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夔牛虛極
-
2 # 毛疙瘩5
不一定,對聯可以說是一種大眾文化。應該是俗雅共賞。我認為通俗一點兒還是好。大家都能看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記得。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下聯是,幹革命靠毛澤東思想,橫批是,毛主席萬歲!大家還是挺喜歡的。
-
3 # 小草地方1
不一定。因場合而定;一是娛樂性質,即搞笑。二是正規的,比如;春聯用的,賽場用的……等等。各花入各眼,蘿蔔白菜各人所愛罷了!
祝大家開心快樂
-
4 # 先生劉興華
單說對聯,不關平水“韻”的事。也就是說:對聯不要求押“韻”的。
首先要糾正一點: 對聯不關任何“韻”的事!
其次: 對聯如果要用 上下聯兩兩平仄交替的要求去對,那麼,只能把它歸類為“機關聯”中的一個“小機關”規則。除此以外,平仄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如果有人把平仄吹虛成會有“朗朗上口”或“抑揚頓挫”的音美感,那不是譜歌“曲”,是無客觀實踐為依據的偽理論,是迷惑不懂真相的人的一種套路。
朗朗上口是句子通順,與詩詞押韻有關。
抑揚頓挫與用詞有關,與平仄無關。
做學問必須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經不起實踐檢驗的就是偽理論。
舉例:(按平仄)
上聯: 他們只要偷摸了,(按平仄)
下聯: 何者一查打坐嗎。(按平仄)
評: 上下聯都按平仄兩兩交替,有抑揚頓挫感嗎?有朗朗上口的音美感嗎?
答:都沒有!
舉例:(不按平仄)
上聯: 中華改革世界懵,(不按平仄)
下聯: 民族同謀天下和。(不按平仄)
評: 上下聯都不按平仄兩兩交替,有抑揚頓挫感嗎?有朗朗上口的音美感嗎?
答:都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糾正偽理論的“平仄”套路已經很多次了,把偽理論當作真理的標準,是有誤子弟的!
-
5 # 無欲則剛77482541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一幅名聯,當今有關民國,抗日體裁影視劇中每每出現,請友友們品評一下,是否符合平仄,是用的什麼韻。
上聯:革命尚未成功,
下聯:同志仍須努力。
-
6 # 雲卷飛山
對聯就上聯下聯兩句,上聯末尾一字要求為仄聲,叫“仄起”;下聯最後一字要求為平,叫“平收” 。如果上下聯最後一字碰巧同韻,那叫“撞韻”,反而不好,是應該儘量避免的,所以說對聯與《平水韻》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不過對聯是由律詩中的對仗句而來,一般參照律句平仄相對的規則。如果希望自己的對聯古色古香,最好還是要識入聲字,按古韻平上去入四聲安排平仄,這樣會更整齊美觀一些。
對聯中有很多是趣味對、拆字對等等,那一般只要求上下貼切,追求意味,平仄要求次之,那就不用糾結平仄了。
如果你對對聯就是為了玩玩,沒有更高追求,那當然什麼規則也可以不顧,只要自己覺得有意思,自己開心,怎麼來都行,別人管不著!
很多人認為,對聯的規則是枷鎖,守規矩的人是腐儒,是老古董,都什麼年代了,還守那樣的死規定,沒點與時俱進的精神!其實這和時代無關,什麼時代也不妨礙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如果對對聯毫無法則,大家都一通亂來,對來對去就會讓人趣味索然,於對聯的發展毫無意義。
對聯的規則既是枷鎖,更是激勵,它能倒逼人開展思考想象,從而激發人的潛能。平庸之人透過思考,也會有很大提高,漸漸表現得不平凡,以後無論是作文還是寫詩,都能使你的文采倍增,讓人刮目相看!
試試看吧,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世上沒有什麼山可以阻擋人的步伐,沒有什麼奧妙不會被人探究。
-
7 # 農家評述122
對聯非得平水韻嗎?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意境。其次是平仄韻律。
我看到大家把平仄韻律的事情說的很完整,很好。真是讓我學習了。
-
8 # 棲哈丶
“平水韻”是其刊行者劉淵原籍為江北平水(今山西臨汾)而得名。[1] 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其書今佚),是更早的206韻的《廣韻》的一種略本。每個韻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出韻、錯用。 清代康熙年間,後人所編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併為106個韻部,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平水韻。
從以上關於“平水韻”的定義來看,似乎並不涉及傳統對聯。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所謂一字一音,在古詩詞中指的就是用字的發聲分平上去入四聲,不能選擇同一聲部的字,今天叫陰陽上去,也是同理。
講究用字的平仄是撰寫對聯的關鍵,講究選字用韻就是古詩詞中的押韻,不能脫離字所屬的韻部。為什麼說對聯也與平水韻又有關聯,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詩文中有聯句,就要考慮到押韻的問題。
古詩中的聯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試舉例如下: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首聯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頷聯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頸聯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尾聯
由於古今字詞音義的變化,加上人們欣賞閱讀習慣的改變,對聯創作也不一定非得拘泥於“平水韻”的限制。只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聲韻,做到平仄協調,又有一定內涵的對偶句,就應該算是一副不錯的對聯。水平有限,希望名師指點!
-
9 # 蛟龍651
要知道對聯與“韻”無關(即無需考慮押韻問題),但絕對與平仄有關(對聯的特點要求“平仄相適或相合”),只是不同對聯對平仄要求有寬嚴之別。所以“寫對聯一定要用平水韻嗎?”這問題應該不是問“韻”,而是問“平仄”,平仄是跟讀音相關的。
寫對聯到底是依據新韻的平仄還是平水韻的平仄?我認為應該依據自己所在的地方語音特點來確定;如果你所在的地方語音已經沒有入聲,比如普通話,那麼你就依據新韻中的平仄來做對聯好了(為了讓人明瞭,要註明用新韻);如果你所在的地方語音保留著入聲,比如粵語,那你就依據平水韻的平仄來作對聯好了。用地方讀音寫的對聯一般是依據平水韻的平仄的,因為很多地方語音儲存著古漢語的入聲。
附:
《平水韻》是一部成書於宋朝,最近修整於清朝,一直沿用至今的一部影響深遠的韻書。該書是依據唐宋時代的漢字語音的“平、上、去、入”四聲歸納為“平、仄”兩聲。其平仄中的平是指語音中的平聲,仄是指語音中的“上、去、入”三聲的總稱。
與《平水韻》對應的是《中華新韻》,《中華新韻》成書於2010年,距今不足十年。新韻依據的是普通話讀音的第一、二、三、四聲歸納為“平、仄”兩聲。其平仄中的平是指第一與第二聲,仄是指第三和第四聲。
兩韻書的平仄是有差異的。古漢語的入聲讀音,在普通話中沒有了,歸到了第一、二聲或三、四聲去了。
回覆列表
寫對聯確實是有講究的。
也就是說,什麼事都有規矩、規律,對聯也不例外。
對聯的格律即聯律,大致有:
上下聯之間
1 字數相等;
2 平仄相對;
相同位置上的字詞
3 詞性相合;
4 節奏相同;
還有,單句節奏點上的字,一般指第二、四、六字
5 平仄交替;
上下聯聯腳的字平仄規律一般是
6 上仄下平。
寫對聯還有許多禁忌,不在本題所問,略而不談。
此外,寫對聯首先講究思想內涵,其次講究意境,再次講究文采。而無論內涵、意境、文采多麼高超,倘若不講究聯律隨意書寫,那麼作者只能是對聯領域的門外漢。其作品肯定就是貼上“對聯”標籤的偽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