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一縷絲絲383

    憑票供應,憑本買糧,沒有鮮菜,凍果凍魚。,,,,,給小孩買套新衣服,聽收音機。到井挑滿一缸水,準備豆杆半夜者角子。角子大多是酸菜餡的,炒一盤瓜子,少量糖塊。,,,,,,喝當地酒廠瓶白酒,放一掛洋鞭,小孩提著紙糊的小燈籠。,,,,,給長輩扣頭,小孩有幾毛壓歲錢。,,,,,

  • 2 # 遙遠的恵家河

    七十年代我以從北京知青參加了工作。每年春節從工作地聖地延安返回故鄉北京。當時北京的供應較好,人民有朝氣,衣服比較單調但人與人心心相印!初一早晨廠領導挨排向職工拜年這是一種風氣!三十晚十二點京城地動山搖,但爆竹絕對安全因為全是黑藥,不象現在扁豆炒到了十五塊一斤!!!

  • 3 # 善行天下72088441

    70年代有個肉吃就算過年了,條件好的家庭炸點油條果子,男孩子可以放放鞭炮。記得那個時候叫電光炮,啄木鳥牌的特別響。菜就是白菜蘿蔔儲存菜,那時都叫向陽院,孩子們都在一起玩,也挺開心的!

  • 4 # 張陳光墅

    謝謝邀請!七十年代我結婚不久,孩子都小。又因為老媽去武漢妹妹家長住(他們國有大企業,條件好),岳母家弟妹多,熱鬧!我在農村高中教書,每逢年節,都會去岳母家過年!小孩放焰火,大人圍座火爐侃大山,喝酒吃肉(城市郊區,自己殺年豬)。僅僅如此!什麼文化活動也沒有!

  • 5 # 健康快樂

    七十年代過春節,想起來還挺有意思。那時物資短缺。實行定量。糧食,每人每月發糧票買糧。食油,糖,鹽,菜,甚至香菸也都按票購買。那時過年,雖然窮,但政府積極調配,按人定量供應春節食品,記得每家拿糧夲可到糧店購買半斤熟花生。半斤食油。還有幾兩水果糖,幾兩肉。大白菜,白蘿蔔,蔥都按量供應。那時沒有手機,家家都沒有電話,更不要說電視了。但是過春節倒比現在更有年味。那時沒有貧富之分,都享受一樣的物質供應。沒有高樓大廈,都住在生活區,或老式大雜院。二十八喜氣洋洋貼春聯。蒸饃,炸豆腐,炸蘿蔔丸子,院子裡瀰漫著香味,垛餃子餡的聲音。小孩子們在院子裡跑著,玩著,放著小鞭炮,打鬧著。街上人們推著腳踏車,帶著孩子,手裡拿著點心(雞蛋糕)走親戚,鄰居們互相拜年問候,臉上掛著笑容,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那是充滿激情的年代,那是吃什麼都香的年代。那時雖然窮,但過年有年味,人情濃厚。七十年代過年值得回味!

  • 6 # 老農大黎

    在我們農村,那時候還很落後貧困,沒電所以現在玩的那時候都沒有。年三十還要跟大人一起去給生產隊往山上的地裡面挑上幾趟糞,下午才能休息。過年也沒有什麼準備,只要能只上一頓飽飯就不錯了。可那時候玩的高興壞了,三十晚上點上個煤油燈,和小夥伴們拿上幾個人湊錢買的新撲克牌,打升級,三五反,抽王八,四水等遊戲。玩的熱鬧極了,一直玩到正月初一天亮,就和大人一起給莊子上的老人拜年。你能玩的就這三天功夫,初四日開始又要幫大人幹活掙工分了。在假期儘量要多掙工分,才能多分點糧食。那時候生話雖然艱苦,但人都很高。現在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沒有那時候過年的氣象了。

  • 7 # 闔家歡樂140462337

    很好的問題!勾起了童年的回憶,三十多年,不算遙遠,也很簡單!

    我67年出生,整個童年都活在七十年代。就從上小學開始說起吧!那時懵懂無知,就知道過年能吃肉,穿新衣服放炮,瘋似的完。過年農村家家都殺豬,第一願望就是做一頓肉吃,解個大饞,因為平時過節買得起肉吃的,都是富餘戶,我家跟本沾不上邊,一頓大鍋肉吃完,要難受三天,原因是吃撐了。

    年味愈加濃烈,新衣服得置辦一身,布料是生產隊分的棉花,從紡線開始,織布,裁衣,手工縫製一點一點做出來的,盼了一年,終於可以試穿了,釦子還沒訂上,就急不可耐,全套穿戴起來,別管合不合身,不想脫了。家裡的年貨,無非就是磨豆腐,蒸饅頭,做年糕,炸油條,這些在平時是吃不到的。

    好不容易盼到了年三十,就等晚上放鞭炮,吃餃子,炮仗是手工做的一小串,記得是一塊錢能買三串,捨不得整鞭燃放,拆開了,一個一個的蹦,喜歡的不得了,二踢腳,鑽天猴,是大人們放的,小屁孩兒們就只能捂上耳朵,躲得遠遠的看熱鬧。年夜飯就是一頓餃子了,肉丸的!過後才是一大家子人團聚一起,喝酒吃菜劃大拳,當然電視是沒有的,樂呵的事就是聽大人們談天說地!不知不覺,熬不住去睡覺了。那時也沒個手錶,再起來就是炮聲震耳的叮噹響,真正的過年開始了。等一個假期完了,才發現,煩人的作業沒寫呢,捱揍是肯定了。

  • 8 # 洛陽大吉91275023

    我是洛陽人,就記得小的時候,過年了必須去洗個澡,因為一個冬天就過年洗澡,我們得走到水泥廠那裡洗澡,哈哈,可以說就是一池子泥漿,你的腳能夠感覺到池子下面人搓的灰,洗澡後再跑到龍門山去折幾支柏樹枝,因為大年三十貼對聯時候得插到門口,那個時候也沒有穿過買的衣服,都是老媽自己做的衣服靴子,就這過年能夠做一套都不簡單了,有很多都是穿哥哥姐姐的,吃的就別提了,過年每家買肉都是幾斤了不起,純粹白麵饃幾乎沒有,唯一最大的樂趣就是,家長給買一掛小鞭炮,拆開放在口袋裡,第二天拿根香頭一個個放,去走親戚給多少壓歲錢啊!說來話長,我最多就是一毛錢,甚至五分都有,最熱鬧的就是看大戲,幾千上萬人聚在一起,那個場景啊!民兵們拿著長棍子,站在周圍看著人不讓站起來擋住別人的視線,十五放花燈你就別想了,就是老媽用玉米麵蒸的燈盞,中間用棉花做個燈捻,放點棉清油,點著了用手捧著,或者用細繩子穿起來,在大街上晃盪,等著油燒完了,把燈盞吃掉,不說了,那個時代啊!說著孩子們都不愛聽,說我們嚇唬他們

  • 9 # 朋友9972

    我是天津人,72年的。那時過年,東西雖然匱乏一些,但是到了70年代末,已經好轉許多了。我記得從臘月二十以後,就是到處挨個買年貨,前提是大部分是憑票( 肉票,糧票,油票,麻醬票,布票,糖票)還有一種票叫副券,就是逢年過節供應一些特別的食物,憑副券購買。還有一些食物是憑副食本購買。比如帶魚,雞,雞蛋,火柴,食用鹼等。憑副食本購買需要到指定的副食店購買。如果買一些稀罕的副食,一般去官銀號副食店,大沽路副食店,長春道副食店可以買到。那是家家戶戶都如此,大家忙併快樂著,年味十足。

    那時除夕是不休息的,春節假期從初一到初三,只休3天。

    除夕晚上的年夜飯我們全家動手,奶奶爺爺和媽媽負責包餃子,爸爸負責準備酒菜,哥哥貼年畫,貼掉錢,幫爸爸準備酒菜,我和小朋友在衚衕裡玩耍。記憶最深的是天黑張燈時,換上100瓦的燈泡,屋裡頓時亮堂起來。

    還有一個節點是凌晨放炮。那時我媽媽在化工企業工作,在化工部有朋友,他們給留的花炮都是質量非常好的,花色品種很多,每次都能放半個多小時,門口的鄰居在自家放完炮,都到我家門口來看,就像煙花表演一樣,每次都能放盡興,真是年味十足。

  • 10 # 雲過雨無蹤

    我是天津人,記憶中的過年就是從過了臘八開始,家裡人就開始忙碌起來了,計劃著哪天開始掃房,掃完房之後就是開始囤年貨,那時候還是計劃經濟時代,買肉要肉票,還有麻醬票,布票,帶魚票,雞蛋票,記憶中媽媽有一個塑膠皮的本子,家裡每個月生活所需的所有票據都在那個本子裡,只有到了快過年時媽媽才很大方的指使我去買肉,買魚。那時候家家還是自己蒸饅頭,臘月二十八開始家裡就發麵開始蒸饅頭,豆包,棗卷,還有三十兒晚上給姥姥上供用的花糕,都是平時很少見的吃食,對於五六歲的我來說,是個不小的誘惑!三十兒上午媽媽就開始貼吊錢,福字,紅紅火火,晚上一大家子人開始包餃子,,這是我記憶中的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大惡狼分別是哪七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