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uan20002000
-
2 # 使用者9147460208505
意思是:聖人之高於常人的地方是與神一樣明理,而與常人相同的是各種情感。
這是曹魏經學家王弼提出的。
這就是說,聖人之所以超拔於眾人是因為更有智慧,但是聖人照樣有喜怒哀樂,若僅僅看到聖人不為情所累,便以為聖人沒有哀樂之情,那是錯的。例如孔子,顏淵死去,他感到很悲傷。因此,在遇到重大悲喜事的時候,聖人也會有相應的情感反映。只不過,聖人若孔子者即使悲傷也能夠“以情從理”,不過分為悲傷所羈絆罷了。
兩漢以前,賢士們是認為聖人無情的。所謂無情,不像現在普遍理解的那樣完全不講感情、自私和冷漠,而是天地大德。到了兩宋理學興盛,二程、朱熹、陸九淵等完善了儒家的“性情說”,認為情自性出,性由命定,性就是天生的人的本性,謂“天命之謂性”。
王弼提出了“聖人有情”是與何晏等人論難的觀點,他認為凡人往往為情所累,就是因為不知道什麼是迷惑人且必須摒棄的慾望,什麼是人應該且可以實現的慾望,總是順情縱慾。聖人之所以心境安寧,就在於其應對外界的過程中,能夠“因而不為,順而不施”。
擴充套件資料
王弼,字輔嗣,魏國山陽(今河南焦作)人,經學家、哲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王弼出身官宦世家,他的六世祖王龔,名高天下,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他的五世祖王暢為漢末“八俊”之一,官至司空,亦列“三公”;他的曾外祖父是號稱“江夏八俊”的荊州牧劉表;他的叔祖父是“建安七子”之一、過目不忘的大文學家王粲;他的父親王業,官至謁者僕射。
加之家教的影響,王弼小時候就非常聰明。十幾歲的時候,他就可以把《老子》講得頭頭是道。在王弼生活的年代,擅長研究老子思想的專家特別多,王弼曾經與當時的名士辯論各種問題,據說“當其所得,莫能奪也”,深受當時各類名士的推崇。
當時最有名的玄學家何晏給《老子》作了注,書寫成之後,還沒有發表,就去拜訪王弼。在他看過王弼寫的《老子注》之後,不禁為之嘆服與傾倒,說:“孔子曾經說過後生可畏,說的就是你啊!”於是把自己的書名改成了《道德二論》。
王弼不僅在《老子》方面是權威,他對《周易》也十分精通,並且給《周易》作了注。《周易》號稱是古往今來第一奇書,王弼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不但完全讀懂了《周易》,還創造性地用老子的思想來解釋《周易》。
不過王弼為人很高傲,經常以自己的長處去取笑別人,所以當時的人雖然佩服他的才學,卻也討厭他的處事作風。魏晉時期有一段時間大將軍曹爽擅權,王弼補臺郎。公元249年,曹爽被殺,王弼受到牽連丟掉了官職,同年秋天患上癘疾去世了,時年只有二十四歲。
王弼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的學術成就對後世影響深遠。王弼是魏晉玄學的代表性人物,其著作頗豐,開創了玄學的新氣象,可以說王弼的出現盡掃先秦、兩漢易學研究的腐迂的學風,王弼的本體論和認識論中所提出的新觀點、新見解對之後中國思想史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回覆列表
王弼與郭象都是魏晉時期著名的玄學代表人物,在歷史上將魏晉時期的玄學分為四個階段,正始玄學為第一階段,以何晏、王弼為代表,竹林玄學為第二階段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元康玄學為第三階段以裴、郭象為代表,兩晉之際和東晉玄學為第四階段以《列子》、張湛為代表。下面分析一下王弼和郭象二人的相同與不同之處。王弼與郭象的相同之處在於二人都是玄學一派的人,王弼的大部分主張郭象是認同的,並且也是繼承了的,但是郭象在王弼玄學學說的基礎之上既繼承了王弼的玄學學說,也發展了王弼的玄學學說,從玄學理論上來看王弼是貴無論的主要代表,這種觀點與郭象是大不相同的,在這一點上王弼也是郭象的主要論敵。郭象堅決否定道本體、無本體的存在,在這個意義上,郭象是崇有論者或無無論者。但是郭象雖然否定那個至無、無本體,卻又巧妙地繼承了老莊以至王弼等人無為、無待、無慾、不相為、不治的思想,並且將這些理論作為自己體系中的一個組成方面。從郭象的思想體系來說,郭象既批判了王弼的本體論,又繼承和發展了王弼的無為、無待、無慾、不相為、不治的思想,可以說郭象是魏晉時期玄學發展的一座里程碑,郭象的思想體系中既有對王弼的推崇,也有對王弼學說的批判性繼承與發展,王弼和郭象兩個人稱得上是承前啟後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