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木杺的生活日記

    我們覺得公曆更科學,特別是24節氣。哪咯節氣有雨,哪個節氣天氣有什麼變化,大多時候都是準確的。老祖宗還是很厲害的。

  • 2 # 餘拿雲

    過去牆上掛的日曆,除了公曆日期,還會印上“農曆”或叫“陰曆”。那什麼是公曆?又什麼是農曆呢?

    一、什麼是“公曆”?

    我們正在使用的“公曆”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用的公曆,起源於古羅馬帝國,而那時使用的歷法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轉而制定的,那是一部“陽曆”。這個曆法很簡單,一年的12個月中,每個月30天。可是它一年只有360天,用了數十年之後,它所積累的誤差就使得春夏秋冬亂了套。

    到了凱撒時代,開始修改這個曆法,於是就將偶數月份定為30天,奇數月份定為31天,加起來一共是366天。這樣又使用了一段時間,還是有誤差,需要在這個曆法的基礎上減掉一天,從而使得一年為365天。凱撒選擇從2月裡減。關於凱撒不喜歡2月的傳說有很多種,有的說2月是古羅馬處治犯人的月份,有的說凱撒的仇人是2月出生的。但無論怎樣傳說,選擇2月減掉一天是人為的、隨意的,於是2月變成了29天。

    然後是凱撒的侄子奧古斯都即位,他很不喜歡自己出生的8月只有30天,而奇數的月份卻是31天。於是,他不僅將8月的稱號換成了自己的名字(August),還將8月改為了31天。不僅如此,為了使這種更改看上去順理成章,他將8月之後的月份天數進行了對調,將9、11月改為30天;將10、12月改為31天。這樣改造的結果是又多出了一天,需要找一個月份進行裁減,倒黴的又是2月。於是,就有了今天這樣的歷法,2月只有28天。幸虧這樣的故事沒有繼續下去,否則,2月可能就給減沒了。

    後來,古羅馬帝國皈依了基督教。於是,這套曆法又用基督教加以改造。將耶穌出生的年份定義為公元1年,又按照上帝創造天地日月和人的故事增加了以7天週期的迴圈,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熟悉的星期。

    因此“公曆”不完全是天的規律,在“公曆”中我們只能找到地球繞太陽運轉的規律(一年)和地球的自轉(一天),“公曆”中的月份與月亮的執行規律毫無關聯。而“農曆”可以說是天制定的,主角是太陽、地球、月亮。而“公曆”故事中所出現的是凱撒、奧古斯都、耶穌和後來的天文學家,可以說“公曆”是人制定的。

    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公曆”的特點了。首先,它只包含了地球的平動(公轉)和轉動(自轉)規律,與月亮的執行規律毫無關聯。其次,它是以羅馬帝王的歷史為基礎,又帶有宗教色彩的一套曆法。“公曆”宗教色彩是明顯的,儘管人們在努力地迴避它。當年將7天的迴圈翻譯成星期。

    二、什麼是農曆?

    1.陰陽曆的一種,是中國的傳統曆法,通常所說的陰曆即指農曆。平年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於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11天,所以在19年裡設定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24個節氣,便於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60年週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夏曆。也叫舊曆。

    2.農業上使用的歷書。

    一般人肯定會說,公曆更準更科學,因為現在常用的就是公曆,肯定是最科學的。我們學習地理知識也知道,地球公轉一週是365天5小時多一點,公曆一年是365天,比較接近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所有應該是公曆更準確一些。

    但是你僅僅這麼認為就不對了。我們中華文明流傳幾千年,陰曆能夠從古至今一直沿用,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僅僅是老百姓喜歡用而流傳下來的。農曆編排難度比陽曆大很多,資訊量也多很多。

    公曆只要協調兩個週期就可以,一個是地球自轉週期,它決定日有多長;一個是地球公轉週期,它決定年有多長,月在公曆中沒有很大意義。而農曆,它要協調三個週期,除了地球的自轉、公轉週期還有一個是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週期。月球公轉週期有什麼用呢?用處很大。月球公轉週期決定了每天夜間的能見度。古代沒有現在這麼多照明裝置,如果沒有月亮就漆黑一片。夜晚行路、作戰、捕獵等活動都和月亮亮度密切相關。

    由於農曆協調了月亮公轉週期,你一看日曆就知道初一月亮只有一絲亮光,十五的月亮最圓最亮,三十的夜晚一團漆黑。陽曆就完全沒有這個功能,比如說你知道陽曆八月十五號月亮有多亮嗎?肯定沒那麼快說出來,但是說陰曆八月十五恐怕小孩子都知道月亮又大又圓。

    農曆還設定了二十四節氣,客觀地反映了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它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緊密相連。它不僅能反映寒來暑往的變化(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還能反映出氣溫變化(如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降水量變化(如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編出大量與節氣有關的農諺,用以指導農業生產。例如:“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要晴,穀雨要淋”、“立夏小滿,雨水相趕”、“進入夏至六月天,黃金季節要搶先”等等。

    公曆和農曆主要區別如下:

    1.對於計年來說,公曆的平均年長3300年才會出現一天的誤差。農曆的話3300年早出現好幾天的誤差了。

    2.對於農耕來說,用二十四節氣種地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是,二十四節氣與農曆沒有對應關係,而對於公曆只有一兩天的波動範圍。所以,提倡公曆是個好事。

    3.對於生產生活來說,股票存款基金等用公曆計算日期的準確性不可否認,對於中國來說也是準確的

    4.農曆由於引入月相的變化,只適應東八區,由於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存在,不好調整日期前後移動。對中國適用,但是別的地方不行。

    綜上所述:公曆和農曆各有千秋,各有偏頗,勤勞智慧的華人民相容幷蓄,去偽存真,在公曆的基礎上創造了農曆。不能說哪一種曆法更準確,只能說各有特色。

    現在改革開放了,中國也早以融入到整個世界當中,而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在使用的是公曆,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統一曆法也是為了發展的需要。所以,公曆和農曆哪個更準並沒有絕對的答案,只是哪個對你更加適用,我們就用那個。

  • 3 # 熊貓軍師

    比如我們俗稱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清明節、七夕、春節、就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而元旦、和西方的情人節(2.14)和聖誕節、國慶節、建軍節、黨的生日、都是按照公曆來計算的。

    他們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陽曆是國際通用的,而農曆是我們中國特有的。

    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陽曆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規定7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8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每年所餘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裡,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曆法,就是所謂陰陽臺歷。現在中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叫農曆或陰曆)就是這種陰陽合曆。它跟陰曆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曆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個閏月。

    總體來講公曆更科學,不需要閏月調整!

  • 4 # 成長的路

    一般人肯定會說,公曆更科學,因為我們現在用的就是公曆嘛,肯定是最科學的。地理老師會說,公曆更科學,因為地球公轉一週是365天5小時多一點,公曆規定一年是365天,比較接近,農曆規定是354天,差得遠了。

    我說,你們錯了。你們以為中國古人就搞不清楚一年到底有多少天嗎?這又不是高科技,只要插根竹杆在地上,每天觀察日影就知道了。

    為什麼農曆更科學?因為農曆的編排難度比公曆大,包含的資訊量比公曆多。公曆只要協調兩個週期就可以了,一個是地球自轉週期,它決定日有多長,一個是地球公轉週期,它決定年有多長,月在公曆中沒有大的意義。而農曆,它要協調三個週期,一個是地球自轉週期,一個是地球公轉週期,還有一個是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週期。

    月球公轉週期有什麼用?有大用處。月球公轉週期決定了每天夜間的能見度。古代可沒現在這麼多照明裝置,如果夜晚沒有月亮,到處是漆黑一片。夜間捕獵,行路,作戰,都和月亮的亮度有密切的關係。

    由於農曆協調了月球公轉的週期,你一看日曆就可以知道,當天夜裡的能見度如何。初一為朔,月亮只有一絲亮,十五為望,月亮最圓,三十為晦,一團漆黑。而公曆完全沒有這個功能,比如說公曆三月二十一號,你知道當夜月亮有多亮嗎?快去百度吧,看看多久能查到。

    農曆還設定了二十四節氣,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這是按地球公轉週期排的,一看就知道當時的氣候條件如何,便於安排農作。

    而公曆,說實話,也就能看看今天是星期幾,是不是要上班,別的一點用也沒有。所以農曆比公曆科學得多,有用得多,完全可以取代公曆。

  • 5 # 多年前的笨丫頭

    對於農民來說,農曆更便捷,以前的農村不就是按農曆執行的嗎?

    農民從農曆中,分出春夏秋冬,又從二十四個節氣中細分,比如說春天,就有春雨驚春清谷天,這些細節,農民就知道什麼季節種什麼作物,農顏說的,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就是說,在清明節這個節氣中,前幾天和後幾天都是適合種瓜和種豆子的節氣,按照節氣生活,農作物都不會早熟或晚熟。

    農曆是華人的智慧,是幾千年前人們生活中摸索出來的經驗,是華人的寶典,需要我們這一代華人繼續傳承,不能丟呀。

  • 6 # 守望鄉愁

    不知道是公曆科學還是農曆科學?但是我只知道農曆每月十五這一天的月亮,比任何一天的都圓。公曆呢,算得出月亮哪天最圓嗎?

    有很多媚西方者總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我想問,外國的月亮是西曆十五日那天最圓嗎?

  • 7 # 寶媽生活熱點實錄

    農曆和公曆哪種更科學?

    當然是農曆啦。

    農曆是中國漢族傳統曆法,又稱為夏曆,漢歷,華歷等。是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為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具瞭解l在甲骨文上就有我們農曆的記載。所以農曆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真是無法考證,總而言之,都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們也都是按著農曆開始耕作、收穫、生活的!

  • 8 # 隨變與時俱進

    公曆和農曆是兩個不同的歷法。公曆是世界通用並公認的歷法,是以耶穌誕生日為公元元年。同時也根據地球的公轉一圈為365天為基礎而推行的。而農曆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根據地球的轉動和日月的出落,以及四季的變化得出並推行的歷法,所以,它有四季更有二十四節氣,幾千年來,中國的農業生產,都是遵循二十四節氣的時令,來確定什麼時候能種什麼莊稼的。要說科學,公曆,農曆都既有科學性,但個人認為,中國的農曆更有科學性。

  • 9 # 老驥伏櫪14146433140

    農曆是古人根據天體執行、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的變化而創造的一種記時曆書;而公曆則是把人類從有記憶功能(公元)開始計算日期的記錄方法。

    毫無疑問是農曆有科學道理的。

  • 10 # 陳相因631

    公曆和農曆兩種曆法都是一樣科學。

    公曆和農曆是同步,都是地球圍著太陽週轉的時間。

    公曆是羅馬數字表示(12345⋯);農曆是用名詞表示(立春、雨水⋯)。

    農曆是中國古代的陽曆(公曆);公曆進入中國只有百餘年的時間。

  • 11 # 宇宙KJ

    公曆在天、月、年時間節點上要比陰曆稍微準點,但僅此而已。

    陰曆除了表明天、月、年功能外,還有二十四節氣,表明一年內氣象變化,直接指導農業生產,指導老百姓日常生活。

    所以,陰曆更有科學性,功能更豐富,實用性更強。

    中國用陽曆業就百年時間,是為了讓國家融入世界,方便與世界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愛情長跑很多年的都是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