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是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
1、本義:耳朵
耳,主聽也。——《說文》
忠言逆耳利於行。——明· 劉基《苦齋記》
2、聽覺,聽力
如:耳識,耳性(記性);
3、耳狀的東西
如:索耳;吊耳
4、穀物在雨淋後所生的芽
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父無訊息。——杜甫《秋雨嘆三首》
5、位置在兩旁的
耳門;耳房;耳室
6、聽到,聽說
如:耳食之學(傳聞中得到的浮淺知識);
7、附耳而語
如:耳提面命(當面講,甚至揪著耳朵講。比喻教導得殷勤懇切)
8、 通“佴”。退後,居次
人自為種而天下耳。——《莊子·天運》
9、表示限制,相當於“而已”、“罷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10、表示肯定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如同“矣”,相當於“了”、“啊”、“也”
田橫,齊之壯士耳。——《資治通鑑》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史記》
11、連詞,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而”
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而忘家,公耳忘私。——賈誼《治安策》
“耳”是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
1、本義:耳朵
耳,主聽也。——《說文》
忠言逆耳利於行。——明· 劉基《苦齋記》
2、聽覺,聽力
如:耳識,耳性(記性);
3、耳狀的東西
如:索耳;吊耳
4、穀物在雨淋後所生的芽
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父無訊息。——杜甫《秋雨嘆三首》
5、位置在兩旁的
耳門;耳房;耳室
6、聽到,聽說
如:耳食之學(傳聞中得到的浮淺知識);
7、附耳而語
如:耳提面命(當面講,甚至揪著耳朵講。比喻教導得殷勤懇切)
8、 通“佴”。退後,居次
人自為種而天下耳。——《莊子·天運》
9、表示限制,相當於“而已”、“罷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10、表示肯定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如同“矣”,相當於“了”、“啊”、“也”
田橫,齊之壯士耳。——《資治通鑑》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史記》
11、連詞,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而”
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而忘家,公耳忘私。——賈誼《治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