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衲侃春秋
-
2 # 入我陣來l
一個國家的建立到最後的終亡都是有過程的,那麼強大如特斯拉般的大秦又是如何消亡的呢?
秦國從秦穆公,秦孝公奮發圖強,開始廣納人才,改革變法,使秦國漸漸與其它六國拉開距離,到秦始皇手上時,秦國與其它國家而言,簡直就是特斯拉般的存在。秦始皇開始睥睨天下,稱自己為始皇帝,並尋長生不老藥,要保自己萬世江山。
可終究是凡人,會生病,會一天天老去。但是自己是天下之主,不會這麼輕易就垮掉,所以,也就沒有急著立太子。
如果早點立了扶蘇多好,這樣趙高就不會改密詔,胡亥就不會登臺,就不會亂殺一氣,就不會讓百姓更加苦不堪言,就不會有人造反,大秦就不會亡。
如果扶蘇上位,文有李斯,武有蒙恬,加上朝野上上下下的口碑和擁戴,趙高胡亥之流根本不足為懼。以扶蘇的仁心仁德,大秦肯定是另一番景象吧。
《李斯與大秦帝國》
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決定第五次巡行。
這一次巡行,丞相李斯和秦始皇寵愛的小兒子胡亥等一同前往。巡行的路線是:從咸陽出發,出武關,沿丹水、漢水流域到雲夢,再沿長江東下直至會稽(今浙江紹興市南)。登會稽山,祭大禹,並刻石留念。在北歸之時,秦始皇得了重病,不久死在沙丘(今河北鉅鹿縣東南)。
秦始皇突然駕崩,這時候出現了權力真空。
當時的權力佈局有兩大勢力:一方是蒙氏兄弟,掌控著幾乎全部軍權和一部分政權;一方是李斯,掌握著大部分政權。二者權力大小可謂各有優劣:蒙氏兄弟優點在於橫跨軍政,且是扶蘇的鐵桿親信,但是遠離中央;李斯則是政壇老手,位居中樞,政治力量雄厚,但是在軍隊沒多少勢力,與扶蘇關係一般。
而這時地位並不高的宦官趙高也沒有閒著,也加緊進行著陰謀活動。他是胡亥的老師,他想如果胡亥能夠稱帝,那麼做為有功之臣,自己自然也就大權在握了。現在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馬上拉攏住李斯,想方設法爭取讓李斯擁戴胡亥上位。
口才極好的趙高曾經和李斯有過這樣的一段對話。
趙高說:“皇帝臨死前,曾宣召要扶蘇參加自己的葬禮,但這封信還沒等送出去,皇帝就駕崩了。目前這封信現在胡亥手裡,別人都不曉得。那麼由誰來繼位,全由胡亥和我來決定了,你認為如何?”這是想探聽李斯的口風。
李斯說:“這是亡國的言論,不是我們這些人臣來議論的。”李斯表示堅決反對。
但趙高早就對李斯的為人瞭如指掌。他讓李斯和蒙恬進行一下對比,李斯自覺不如蒙恬。於是,趙高乘機又說,扶蘇剛毅而勇敢善戰,他繼位後必將任用蒙恬為丞相,這話很能抓住李斯當時的心情。趙高接著又威脅說,現在天下實際上掌握在胡亥和他的手裡,扶蘇、蒙恬、李斯的命運也全都攥在自己的手裡。
李斯的腦子這時飛快的旋轉起來。秦始皇在的時候,因為是始皇帝心腹,所以整體地位很高。但秦始皇死後,一旦扶蘇繼位,這種平衡必然打破。憑藉和扶蘇的關係,本來就已經樹大根深的蒙氏集團將迅速獲得位居中樞,那麼李斯自然全線潰敗於蒙氏。當然,這個失敗只是政治逐步失勢,也就是逐漸退二線,並沒有性命之憂。但對於李斯這種視權力如生命,一步步從基層小吏爬到高位的人來說,是絕對無法接受的結果。
眾所周知,李斯是“倉鼠哲學”的締造者。老鼠“糧倉廁所兩重天”情景令李斯深受啟發並由此確立了自己的人生觀,那就是“倉鼠哲學”——謀取好的位置,保住好的位置。李斯從一個基層官員,當到“國家總理”,實現了這個抱負,就已經達到人生的極點了。倉鼠的最高理想只不過是鑽到好地方吃飽喝足,決沒有想過自己獨霸天下。所以,在爭權奪位上,手段不夠野。
革命堅定性不夠的李斯見形勢不妙,就只好聽從趙高的調遣了。
胡亥、趙高將秦始皇召扶蘇來咸陽送葬的書信,改為斥責扶蘇“無尺寸之功”、“不孝”的信,令他自殺;同時責備蒙恬“不忠”,也令他自殺。結果扶蘇乖乖地自殺了,蒙恬不肯自殺,後被囚禁,最後還是服毒而亡。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胡亥繼承了帝位,開始了比秦始皇更加殘忍的統治。李斯與胡亥、趙高的結合,是為了互相利用,所以後來他們之間勾心鬥角,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從處理這個突發事件的手段上,我們可以看到趙高簡直是異常冷靜、井井有條。從結成胡亥-李斯聯盟,到秘不發喪、矯詔殺扶蘇,滅掉蒙氏,步步為營,絲絲入扣。要知道,李斯、扶蘇、蒙恬、蒙毅都不是等閒之輩,可趙高在實力遠遜於這些對手時候,在這些政治大腕們都壓根沒有把他當做對手的時候,已經暗暗分析了每一個人的特點,所以對他們的弱點把握都極其到位,對什麼時候和誰結盟,什麼時候和誰鬥爭,火候拿捏得分毫不差。
大事已就,趙高就要著手對付昔日的盟友李斯了。
他假裝去找李斯說;“當今,關東盜賊出沒,可皇上徵發徭役,修建阿房宮供他玩耍取樂。我想去規勸皇上,無奈人微言輕,不一定起作用。這正是你丞相應該做的事,你怎不挺身面出勸諫皇上呢?”李斯不知是計,答應道:“事情確實如此,我早就憋不住想說了。怎奈現在、皇上不坐朝廷,深居簡出,我想說的話,無法傳達上去,想直接見皇上,又找不到機會。“趙高說;“丞相何時進諫,我趁皇上有空的時候告訴你。”於是,趙高趁秦二世正飲酒取樂,嬪妃在跟前侍候時,讓人告訴李斯:“皇上現在沒事,可以前去?”李斯如約前往,這自然掃了胡亥的興,大怒道:我平時常閒著的時候,丞相不來,現在我正飲酒取樂,特地跑來來掃我的興?這不是嫌我年輕而瞧不起我嗎?”趙高趁機扇風點火說:“若是這樣,事情就嚴重啦!“沙丘之變”時丞相曾插過手。如今陛下已立為皇帝,而丞相地位沒有提高,他這樣做的弦外之音,是想裂土而王,與陛下分庭抗禮啦。”秦二世認為趙高分析得頭頭是道,說到了自己的心坎上。於是下令將李斯逮捕入獄。李斯在獄中多次上書,都被趙高扣留。趙高藉機說李斯與其兒子李由謀反,對李斯嚴刑拷打,刑訊逼供,李斯扛不住,最後被迫承認謀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殺死。
事實上,李斯被誣陷後,按照當時秦朝的法律,他作為帝國重臣,即便有罪,也該交給有司審理才對,但秦二世隨意的把他交給了趙高這個掌管宮廷的郎中令來負責。因為秦雖以法治國,但皇帝在“法”裡卻擁有不可制約的最大權威,這就是秦朝實行“商君法”留下的一大弊病。
結果李斯被屈打成招了。怪誰呢?只能怪他自己!群臣都是他的後盾,公理也在他那邊,但所有的群臣加上所有的公理,也比不過趙高手中的一個胡亥。這一切的因,早在實行“商君法”,後來被李斯發揮為君主的權力至高無上,不可挑戰的時候已經種下,李斯不死,誰死!
李斯的失誤,關鍵在於對對手的定位問題。他始終將蒙恬蒙毅作為政治競爭對手,而根本沒有把趙高當做對手。他認為趙高充其量也就是個比較精通法律的官員,出身卑微,是個閹人,並沒有任何政治勢力。要知道,李斯從一個小吏一步步走到高位可是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啊!怎能想到同樣出生卑微的趙高會崛起的如此迅速?
李斯毀滅了,蒙恬毀滅了,在趙高的慫恿下,秦二世胡亥更加奢侈腐化,胡作非為。終於有一天,歷史走到了盡頭。秦始皇苦心孤詣創下的煌煌大秦帝國,別說萬世,剛到二世就這麼土崩瓦解了。
現在總結,這究竟是誰之過?
客觀的分析,秦始皇沒有立太子,有過錯,趙高亂政,胡亥荒淫,都有過錯。但真正要承擔絕大部分責任的,非李斯莫屬。以李斯當時的威望,所掌握的權力,果斷一點,堅持按規矩辦事,趙高的詭計是不可能實現的。而自己的命運最終也不會壞到哪裡去。
但是,正是由於他的政治投機,立場不堅定,同流合汙,才釀這個結果。他的全族被滅完全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