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佳期如夢將至

    應該是從1840年(構思)——1861年(完成)共21年。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往下讀具體的經過雨果的一部曠世鉅著《悲慘世界》,從醞釀到完成,經歷的時間則要漫長得多。早在1840年,他擬定了這部小說最初的計劃:《悲慘世界》———“一個聖人的故事”,“一個男人的故事”,“一個女人的故事”,“一個孩子的故事”。1841年,雨果寫了一篇散文《芳汀的由來》,文章敘述V.H.即雨果入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之後,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個紈絝子弟惡作劇地往一個妓女衣裙裡塞雪團,因而引起撕打,警察不分青紅皂白,抓走了妓女,並要讓她坐上半年牢;V.H.出於關心,跟到了警察局,他向警察局長說出真相,並毫不猶豫地亮明自己的身份,以他的擔保使這不幸的女子得免牢獄之災……這個妓女後來就成了《悲慘世界》中苦難芳汀的原型。 然而,雨果真正動手創作《悲慘世界》,卻是在二十年之後。 流亡中完成《悲慘世界》 1851年12月11日,雨果揣著“印刷廠排字工朗萬”的護照,離開法國赴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開始了長達近二十年的流亡生涯。此前雨果因反抗路易-波拿巴的反動政變,而受到警察的追捕。不久,雨果的情侶朱麗葉也來到他的身邊,與他風雨同舟,相濡以沫。後來他們移居至蓋納西島。 1860年4月,雨果開啟在流亡途中多次瀕於毀滅的鐵箱子,那裡面裝有《悲慘世界》的素材與手稿。“我花了整整七個月對整個結構反覆思考,理清脈絡,使十二年前寫的一部分和今後將寫出的另一部分完全一致。”十二年前他曾著手撰寫《悲慘世界》,但由於他投身於1848年的革命,而致使《悲慘世界》“擱淺”。 《悲慘世界》的創作是以真實生活為依據的,書中的主要人物也有其原型,如米里哀主教“一個聖人”,冉阿讓“一個男人”,芳汀“一個女人”等,正如傳記作家莫洛阿所言:“現實生活給模糊的形像提供了模特兒,而文學家則是把明與暗安排得恰如其分。” 《悲慘世界》中的珂賽特是個讓人憐愛的女孩。朱麗葉為珂賽特在修道院的那段生活提供了生動的細節,因為朱麗葉本人十歲時曾寄養於巴黎的一座修道院裡,在那裡度過了數年時光;朱麗葉還給了雨果“聖·馬德蘭修道院一個女寄宿生的手稿”,作家將其中的一部分原封不動地搬進了書中。至於書中的起義場面,則有雨果本人在1848年革命以及流亡前巴黎街壘戰鬥的親身體驗。書中馬利尤斯甚至還有雨果自己的影子,馬利尤斯追求珂賽特,就像當年雨果追求阿黛爾……在雨果漫長的創作生涯中,朱麗葉始終是堅定的支持者。雨果的大部分詩稿、文稿,包括這部鴻篇鉅著《悲慘世界》,都是朱麗葉用蘸墨水的鵝毛筆謄抄的。在謄寫《悲慘世界》時,她往往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她在給雨果的一封信中說:“我迫不及待地想再次看到那個可憐的小女孩珂賽特,瞭解她那個漂亮的布娃娃的命運。我焦急不安,希望儘快地知道那個高尚而可憐的囚徒——市長先生冉阿讓是不是已擺脫了魔鬼沙威的跟蹤……”對朱麗葉來說,整日埋頭謄抄雖然辛苦,但能榮幸成為這部書的“第一讀者”,就足以抵償一切了。 終於有一天,雨果在給友人瓦克里的一封信中,欣喜地宣告: “今天,1861年6月30日,上午8點半,當一輪紅日掛上我的窗扉時,我寫完了《悲慘世界》。……” 這部書令世人為之動容 雨果對剛完成的《悲慘世界》充滿自信,相信這部書必定會吸引大批讀者。此時他還處在流亡之中,為保障家人將來的生活,他要將這部新著賣個好價錢。 有個叫阿貝爾·拉克盧瓦的比利時出版商,主動找上門來,表示願意承擔《悲慘世界》的出版。他答應雨果提出的條件:以30萬法郎相當於現今的600萬法郎購下12年的版權。拉克盧瓦讀了書稿後,想要對書中哲理性議論進行刪節,遭到了作家的拒絕,雨果告訴他:“輕快而膚淺的喜劇只能獲十二個月的成功,而深刻的喜劇會獲十二年的成功。” 當時還有多家報紙要求連載《悲慘世界》,也遭到雨果的拒絕,他想把一切機會留給那個出版商。事實上,靠了這部《悲慘世界》,年輕的拉克盧瓦在前六年裡,就淨賺了51萬7千法郎《悲慘世界》問世後,如預料的那樣,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讚揚,當然同時也有一些貶評者,其中包括福樓拜和波德萊爾。不過,時間是最公正的仲裁者。《悲慘世界》作為一部偉大作品,日益深入人心,影響遍及全世界每個角落,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悲慘世界》還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它在銀幕上映現的人物形象,令世人為之動容。而單單一出百老匯音樂劇《悲慘世界》,據悉迄今為止就已擁有超過4900萬的觀眾。雨果當年所說的“十二年的成功”,看來他的估計也顯得過於保守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再戰雷霆,為何上一場累到躺下的詹姆斯還要提前數小時熱身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