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師範小王子

    漢字在創造之初還不能叫書法,當人們對漢字書寫有了美的追求,出現了筆法體系以後,那些按照一定筆法寫出的字才叫書法。

  • 2 # 山塔3

    謝謝悟空邀請回答:關於文字發明時寫出的字才算書法,我是這樣認為的,首先創造文字是把它作為一種"工具"使用,用來記錄,交流與傳播。基於這些我認為發明文字時寫的字偏於"功能"有"書法"因素"但不歸令於"書法"。而"書法"是創造文字後,隨著人們對它的運用,逐漸其結構,結體,和篇幅以字的大小與行筆的輕重緩急有了系統的定義,即是所謂的"書法",並隨著朝代更迭,不但豐富,演變,書法源於寫字,但超出寫字,有個人理解的因素在中間。謝謝了屬於個人理解,歡迎交流充實

  • 3 # 叢茗春

    從倉頡造字到歷代書法的形成和流變貫穿中華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中國的漢字是世界最美的文字,中國的書法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國粹,王羲之,楷書四家,宋四家......流傳了多少精美書法。

  • 4 # 風中煙語

    書法屬於藝術,寫字不能算書法,高水平的寫字,才算書法。但發明字的最初,能在甲骨上雕刻的人,應該是當時高水平寫字的人。

  • 5 # 祖龍漢

    不是。

    文字可以說一直是記載內容事件的一種工具。

    在記錄的同時,把版面弄得好看一些。叫把字寫好。

    很多人寫不好字,就學習字寫得好的人,學別人寫。這是一種學習,為的是將字寫好。

    字寫得好看,專門寫字賣字的 ,古時叫字畫。代寫個書信,門頭,招牌什麼的。

    自然也沒有什麼書法家協會。

    在人們普遍不用毛筆的時代,用毛筆寫字便成了書法。

    所以書法在現在約定束成代指毛筆字,即軟筆書法。相對硬筆(鋼筆,圓珠筆)的是現在的硬筆書法。

    之所以稱書法,實則為寫字的方法。把字寫好看的方法。把字寫得大家的感觀美感都認同的方法。

    但是,現在成為了模仿秀的名利工具。

    古時書法家,必須有才華,有文才是最基本的,而後是有品德地位。有才華,有地位,有德,寫的字內容包含人文歷史資訊,才是傳世的書法。

  • 6 # 春雨44000583

    中華文明遠源流長,其中漢字功不可沒。全世界的四大文明其他的文明卻有斷裂時期,而未獨中華文明一脈相傳沒有斷裂帶和漢字的產生密不可分。那漢字的形成和發展是個漫長過程大計分以下幾演變階段:一甲骨文,二金文,三篆書(大篆,小篆),四隸書,五楷書。

    其中發展到楷書之前,還有草書和行書的形成。由於草書和行書屬於純書寫的字型,有多變化較強的書法味。漢字造字有六種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專注統稱為六書。在整個演變過程中隸書是演變史上的分水嶺,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最後演變為方方正正的楷書,體現著中華民族正值堅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那在整個漢字演變中,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授命丞相李斯主持,把以前各國不同的文字大篆,統一形通用書同文的小篆也叫秦篆。從這時期才出現了書法。那以前為什麼不稱書法呢?因最早的甲骨文是殷商時期刻在烏龜殼和動物骨頭上的文字,懼有古拙質樸的點。金文是鑄刻在鐘鼎和青銅器上的大篆,是西周時期的漢字,還有刻在石鼓中的文字,直至戰國時期。俱有飽滿圓潤的特徵。主要是以篆刻形式流傳,沒有形成大篇幅的書寫形式。

    據有關記載秦朝大將蒙括髮明瞭毛筆,改進了書寫工貝,有了大幅篇的文字文章出現書法才成熟於書法史上。現在公認的書法史上第一個書法家為李斯,隨之而來的漢朝書法家著名的有蔡邕,劉德升,鍾繇,張芝等等。從此以後書家如長江之水滾滾而來,把中華文明鋪寫成燦如星海,永久的屹立在古老的文明東方華夏大地……

    躍然紙上明黑白,燦爛文明五千年。

    甲骨金文取永珍,大篆小篆姊妹篇。

    漢隸深嚴大革新,草書符號格豪邁。

    行書流暢水雲間,方正正楷漢字正。

    字裡行間露性情,東方神韻翰墨香!

  • 7 # 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中國古代甲骨文的書寫已經含有美的因素,但是不自覺的。從青銅器的銘文開始,才多少有意識地講求文字書寫的美。由秦至漢,書法被統治階級用於刻石紀功,表彰聖君賢相和一切在統治階級看來是功勳卓著或道德高尚的人,因此文字書寫受到重視並得到了長足發展。

    東漢末年,隨著草書的出現,書法作為一種表現性藝術的美受到了廣泛注意。人們開始認識到書法除用於表彰功德之外還具有抒發個人情感的功能。一般的書信文稿,只要寫得成功,也被認為有值得珍視的美的價值。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完全成為獨立的藝術部門,出現了以王羲之為代表的眾多書法家和一些書法理論批評著作。

  • 8 # 快樂書法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是古文字的產生。現在存世的古代文字遺存,絕對多數都是書法作品。得出這個結論的依據是:

    1.自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始至今,凡在重要場合或重要器物上寫字的人,很少有社會底層的芸芸眾生(直至解放初期,華人的文盲率都高的可怕),而是清一色的高階知識分子,社會政治文化精英。他們的字,都具備漢字書寫的法度和規矩,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個人風格,是當時寫字有法的代表人物。

    如甲骨文,青銅器銘文,漢隸魏碑。都是什麼人寫的,已大多無考。但可以想見,這些皇家的文化工程,地方政府的文化工程,甚至地方諸候豪強,達官貴人,高門望族的各種碑記,墓誌,不是隨便找一個尋常之輩就寫就辦的。而唐宋以來的文字遺存,有名姓可考的書寫者,幾乎都是高官,學者,文學家,理論家,詩人。

    2.從甲骨文起至今,對漢字的美化,一直沒有鬆懈。

    古人對漢字的美飾美化,主要表現線上條上。如在甲骨文的凹線內塗上朱墨,鑲嵌貝殼,戰國時在青銅器的銘文上鑲嵌金銀絲條,東周時興起的鳥蟲書。

    董作賓先生說,甲骨文“塗以朱墨,為了修飾美觀,和卜辭本身沒有什麼關係”,青銅銘文嵌金銀“凡此皆審美意識下所施之文飾也,其作用與花紋相同,中國文字之作藝術品的習尚,當自此始”。

    3.從漢文字形成到成熟,固化,不論甲骨,大篆,小篆,漢隸,楷書(含魏碑),行書,小草,大草,其發展變化歷程,除了體例的變化受國家文字政策的強力影響外,書寫方法,即筆法,字法,章法,紙張發明後的墨法四大法,自始至終都是書寫者必備的能力和追求。如果沒有世世代代書者對漢字美化技法的追求和探索,改進,變化,就不會有自東漢以來,至今還在紛紜論說的書法理論,論言;就不會有異彩紛呈的書法遺存,字型也不會代有不同,每個時代可能就只有幾種規範寫法。書法這個詞就不會存在幾千年,叫寫字就足以。

    4.書法和寫字,雖然界限模糊,但其分野還是很明顯的。寫字是把漢字寫的規矩正確,幅面整潔美觀就功德圓滿。書法是把漢字寫的極盡變化,具有獨特的風貌和個性。比如古代的書吏,科舉考試書寫的臺閣體,就相當於現代的印刷體,千人一面,不要求有任何變化,也不能有個人風格,寫的相互之間最好一模一樣才合規。比如聖旨的書寫,書寫者絕對不是漢字書寫上的低能之輩,但不會被認為是書法。

    而古代的一些文字遺存,在常人看來很醜,但卻是書法家熱衷追慕的物件。對題主這個問題的引申,曲解,誤會,可能就迷惑與這些在常人看了並不好看的書法遺存上。

    5.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表現藝術。它對法則的要求,不但一點都不比任何一個藝術門類低,甚至要高於,難於其它藝術門類,所以書法被稱之為國粹。

    由於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社會上的誤解由此而起。認為把漢字寫的規範漂亮就是書法。要證明僅僅把漢字寫的規範漂亮不一定是書法,其實一個反思就可:

    果真如此,那古代能寫一手漂亮毛筆字的人累加,自古至今,幾十個億應該有吧?而公認的書法家,歷代都屈指可數;即使下層人都被埋沒,皇帝和重臣該不會吧?古代人的字寫的再規範漂亮,都沒有現代的印刷體更規範漂亮,而這兩者,都不是書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車是一步到位好,還是先買個便宜點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