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個著名論斷。《孟子·公孫丑下》中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這裡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對的意思。這段話是說,對得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對失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就連親戚都會反對他;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的人都會順從他。拿全天下都順從的力量,來攻打連親戚都反對的人,要麼不戰,一戰必勝。
孟子在這裡說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個人,而是指一國之君。一國之君既是戰爭的總指揮,也是政治上的領袖。孟子透過論述戰爭勝負的問題,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觀點,然而在孟子看來,“民心向背”對於戰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對於政治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孟子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說,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謂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援、擁護和幫助。所謂的“得天下”,是指透過施行仁政來“王天下”,而不是單靠武力來爭奪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悅誠服,自動來歸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來,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個著名論斷。《孟子·公孫丑下》中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這裡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對的意思。這段話是說,對得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對失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就連親戚都會反對他;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的人都會順從他。拿全天下都順從的力量,來攻打連親戚都反對的人,要麼不戰,一戰必勝。
孟子在這裡說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個人,而是指一國之君。一國之君既是戰爭的總指揮,也是政治上的領袖。孟子透過論述戰爭勝負的問題,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觀點,然而在孟子看來,“民心向背”對於戰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對於政治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孟子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說,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謂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援、擁護和幫助。所謂的“得天下”,是指透過施行仁政來“王天下”,而不是單靠武力來爭奪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悅誠服,自動來歸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來,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