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寰宇聽聞
-
2 # 小怪軟體管家
大家好,這裡是小青春!
我們先來說一說,為什麼劉文靜是唐朝第一謀士!
劉文靜為人灑脫,有器量,也有謀略。隋朝末年,身為晉陽縣令,與晉陽宮監裴寂是好朋友。天下方亂,裴寂看到有巡邏計程車兵在城牆上往來傳遞烽火,嘆息說:現在國家這麼亂,我將在哪裡安身呢!劉文靜笑說:如果真象你說的那樣,正是天下英豪用武之時,你我二人豈能一直這麼碌碌無為困於貧賤之地呢?在這裡足以看出劉文靜的志向遠大。他不僅有志向,而且有行動,當時李淵為唐公,鎮守太原,劉文靜覺察到李淵有大志向,於是便與李淵深交。當自己因為李密的事情而被牽連入獄是,抓住與李世民談話的機會,不知道李世民與劉文靜的“獄中對”能不能與劉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然而無論如何,劉文靜與李世民的這番對話,定下了李家父子起兵反隋的大計,從而開啟了建立大唐王朝的序幕,從這個意義上說劉文靜是大唐第一謀士並不為過。
那劉文靜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呢?
這就要牽扯上劉文靜與裴寂了!劉文靜看不上裴寂,很明顯是站在他個人角度上,“意不平”可以理解,但是對於裴寂的“論政”,不分青紅皂白一概予以批駁,這個就是劉文靜不對了。所謂“戾駁”就是帶有個人情緒。更要命的是劉文靜的這種不滿情緒越來越嚴重,最後竟然發展到不能自控的程度。據《唐書卷八十八 列傳第十三(劉文靜)》:
“(劉文靜)嘗與弟散騎常侍文起飲酣,有怨言,拔刀擊柱曰:‘當斬寂!’”
就是說,劉文靜與弟弟散騎常侍劉文起一起喝酒,酒喝多了不禁大發怨氣,拔刀砍柱子,說道:應當砍了寂的腦袋!實際上,與其說是劉文靜對裴寂的“恨”,不如說是劉文靜對李淵的恨,只是不好說出來罷了,只能拿裴寂來表達自己對李淵的不滿,甚至憤怒。這個李淵不會不知道,劉文靜最後的死與此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說實在的,劉文靜本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罪,就是因為抱怨李淵對自己“有功不賞”,心懷不滿,這點事兒還不至於丟性命。但是為什麼還是死了,有人說是裴寂的“讒言”讓劉文靜丟了性命,實際上不是這樣,主要還是李淵要殺他,裴寂只是個幌子。劉文靜與裴寂之間的矛盾只是表面現象,歸根到底是李淵與劉文靜君臣之間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而且劉文靜已經直言不諱的說出來了。另外這裡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李淵始終對李世民這個兒子抱有三分戒心,自己在皇位的位置上時時都能感受到來自李世民的“威脅”,本來就“壓力山大”,再加上劉文靜這個大謀士,老皇帝內心就更加不安,所以在李淵這裡,劉文靜一定要殺的。
-
3 # 魔方歷史觀
劉文靜,官至唐朝的宰相,在李淵起兵反隋的時候,劉文靜便追隨在側,隨軍征戰、出謀劃策,可以說劉文靜是當之無愧的唐朝開國功臣。
所謂是“飛鳥盡,良弓藏”,在古代王朝,不乏一些立有大功的功臣在後來被當權者所處理,唐朝的劉文靜就是這麼一位“功臣”。而劉文靜為什麼會落得被殺的下場呢?
說法一劉文靜的被殺,有著一個直接的罪名,就是“謀反”,畢竟是開國功臣,李淵也不可能因為一般的小罪名就把劉文靜給殺了。
劉文靜的悲慘結局還牽扯到一個人,這個人叫裴寂,裴寂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個劉文靜同一批的人,在李淵反隋時,裴寂也是追隨在側,同時,裴寂和李淵也有舊交,在唐朝建立之後,劉文靜、裴寂都曾獲得“恕二死”的特權,也就是免死罪兩次。
但是,劉文靜和裴寂之間並不和睦,劉文靜是怎麼想的呢,他認為自己鞍前馬後的幫李淵建立唐朝,和裴寂相比,最起碼是不相上下吧,但是最後在朝堂之上,地位反而不如裴寂,這讓劉文靜心裡窩火,不舒服。
於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劉文靜在朝堂上,是很直接的和裴寂對著幹,裴寂說東,劉文靜說西。這麼一來二去的,裴寂和劉文靜之間的關係就僵了,甚至於,劉文靜在家喝多了的時候,曾說必殺裴寂。之後,就有了一個引子,就是劉文靜有一個失寵的小妾,這個小妾把劉文靜在家說過的話什麼的,告訴了他哥,讓他哥去告劉文靜謀反。
按理說,這事兒本來就是空穴來風,真要是正兒八經的去審查,事兒也不大,但關鍵是,李淵派去查劉文靜這個案子的,是裴寂和蕭瑀,蕭瑀倒是無所謂,但裴寂跟劉文靜可是死對頭,落到裴寂手裡,劉文靜能有什麼好。
雖然最後,蕭瑀和李世民都為劉文靜求情,只是發洩下不滿,沒有謀反之心,但攔不住裴寂的說法,裴寂說不處理劉文靜,將後患無窮,而李淵則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把劉文靜這個開國功臣給弄死了。
而高祖素疏忌之,裴寂又言曰:“文靜才略,實冠時人,性復粗險……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敵,今若赦之,必貽後患。”高祖竟聽其言,遂殺文靜。另一種說法還有這個說法是,李淵之所以殺劉文靜,是因為劉文靜跟李世民走的太近,劉文靜曾在最開始時說過李世民非常人,是天縱之才。
又竊觀太宗,謂寂曰:“非常人也。大度類於漢高,神武同於魏祖,其年雖少,乃天縱矣。”而後來劉文靜與李世民的關係確實不錯,劉文靜最後被說謀反的時候,李世民也曾為他求情。但是在唐朝建立之後,李淵立的儲君是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只是秦王,但李世民本身軍功赫赫,威望極高,與李建成之間也不是那麼融洽。
而劉文靜與李世民之間的關係,讓李淵心裡面不舒服,畢竟李世民本身已經威望極高,如果劉文靜這樣的開國功臣也站在李世民一頭,那麼李世民的勢力就可能讓李淵都不能壓制住。
所以,李淵就藉助有人說劉文靜謀反這個說法,把劉文靜給解決掉了。
參考文獻:《舊唐書·劉文靜傳》
回覆列表
其實不管怎麼樣,深層原因只有一個:權力鬥爭。在中國古代的官場鬥爭,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會比真正的戰場上的鬥爭要若是,戰場是是真刀真槍,但是官場上則是明爭暗鬥,殺人於無形之中。其實李世民要是沒有為劉文靜辯護,那麼劉文靜還有可能多活一會,但是李世民為劉文靜辯護之後,他就是必死無疑。表面上看就是李世民仗義執言,但是更深層的原因就是,劉文靜已經是秦王的人了,是李世民最得力的助手。
而且幫助李淵下決心的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前面說到的裴寂,裴寂對李淵說道:“劉文靜的確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人,但是他的性情暴躁,而且他還是秦王府的人,誰知道他將來會做出什麼事情呢?”其實這個時候李淵的心理早就想殺掉劉文靜了,但是這個人是自己的開國元勳,要是殺掉會有什麼後果他也是知道的,但是現在不得不殺了,因為皇權必須要僅僅抓在自己的手上,無論是誰都不能動,自己的兒子也沒得商量。
於是在武德二年九月,劉文靜被殺,被殺之前劉文靜說道:“高鳥逝,良弓藏,故不虛也。”其實劉文靜這個時候還能說出這句話,說明他還沒有看清楚政治鬥爭是怎麼樣的,什麼狡兔死走狗烹,那都是表面上的東西,其本質就是:劉文靜是李世民的人,而李世民和劉文靜兩個人聯合起來是有可能威脅到李淵的統治的,殺掉李世民是不可能的,所以死的人肯定就是劉文靜了。
當李淵意識到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居然還有一個小集團在搞小動作的時候,他不能坐視不理,再加上丞相裴寂的勸說,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宰相,兩個人都是這個帝國權力最高的人,他們倆想要一個人死,那這個人就絕對不可能活下去。但是這件事情也是有一定的後果的,因為現在的天下還沒有平定,殺害功臣讓李淵的朝廷人人自危,但是更重要的是,李淵和李世民之間埋下了一個裂痕。
這個裂痕是無法磨滅的,但是在外面還有敵人的時候,李世民只能到外面南征北戰,李淵也不能沒有這個兒子,所以兩個人是互相需求,但是肅清外敵之後,這個裂痕就會顯示出來,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你死我活。即使是父子也不例外,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之變,早在武德二年的劉文靜之死中就已經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