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農村哥

    謝邀,又逢春節時,馬上又要過新年了,貼對聯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從懂事時開始看著父母貼對聯,當時不懂啊,怎麼用面熬出來的麵糊沾呢,這能結實嗎?時間過的很快,慢慢的長大了懂事了,才知道這種麵糊貼對聯在農村特別常見而且最實惠,還特別牢固,一直到現在還在沿用,現在每到春節都會用古老的方法給新年的到來增加節日的喜慶,一層又一層的對聯也在述說著農村人的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幸福

  • 2 # 小憶妹妹

    看著你的問題,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特別有感觸。屁顛屁顛的跟著父母屁股後面轉轉的看著他們熬漿糊,還一個勁兒的問爸爸,這是幹嘛用的,可以吃嗎?爸爸這時就會笑著“罵”我是好吃佬。還問爸爸為什麼要用漿糊貼對聯?爸爸又會馬上訓斥道:“是上對聯,不是貼,過年不能說這個字”!

    記得小時候我家的對聯都是隔壁大大寫的,文化人,那個時候讀過高中的人很少,大大寫的一手好毛筆字,我們村的人都請他寫對聯。

    現在會寫對聯的人越來越少了,人們也省了麻煩,直接買的膠水粘的對聯。但小時候的那種感覺永遠不會忘記。因為那是兒時最童真的記憶!

  • 3 # 萍緣鄉村

    謝邀,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貼春聯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小時候總是盼望著新年的到來,因為那時候是自己一年中最富有的時光,自己會拿著壓歲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手槍、撲克牌等等,最喜歡不過的就是抽獎,我和表哥會拿著壓歲錢把所有的獎都包下來,看著零零散散的獎品真實高興啊,現在覺得小時候的年味真的很足。

    回到話題上,小時候過年的時候總是跟在爸爸屁股後面貼春聯,從早上開始爸爸做漿糊,做好後會把我喊起來一起貼春聯,先是把牆上舊得春聯撕掉,用掃把把牆面大嫂乾淨,然後用沾滿漿糊的刷子從上往下一刷到底,真實過癮,貼上新的紅紅的大對聯,心裡別提有多高興,貼完春聯預示著接下來的幾天就要好好的耍了,但是隨著越來越大,年裡現在也不用漿糊貼春聯了,替而代之的是透明膠帶,這樣更省事,但是它的耐久性遠遠不低漿糊貼的好,風一刮,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吹爛了,感覺現在的年味沒有小時候那麼有味道了,就如同以前拿著壓歲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去抽獎等等,現在拿著手機看看抖音段子,搞笑小影片等,自己只顧著自己,卻沒能和一年見上一次面的父母好好聊聊天,小時候總盼望著長大,長大後才曉得最美好的時光還是小時候。

  • 4 # 茶農一休

    在這裡祝大家新年快樂,

    我們三十中午就開始貼對聯,奶奶用開水倒進盛好白麵的碗裡,進行攪動,老人都叫漿糊,有時候大人會說小孩學習不好是時候就會說"漿糊",意思說小孩不聰明。

    我和爸爸分工明確,吃完午飯爸爸,就扛來梯子,我端上漿糊和毛刷,我給對聯的背面,均勻的塗上漿糊。爸爸給大門外的牆壁上塗抹上漿糊,我小心翼翼的將塗抹好漿糊的對聯遞給,站在梯子上的爸爸,用粗老的雙手,拿起對聯上下左右對齊貼好,一般我家切對聯是最快的。

    貼好後我就給鄰居和對門家的幫忙貼對聯,可以換來糖果和鞭炮。

  • 5 # 農人小揚

    過年貼春聯是中華民族千年來的傳統風俗習慣,春聯象徵了吉祥和對人們生活的嚮往。每到春節快來臨的時候,我們就會用糯米粉熬製成漿糊,和準備好春聯。在熬製漿糊的過程很麻煩,但還是堅持著用自己熬製的漿糊來貼春聯 ,這樣會覺得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在除夕的早上就開始貼對聯,貼對聯要區分上下聯的關鍵在於最後一個字,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下職則是平聲字。在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為什麼要這樣貼是因為直行書寫的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在唸對聯的時候也是從右到左唸的,春節貼對聯也是要有很的經唸了。

  • 6 # 狂喜淡墨a

    貼春聯是戶戶家家,都在必做的一件喜慶的事,一般是熬面粥,七十年代,用玉米糊糊,條件差,怎捨得用麵粉,因為冬季,遇冷風則有上冰渣,剛剛端下小鐵鍋,則有熱氣氤氳,剎那間,則有稠而硬蛋蛋,心境別有的快活,對聯究上聯下聯之別,上聯貼於左門框,右邊是下聯,而今年青者,不分左右,一如瞎驢吃草,草草而就,不分上下右左,性情認真心細一絲不苟者,貼得對聯,熨熨貼貼,而粗魯而粗枝大葉者,則東歪西斜,左右上下不整不齊,亦更有以透明膠布貼上,更省力省事,若遇大風,對聯則有呼拉如旗子,曳舞於風中,倒有其趣,而顯其做事圖簡,為了了草事,然都具喜悅之心境,

    過年貼對聯是大人的看了,伴隨著爆竹聲,此起彼伏,或零星遠響,氛圍自然屬於孩子們鋪就而成,紅對聯,象徵了紅火,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歡樂頌,

    做為我,一則愛書法,有親恭率筆,聚神裁開,凝神落筆,涼幹,躬身鑑賞,對聯句子定氣自撰,往往意氣盎然,一絲不苟,也是春節間最認真,最令人快意事,同時步入鄰戶而觀賞,其句其書,辨別書體,自會指手劃腳,評頭評足,不亦快乎。

  • 7 # 若愚趣談

    攪漿糊貼春聯,是我兒時的事情了。

    我的童年是在雲貴高原的烏蒙山區度過的,每到春節,五十多歲的爺爺都要在年三十這一天親筆給我們寫春聯,我和叔叔家的兩個堂弟都要站在爺爺旁邊觀看。爺爺寫的春聯是一筆一劃,工工整整的柳體字。寫好春聯後,爺爺就分發給我和兩個堂弟,讓我們各自拿回家去張貼。

    我把春聯拿回家交給父親,父親會安排母親說:“拿漿子鍋攪一鍋漿子貼對子”,母親聽到吩咐,立即從爐子上端下正在“炸酥”(炸丸子)的油鍋,把一個帶把的小土沙鍋盛半鍋水,放到爐子上,待水燒開,母親從面盆裡舀一小勺“灰面”(麵粉)放到小鍋裡,用竹片按順時針方向攪動,幾分鐘後,一小鍋粘稠的漿糊便攪製成功了。

    攪好漿糊,父親就找來一個用高粱穗紮成的刷帚,沾上粘稠的漿糊往門框上刷,然後,我把春聯遞給父親貼上。貼好春聯便是準備年夜飯,那時候,我們烏蒙山人的年夜飯很簡單,最多就是三四個菜,其中一碗豆豉蒸臘肉,一碗酥肉煮蘿蔔,一碗肉炒豆腐乾,一碗麻辣洋芋片,然後就是火爐上煮一鍋酸菜湯。

    吃飯之前,父親要用幾個碗把所有的飯菜各盛一份擺在堂屋裡的供桌上,對著牆上的“天地君親師位”磕頭,嘴裡還喊“請老祖宗們吃年夜飯了”,父親磕完頭,我們接著磕,我們也和父親一樣喊“請老祖宗們吃年夜飯了”。然後放鞭炮,放完鞭炮就吃飯。烏蒙山人的年夜飯沒有餃子,只有大米飯,年初一早上才吃湯圓。

    打字不容易,覺得不錯就加個關注,吳若愚祝大家豬年吉祥,萬事順意!

  • 8 # 一江春水67207579

    熬麵糊貼對聯,是前些年的事了,現在用麵糊很少了。

    前些年農村大多是那種木製門板,像現在那種膠帶紙啊,即時貼啊根本沒有。所以只能用白麵熬製漿糊。

    後來隨著改革開放,農村生活逐漸好起來。農民都開始蓋起了自己的新房,氣派的大鐵門,洋氣的鋁合金門窗,整潔的瓷磚牆。人們居住上了更好的環境。這樣貼對聯用麵糊就有些不合適了。一則麵糊粘在鐵門上會腐蝕生鏽,粘在鋁合金瓷磚上髒呼呼的,也不好清理。再則,人們日用品開始豐富起來,紙膠帶方便省事,就代替了麵糊。

    現在我們這裡基本上沒人用麵糊貼對聯了。

  • 9 # 鄉村大兵

    每次到了大年三十除夕之夜,下午三四點爸爸媽媽在廚房準備年夜飯,我們就準備麵粉熬漿糊。用小鍋抓一把麵粉然後加水放到火爐上小火慢慢加熱,同時拿雙筷子不停的攪拌防止結塊,直到冒出小泡至粘稠狀態即可,貼對聯也是有講究的。以前我家對聯都是我外公寫的,外公寫對聯的時候會在對聯背面寫上左右,這樣便於我們分開以免左右分不清。而且貼對聯每次都是從大門開始,再到裡面房間,再到後門側門,貼完對聯還要貼福字,還要貼天地神位,還要貼穀倉跟豬圈,那麼肯定會有人問這是為什麼,我們這邊貼這個寓意是代表來年農作物五穀豐登。豬圈代表牛羊肥壯豬滿圈,雞鴨成群牲畜興旺。基本這些對聯貼完就可以吃團年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農民不種地,會不會岀現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