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火蟻
-
2 # 飄1962
任何文學樣式都是相通的,詩的語言最為精練,其他文學樣式次之。但所有文學樣式都有共同點,那就是思考和謀篇佈局。比如寫登山題材,詩可以寫:登上山頂/眼界不一樣的人/擁有一樣的遠方和眺望。散文可以寫:天色將晚,我們在半山腰就踏上了返程的路,一路上,有從山頂上下來的人跟我們逐漸同路。我們一起走出大山,彷彿,我們也是從山頂上下來的。小說也一樣,有一外國作家寫了個全家人登山的故事。父親10多年前曾登臨過此山,這次,在半路上兒子不幸受傷,全家人一致建議下山。父親卻不同意,他記得10年前,翻過半山腰這個絕壁,上面就是救助站,如果下山,要好長時間才得到救助。於是,在他的堅持下,全家人合力翻過了十幾米的絕壁。可是,絕壁之上,那個10年前裝置先進的救助站,如今只剩下了一座荒敗的小屋……以上三個例子,都是寫登山的,他們的不同點是所用敘述語言有別;但一樣的是,它們都有思考。就是說,文學作品不拘於任何樣式,只拘於作者的思考。如果沒思考,你的語言再精練,無論你選擇什麼文學樣式,也將啥也不是。想搞文學嗎?那你首先要學會思考,別無他途。
-
3 # 龍行聊詩
從廣義角度來說,詩不僅是散文,詩還是建築,是舞蹈,是音樂,是小說,是山水,還是天空等等,但是,從狹義角度來說,詩是語言藝術,是打破常規思維模式的詩性思維語言結構,是以詩的獨特美為載體融入情歌思想的語言。詩,具有結構的新奇,節奏的跳躍,意境的音樂美,語言含蓄而有張力。
-
4 # 月下琴絲語
現代詩也就是“白話文詩”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對而言,一般不拘泥於格式和韻律,現代詩的發現可以追溯到清末時期,當時一些西方引進的詩作,已經開始用白話文進行翻譯。但是這些量不是很大鮮為人知。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現代詩主要流派為新月派(有聞一多,徐志摩,戴望舒),七葉派(胡鳳,艾青,綠原等)九葉派(鄭敏等)
散文是以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不講究韻律顏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遊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韻律,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裁。形散而神不散,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箇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議論等方式表達
-
5 # 周志國
散文是以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不講究韻律顏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遊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韻律,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裁。形散而神不散,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箇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議論等方式表達。
現代詩本身就不講究平仄押韻,又是白話文,只不過就是句子短一些,多分了一些行列而已。所以從其寫法上看他和散文就沒有什麼區別,而寫的好的散文,我們覺得真的就像詩的語言也有詩的意境,所以大家稱之為“散文詩“,比如高爾基的《海燕》,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等。
現代詩寫的不好的,其實還不如散文漂亮。現代詩寫得好的,被稱為自由詩,自由自在的寫,主要以表情達意為主,其他一切好像都成了次要的,都不被重視了,語言上口語化,格律上不講究,所以給人一種把散文句子壓縮分行而已的感覺。
回覆列表
這句話很有道理。
古代的詩詞曲賦其語言凝練,意境深邃,尤其是詩歌言簡意賅,幾句詩如果讓我們精煉的去翻譯解釋可能就得需要寫一篇文章。
現代詩本身就不講究平仄押韻,又是白話文,只不過就是句子短一些,多分了一些行列而已。所以從其寫法上看他和散文就沒有什麼區別,而寫的好的散文,我們覺得真的就像詩的語言也有詩的意境,所以大家稱之為“散文詩“,比如高爾基的《海燕》,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等。
現代詩寫的不好的,其實還不如散文漂亮。現代詩寫得好的,被稱為自由詩,自由自在的寫,主要以表情達意為主,其他一切好像都成了次要的,都不被重視了,語言上口語化,格律上不講究,所以給人一種把散文句子壓縮分行而已的感覺。像現代詩的優秀之作余光中的《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文學巨匠泰戈爾的《你一定要走嗎?》是翻譯的原因,所以我們讀著像散文。
旅人,你一定要走嗎?
夜是靜謐的,黑暗昏睡在樹林上。
露臺上燈火輝煌,繁華朵朵鮮麗,年輕的眼睛也還是清醒的。
旅人,你一定要走嗎?
我們不曾以懇求的手臂束縛你的雙足,
你的門是開著的,你的馬上了鞍子站在門口。
如果我們設法擋住你的去路,那也不過是用我們的歌聲罷了。
如果我們曾設法擋住你,那也不過是用我們的眼睛罷了。
旅人,要留住你我們是無能為力的,我們只有眼淚。
是什麼不滅的火在你眼睛裡灼灼發亮?
是什麼不安的狂熱在你的血液裡奔騰?
黑暗中有什麼呼喚在催促你?你在天空的繁星間看到了什麼可怕的魔法,
是黑夜帶著封緘的蜜訊,進入了你沉默而古怪的心?
疲倦的心呵,
如果你不愛歡樂的聚會,如果你一定要安靜,
我們就滅掉我們的燈,也不再彈奏我們的豎琴。
我們就靜靜地坐在黑夜中的葉聲蕭蕭裡,而疲倦的月亮
就會把蒼白的光華灑在你的窗子上。
旅人啊,是什麼不眠的精靈從子夜的心裡觸動了你?
為什麼現代史要這樣寫?其實這也和新文化運動有關。一批思想進步的新文化運動者,提倡用白話文用人民的語言寫人民的疾苦,創作讓人民都看得懂,聽得懂,理解的了的作品,普及文化,讓人民群眾都參與到創作中。魯迅也曾說街頭上游走的販夫走卒的吆喝聲,也可以成為詩歌。這樣就把陽春白雪似的文學作品一下子推廣到了人民群眾中,也有力的支援了人民群眾的翻身求解放的鬥爭。
無論是古代詩歌還是現代詩歌,只要是文學作品都會有人喜歡,有人不太喜歡,本來嘛“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人也說“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表情達意,反映時代風貌才是文章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