩曰:“自種幽香傍短欞,荷鋤正用雨冥冥。山家安得瑞龍腦,春事不專紅鶴翎。持向東風論甲乙,與遮西日費叮嚀。何年得似薰籠錦,茗盌時時為乞靈。”朱淑真有詩句曰:“發揮名字來廬阜,彈壓芳菲入醉鄉。最是午窗初睡醒,薰籠贏得夢魂香。”范成大說瑞香花“濃薰百和韻,香極卻成愁”;蘇籀形容瑞香花“妍分春月魂,香徹肌骨髓”。

      而民間則用更通俗的詞彙來形容瑞香花味的濃烈。百花之中有“七里香”,有號稱“十里香”的薔薇,有被稱為“百里香”的桂花。但人們覺得這些花的香味均不及瑞香濃烈,故用“千里香”來形容瑞香。如將開紫花的瑞香混雜在一起,其它花便都失去香味,只剩下瑞香的味道。這是瑞香把其他花的香味都奪走了,所以民間又稱瑞香為“奪香花”。

    因蘇東坡等人的讚美而走紅

      香味濃烈的瑞香花,自從《清異錄》記載了它的傳奇故事後,便一舉成名,在宋代突然走紅。宋人王十朋有詩為證:“真是花中瑞,本朝名始聞。江南一夢後,天下仰清芬。”宋人認為瑞香是靈花異草,它的出現是祥瑞之兆。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說:“廬山瑞香花,古所未有,亦不產他處。天聖中,人始稱傳。東坡諸公,繼有詩詠。豈靈草異芳,俟時乃出?故記序篇什,悉作‘瑞’字。”

      “天聖”是宋仁宗趙禎登基後的第一個年號,共用了10年(公元1023年~1032年)。宋仁宗是宋代第四代皇帝,故天聖年間仍屬宋初。按吳曾的說法,瑞香於此時才開始流傳,但知名度並不高,後來經蘇東坡等大腕吹捧,才成為人人皆知的名花。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呂大防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在《瑞香圖序》中說:“瑞香,芳草也……野人不以為貴,宋景文亦闕而不載……予恐其沒於草,一日見知於時,殆與人事無異,感而圖之,因為之序。”可見在宋仁宗在位期間,瑞香花仍被許多人視為普通花草。

      瑞香花的走紅,應在北宋中期以後,因蘇東坡等人的讚美,使它聲名大振。蘇東坡贊它“幽香結淺紫,來自孤雲岑。骨香不自知,色淺意殊深”。至南宋,瑞香已紅遍大江南北,乃至與牡丹、蘭花、臘梅相提並論。如楊萬里稱瑞香與梅、蘭為“寒香三友”,其《瑞香花盛開呈周益公二首》詩云:“同花異葉株株異,一種攣枝節節攣。雪裡寒香得三友,溪邊梅與雪邊蘭。”樵隱居士雲:“眾妙與春競,紛紛持所長。此花最幽遠,如以禮自將。猗蘭敢回步,薝蔔亦退藏。”此外,宋代文人還稱瑞香為“佳客”“殊友”。

    因香濃成名,也因太香遭人詬病

      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瑞香花因香濃成名,也因太香遭人詬病。因“他花聞其香輒萎死”,故“世謂之花賊”。自封“香國平章”的明末清初文人李漁,則稱瑞香為“花之小人”。他在《閒情偶記》中說:“茂叔(周敦頤)以蓮為花之君子,予為增一敵國。曰:瑞香乃花之小人。何也?譜載此花一名麝囊,能損花,宜另植。予初不信,取而嗅之,果帶麝味,麝則未有不損群花者也。同列群芳之中,即有朋儕之義,不能相資相益,而反祟之,非小人而何?”

    《梅園草木花譜》中的瑞香

      因瑞香的花期在冬春之交,李漁又感到慶幸。他說:“幸造物處之得宜,予以不能為患之勢。其開也,必於冬春之交,是時群花搖落,諸卉未榮。及見此花者,僅有梅花、水仙二種,又在成功將退之候,當其鋒也未久,故罹其毒也亦不深,此造物之善用小人也。使易冬春之交而為春夏之交,則花王亦幾被篡,矧下此者乎!”

      文人把“花賊”“花之小人”這兩頂帽子扣在瑞香頭上,使人們此前對瑞香的美好印象幾乎消失殆盡,在宋代曾輝煌一時的“一品花”,瞬間被視為花中殺手。明代以後,不僅讚美瑞香的詩歌少了很多,甚至連願意畫瑞香的畫家也寥寥無幾,可憐的瑞香,就這樣躺著“中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獻專著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