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水一方248411766

    “子欲養而親不在”,我最怕的就是這句話。我怕成了我的遺憾。外嫁的孩子,是父母丟失的孩子。你可以打電話,寄錢,買衣服,可以把一切能寄的東西都寄去。你卻不能把自己親手做的飯,親手倒的水,還有這份沉甸甸的愛寄回去。我想讓他們吃我親手做的飯;我想給他們親自洗腳,剪指甲,我想給媽媽敷面膜,再化個小妝,讓她知道,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我想夕陽西下的時候,陪著他們一起看落霞……。這些念頭折磨的我夜不能寐。朋友勸我,你有自己的事業,家庭,孩子,你也不能丟下不管啊,不行就花錢僱保姆。可是,那保姆不是我啊!若那保姆是我,該有多好啊。我知道媽媽愛吃魚,爸爸愛吃排骨,媽媽的腳有腳拐,鞋子要穿前面寬鬆的,爸爸冬天也喜歡不扣外套,那裡面要穿馬甲的,馬甲是175碼的……。這些保姆都不會知道。爸媽老了,走路蹣跚踏不出腳步聲了。等著我,再過幾個月,我就回家守在你們身邊,陪著你們每一天。我不想讓自己後悔,也不會讓自己遺憾。

  • 2 # 女漢子蓮香

    不會後悔!中國的老傳統,哪一家父母不是一生都在為兒孫付出!包括我自己,老公不爭氣。為兒長大結婚,我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和操勞,現在 每天為倆個孫女孫兒在付出,牽著小的手送大的上學。兩個孫子一點小就扔給我,他們誰也不管,受的苦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了!不怕大家笑話,我每天看著兩個孫子還都樂在其中!

  • 3 # 慢生活細品嚐

    我心裡從18歲開始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自己長大了努力工作,賺錢買套大房子讓我媽住住,結果25歲時,我才開始自己創業有點賺錢的苗頭時,我媽出車禍走了,現在上海買了房子,裝修的漂漂亮亮,各種家電電器設施都很現代化時,我感慨我媽活著時該有多好,能參與體驗一下現在的高科技,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於是我這個心願就成了一輩子的心願,都無法實現。她剛剛走前幾年,我還經常上墳去,買最好的紙傢俱紙首飾買最多的紙錢、疊一袋子金元寶給她燒,後來不讓燒紙了,只能買束花放哪裡默默地呆一會;後來到了外地,祭奠節日再去十字路口燒點紙錢。再後來到了上海,這麼多年了卻偶爾會想起媽媽和祭奠節日到了會想起來。父母就是心中的參天大樹,我媽媽走了,我心裡苦,當時眼淚不多,其實痛都在心裡,不願意接受事實,逃避多年後慢慢接受她確實是走了。我感覺自己心中沒有那棵大樹可以依靠了,心裡孤孤單單,親情的感覺很是荒涼。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走了兄弟姐妹都是親戚。珍惜吧!所以說,一定要活在當下,及時行孝!

  • 4 # 蕭縣韓三石

    肯定會後悔莫及的,我經歷過的,那個時候我在東莞打工,為了賺錢養家,為了工作搞好。我父親生病期間,沒有回來照顧他。因為我有四個哥哥,一個姐姐。每次都說需要你回來的時候再回來吧。來回路費那麼多錢。一次我在開會的時候,家裡打來電話,說父親病重讓我回家……回到家的時候父親已經去世了,我到現在回想起來仍然不能原諒自己。現在母親癱瘓在床,這次回家陪伴母親。不能再讓我後悔一次了……

  • 5 # 宏宏777

    孝順顧名思義要孝還要順,但不能一味的愚孝。老小孩老小孩,父母就是老小孩一樣,要耐心的用對自己孩子的愛心去對待父母,不是給一些錢,打個電話就說孝順了,父母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與溝通,再忙也要抽時間來做,不然,哪一天父母真的不在了那種悔和痛會永遠伴隨著你,像根紮在心裡的針,每每想起來就會疼。

  • 6 # 風鈴無聲vlog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此句可譯為:“父母還健在的時候,一般不遠遊。如果一定要遠遊,也要有一定的方向。”這種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下的思維方式影響了華人兩千多年,可以說已經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朱子在《論語集註》中也說過:“遠遊,則去親遠而為日久,定省曠而音問疏;不惟己之思親不置,亦恐親之念我不忘也。遊必有方,如己告雲之東,即不敢更適西,欲親必知己之所在而無憂,召己則必至而無失也。”朱子的註解則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了解釋:不遠遊,一方面是自己遠遊了,沒人照顧父母生活起居;另一方面是為了怕父母為自己擔心。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遠遊,那麼應該告訴父母自己到哪裡去了,不然父母會擔心。

    朱自清《背影》一文,可說影響了兩三代人,彷彿那個讓年輕人無法兼顧的父親背影,啃噬著每一個遊子的心,常心懷咎責;而《遊子吟》裡的慈母手中線到身上衣,更是如影隨形,牽動著萬千遠遊孩子的心無日不寧。這種溫情究竟有多少人能夠承受啊!到底是甜蜜的負擔,或者根本是情感難以負重的包袱?我們的親情關係實在不輕鬆哪!

    現在很多人背井離鄉,甚至遠至海外,為了追求他們的夢想,追求事業有成,追求前途無量。總是想著等著自己有了錢一定好好的孝敬父母,想著買了大房子就一定接父母來住,想著忙過了這一陣子一定回家看望父母……然而,父母是不會在原地等你的。也許,等你有一天人生輝煌時,父母卻已經離你而去了,讓你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懊悔。

    放眼今天,為人父母的哪個不想方設法讓孩子追逐名校,甚至遠渡重洋鍍金,一味“驅趕”的結果,常常是天各一方,尤其交通、網路科技日新月異,國家之間的趨同性和交流度都大大增加,“地球村”已成形,所以遠遊是新世代必然的生活形態,然而《論語》裡<仁篇>中一句“父母在,不遠遊”,看似孝親的善意提醒,卻讓子女心有掛礙,唯恐“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真,以至於無時無刻不卷在一種莫名的夢魘中。這樣的後果是,一方面使得孩子看著父母辛勞於心不忍,總想報償,另一方面戰戰兢兢,就怕沾染上“不孝”汙名,導致彼此產生了糾葛的“情結”,等自己當了父母,又理直氣壯地“壓迫”兒女必須懂得反哺報恩。

    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不禁要質疑到底什麼樣的才是孝道呢?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中對“孝”的強調,一直是從情感意義上進行說教。孝注重的是情感與精神的慰藉,而非物質的滿足,切不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所以,父母健在,子女一般不應該遠遊,但是如果子女是為了立德立功立言,是為了顯親榮祖,那麼可以遠遊,但是這種遠遊也不應該使得父母擔心。

  • 7 # 小竹橋123

    肯定後悔,儘管老媽媽生前兒女盡心照顧了,但還是有很多遺憾!由於自己身體不好,沒少讓媽媽擔心難受,沒有給媽媽買多少衣服,媽媽很要強要好,沒有帶媽媽出去旅遊,後來條件好了只是吃的用的盡力了,媽媽一輩子帶大我們兄妹四人還要照顧因工傷殘的爸爸後來又幫著子女看孫子孫女,外孫女,媽媽非常聰明漂亮,一生善良、勤儉、自強、乾淨利落,把幾個兒女培養的很優秀除我只是一名護士,她老人家的孫子女和外孫子女都是大學生,研究生,所以我們姊妹都很懷念一生奉獻給家人的老媽媽,也後悔沒有辦到的事。

  • 8 # ZHOUYANSEN

    後悔!所幸的是我爸在世時我盡了孝道,84歲才病逝。

    我媽還健在,也小80了,我現也盡我微薄之力報答著她對我的養育之恩。

  • 9 # 襄陽好風日

    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年少輕狂的時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甚至為了遠離父母使出渾身解數,不知道身後還有一雙擔憂的眼睛。但等自己有一天看著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時,才會忽然想起父母當年也是這樣愛憐的看著年幼的自己,才會忽然想起他們的辛苦和付出我們還一點都沒有回報!而時間倏忽而過,曾經年富力強的他們卻忽然老的變了模樣!就像朱自清筆下那個老境頹唐的父親,輕易地就勾出了我們的眼淚,也許有那麼一天,比起我們需要他們,可能他們更需要我們。

    百善孝為先。盡孝要趁早,常回家看看,不要到失去的時候再去後悔。

  • 10 # 瑤瑤言情

    父母是給我們生命的人,沒有她們,就沒有我們。母親10月懷胎,辛辛苦苦。哺育我們長大,父母教育我們成人,有了她們才讓我們更好的成長。

    父母在世時好好孝順,千萬不要等到父母去世 ,再去哭墳,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