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6759068971

    在中國文學史上,“京派文學”與“京味文學”兩個術語往往被評論家們混用,但兩者實際上是不完全等同的,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20世紀30年代形成的“京派”,其詩人、散文家、小說家、劇作家以及批評家的主要代表馮至、廢名、陳夢家、方瑋德、林徽因、孫大雨、孫毓棠、林庚、曹葆華、何其芳、李廣田、卞之琳、梁遇春、方令孺、朱自清、吳伯簫、蕭乾、沈從文、凌叔華、蘆焚、汪曾祺、丁西林、楊絳、李健吾、朱光潛、梁宗岱、李長之等,乃至被許多學者推為“京派”首要代表的周作人,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外鄉人”!

    只要仔細分析“京派”的作品,我們很容易看出,“京派”注重的是人與整個社會、與大自然的整體關係,而不太注重北京地域的色彩與味道。這與作為京味文學代表的老舍完全不同。在老舍的小說裡面有的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地道北京生活的描畫、純正方言口語的傳承、鮮活民俗風情的展現。

    1980年代曾經出版過一套“京味兒文學叢書”,叢書編委會認為“京味兒文學”主要具有這樣四個特點:

    第一,作品中必須運用北京方言;

    第二,運用北京方言描寫北京的人和事;

    第三,作品中環境和民俗是北京的;

    第四,發掘北京人特有的素質。

    按照這個分類,我們可以看出京味文學與京派文學之間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地方能買到好的二手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