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主旨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簡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這篇短文一開頭就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觀點,指明“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人和”,就是下文說的“多助”和“天下順之”,即人民的支援和擁護,這反映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對這一章的註釋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註釋是:“民和為貴,貴於天地,故曰得乎丘民為天子也。”可見這一章不是論戰爭,而是講民心向背的,是借戰爭論述實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層推進,短文先分別就天時與地利、地利與人和做比較,指出天時、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後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完成本文的論證。
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主旨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簡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這篇短文一開頭就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觀點,指明“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人和”,就是下文說的“多助”和“天下順之”,即人民的支援和擁護,這反映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對這一章的註釋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註釋是:“民和為貴,貴於天地,故曰得乎丘民為天子也。”可見這一章不是論戰爭,而是講民心向背的,是借戰爭論述實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層推進,短文先分別就天時與地利、地利與人和做比較,指出天時、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後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完成本文的論證。
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