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瑞134840799

    個人認為要分情況來處理。如果孩子犯錯誤的情況下,父母加以分析和指正,那麼這不叫嘮叨。如果孩子生活學習的每一個細節,父母都要加以干涉的嘮叨,這是父母對孩子得控制慾望太強的體現,會加重孩子得逆反心理。

  • 2 # 若熙42

    謝邀!我兒子已經就業了,說說我的想法吧,他從小可以說是在我的嚴厲要求下長大的,現在想想有些後悔,兒子從小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每天都是在我的看管下學習,一個童年就這樣過來了,好在兒子還算懂事,成績一直很好,也很Sunny,這都是原於他的老師們,是他們把他培養成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如果時光倒流,我不會用那種方式管教孩子,我會給孩子一個自由美好的童年。

  • 3 # 貝姐愛生活

    我的感受是:嘮叨多了,孩子就形成免疫了。面對孩子,儘量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作為媽媽,一定要學會放手。這樣,孩子才能自由飛翔,更好地發展!

  • 4 # 鳳凰涅槃不浴火

    可能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吧,我也會忍不住經常嘮叨自己的孩子。

    比如說,不管什麼時候都會想著對孩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他的覺悟得到昇華。現在想想,估計孩子也會覺得我挺煩的吧。

    可是沒有辦法作為母親,我真的希望他是一個有禮貌,有教養,有覺悟的好孩子,我希望所有的人都愛他,世界都會對他溫柔以待。我恨不得把我所有的人生體悟和經驗都以語言的形式告訴他,讓他的人生可以一片坦途。

    但是理智的時候我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畢竟不走彎路的青春,那還叫青春嗎?我只希望他勇敢堅強,而我也會盡量控制自己嘮叨的毛病。

  • 5 # 好吧名字都已存在

    我的孩子就在我的嘮叨中迷失了!

    雖然每天在告訴自己,別嘮叨孩子了,孩子自己大了,可以應付自己的問題了,但是還是忍不住嘮叨。

    有時候我想我是有病嗎?愛嘮叨不是我的性格,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就成了一個愛嘮叨的媽媽!

    但是嘮叨起的到都是反作用,你越嘮叨,他越慢,你越嘮叨,他越聽不見,你越嘮叨,他就耳旁風了!

    所以我每天都在提醒自己,做一個不嘮叨,不大吼,平和的媽媽!

    雖然現在還沒做飯,但是我會努力,努力,在努力!!!

  • 6 # 育兒路上遇見你

    嘮叨,是升級為家長之後的附屬品。也許,可以稱之為“愛的惦記”。

    在沒有生孩子前,可能我也是個沒有完全長大的孩子,一邊“嫌棄”父母的嘮叨,一邊在遇到問題時情不自禁的想去傾聽一下父母的嘮叨,因為,嘮叨中有他們的人生經驗,嘮叨中有他們揮之不去的惦記。

    在生孩子之後,在養娃的過程中,漸漸理解了父母的嘮叨。

    比如,早上送女兒去幼兒園,我總會忍不住嘮叨她:記得水壺裡的水要喝完哦,下午好好睡覺,小手小腳也放進被子裡,知道嗎?。。聽見女兒清脆的回答:媽媽,我知道了!。。老母親的一顆七上八下心才掉回了原地。

    其實吧,我心裡是很清楚的,孩子答應歸答應,但每次接她回來時,水壺裡的水也不一定能喝完的,下午睡覺也不一定會乖乖的。但總是忍不住要叮囑她一下呀!就像女兒每天也會在分別時大聲地說:媽媽,你記得早點來接我哦!。。。。。。我都要認真點頭答應一樣。難道她不說我就會晚了接她嗎?不會的!但女兒也總會要嘮叨一下才放心似的。

    也許,只有這樣的互相嘮叨一下,才有一個”儀式感“吧!

    也許,在青春期的時候,真的是覺得父母過於嘮叨,什麼都要說一下。但,”迷失“二字,是談不上的。父母嘮叨一下,你成績就差了?你人品就降格了?不存在的。

    嘮叨只是一種口頭的”約束“,而且是父母和子女獨有的”約束“,以為說一說,多說幾次,彼此就能記得住了,就能約束一下行為習慣了,真的,長大了,特別是自己也生孩子後,你就明白了,這樣的嘮叨,也真的就是”自以為“而已,權當一種心理安慰了。

    你聽得進去的聽一點,實在聽不進去的,可以坦誠告知父母,告訴他們,你懂了,你明白的,不用一再訴說了。他們也會理解你的。因為,父母也曾經是少年啊!他們也不是一天就老的好嘛!當然了!你自己的行為習慣也要自己控制一下,自己老是做砸,也不要怪父母不放心啊!

    你要是長歪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選擇,不要怪父母的“嘮叨”。當然了,出格的原生家庭自然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但,純粹的“嘮叨”不會。

    處於“被嘮叨”中煩躁不堪的孩子們,多想一想,你小時候是怎麼“嘮叨”你的父母的吧!2歲,3歲那些嘮叨到“狗也嫌”的日子裡,只有你的父母時時刻刻在迴應你的嘮叨,回答你的十萬個為什麼!等你再大一些,去大學了,突然冷清下來了,再遠一點,你去外地工作了,你遠嫁了,你也生孩子了,再來體味一下曾經被你如此嫌棄的父母的“嘮叨”吧!

    ---------------------

  • 7 # 跳動的咖啡

    題主所言極是。嘮叨對孩子的成長和親子關係的傷害都很大。

    為什麼嘮叨不管用?

    舉個真實案例:

    前段時間,網上出現了一對母女吵架的影片:

    媽媽讓女兒認錯,女兒就認錯。

    媽媽讓她道歉,她就道歉。

    不管媽媽說什麼,女兒都照做,可態度卻非常強硬:

    只見她邊抽泣邊喊叫:我已經知道錯了,你們想怎麼樣?

    媽媽對孩子的認錯態度非常不滿意,就一直沒放過她。

    最後,在孩子歇斯底里的“請求”下,爸爸媽媽才勉強走開讓她靜一靜。

    這則影片讓網友感到心疼,並點評:用最硬的語氣說最慫的話。

    女孩做錯事,媽媽想讓她認識到錯誤,接受教訓,這沒什麼錯。

    但媽媽不停地批評和指責,卻讓孩子幾近崩潰,嘴裡雖說著認錯的話,內心卻極度牴觸。

    心理學有一個“超限效應”的理論:當人受到的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時,就會引起心理上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家長的嘮叨也一樣,不但起不到效果,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嘮叨會成為習慣

    記得有一期《少年說》裡,有名女孩站在臺上喊:我有一個好媽媽,但是她太嘮叨了。

    女兒想透過節目讓媽媽改掉這個習慣,跟媽媽提出約定:每天只能嘮叨10-20分鐘。

    媽媽很痛快地回:只要你能管好自己,我就能做到。

    女兒堅定地答:我能!

    達成約定後,女孩正要高興地下臺。

    此時,媽媽的聲音再度響起:那你每天早上起床不要拖拖拉拉,在寫作業、收拾上⋯⋯

    女兒頓時哭喪著臉,忍不住懇求:媽媽,您就別再嘮叨啦!

    在女兒的提醒下,媽媽也忍不住笑場。

    有時候,不是孩子不願意聽,是家長已經養成了這種溝通習慣,讓孩子心生反感,關上了溝通的大門。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有的家長會說,嘮叨不管用,那怎麼辦?

    前陣,孫儷就分享了一個經驗:

    孩子們常常刷牙不認真,怎麼說都不管用。

    直到我看到了一段紀錄片:

    裡面的男孩因為牙齒不好飽受拔牙之苦,鏡頭很寫實,看得讓人直疼得慌。

    我趕緊也讓孩子們看,沒想到孩子們看後受到了很大的觸動,當晚就開始認真地刷牙。

    看到效果這麼好,孫儷還想到要把最有代表性的鏡頭列印成照片貼在洗手間裡。

    她開心地說:終於不用早也叨叨,晚也叨叨了。

    其實,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要用語言,只要找到方法,比嘮叨更管用。

    很多親子關係都是在嘮叨中越走越遠,真的得不償失。

    遇到問題,家長應該先控制自己的情緒,找到問題背後的原因,對症下藥。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希望家長都能找到適合孩子的溝通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耳這個詞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