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劇透歷史
-
2 # 史論縱橫
其實明朝末年評價最高的人物,《明史》評價:傳庭死而明亡矣。孫傳庭其實並沒有為明朝發光發熱多少,孫傳庭二十六歲中進士(與袁崇煥同年,排名在袁崇煥後一位),在地方任三年官後,由於魏忠賢專權,孫傳庭則請辭回鄉,直到崇禎八年,才得以出山。
崇禎九年任為陝西巡撫,專門負責剿滅農民軍,崇禎九年到崇禎十一年,是孫傳庭展現個人風採的三年,也是農民起義最為落魄的三年,先是擊敗農民軍領袖高迎祥,後與洪承疇聯手,擊潰李自成部,使李自成幾乎全軍覆沒,並且平定陝西境內所有起義軍。
可以說,孫傳庭在當時,創造了一個神話。因為孫傳庭到陝西的時候,沒有錢沒有兵,全是孫傳庭自己籌錢,自己招募士兵,並且打造成一支英勇善戰的秦軍。與袁崇煥和盧象升不一樣的是,孫傳庭可以白手起家打擊農民起義,這一點即使是楊嗣昌也辦不到。
但是,當時楊嗣昌是兵部尚書,認為農民軍已經全部被剿滅,並且向崇禎彙報,意思就是自己功勞特別大,這個時候多爾袞率清軍繞過山海關入侵京師,並且殺死了當時明朝的將星盧象升。崇禎立馬調孫傳庭的部隊入京勤王,當清軍撤退後,崇禎更欣賞洪承疇,從而冷落孫傳庭(和楊嗣昌有關係),要把秦軍調入遼東戰場,孫傳庭不同意認為"秦軍不可留也。留則賊勢張,無益於邊,是代賊撤兵也。"遭來崇禎的猜忌,後來孫傳庭請辭,崇禎直接將孫傳庭入獄。
這一關又是三年,這三年時間裡,是李自成和張獻忠快速發展壯大的三年,也是明朝危亡的三年,先是楊嗣昌在四川戰敗自殺,洪承疇松錦大敗被俘,可以說,內憂外患的三年。
這個時候,崇禎才想起已經被下獄三年的孫傳庭,明朝已經無人可用,用人未必能聽的地步了。
就在孫傳庭走向西北戰場的時候,孫傳庭與李自成兵力不相上下,而孫傳庭想借潼關天險來遏制李自成,但是崇禎不斷催戰,結果孫傳庭因為害怕再次入獄,出兵作戰,結果馬革裹屍。
對於,孫傳庭百戰百勝為何卻幹不過屢戰屢敗的李自成,在《大明劫》裡,孫傳庭就說過,闖賊可以屢敗屢戰,而他不能敗一次。
因為,天下吃不飽飯的人越來越多,老百姓吃不飽飯就會相信李自成“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明朝政府是,越打仗越需要軍餉,越需要向農民加收稅負。
-
3 # 你懂得zyt9573
打仗終究打的是綜合實力,將帥再厲害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諸葛亮比司馬懿厲害吧,但是還是敗在了兵少將寡糧草不濟,孫傳庭也是敗在了這一點。
看過電影《大明劫》的話,就會很清楚裡面有一段話是孫傳庭在潼關阻擊李自成的時候,整頓軍隊,但是當地的豪紳強佔民田而且不納租,致使軍餉短缺,軍備廢弛,兵員缺少。
於是孫傳庭解決了當地豪紳的時候說了這麼一段話:“百姓從賊,皆因飢餓,百姓飢餓皆因無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你們知道什麼事人心嗎?人心,就是糧食,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備兵源,這就是為什麼他李自成可以輸個十回八回而我孫傳庭一回都輸不起。”
古語說:“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吃飯要耕地,但是豪紳把耕地都強佔了,百姓沒了耕地就會變成流民,為了生活只能流落他鄉,一個地方人口減少,那麼賦稅、兵員都會減少,古代打仗就是首先看人口數量,你沒有那麼多人其他都無從談起;所以,李自成起義,就是把當地豪紳給辦了,土地分給百姓,民眾擁護自然不缺兵員和糧食;但是孫傳庭一方,即使是糧食和銀子可以靠當地的鄉紳給湊齊,那這兵員都不好找,沒那麼多人啊,更何況當地鄉紳還隱瞞田畝不想捐糧食。
所以,沒後備兵源,糧草缺乏,軍餉不足,軍備廢弛這些原因就是導致孫傳庭只能畢其功於一役擊敗李自成,不然失敗一次就再無翻身的機會了。
-
4 # 中原一哥
孫傳庭雖然百戰百勝,遭到皇帝猜疑。
李自成雖然屢戰屢敗,軍隊更加一心。
功高蓋主,是歷代皇帝所避諱,皇帝也怕將軍不服從管理,引起兵變,甚至引起起義,奪他的皇帝位。
明末,官員腐敗,百姓苦不堪言,受不了壓迫,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起義,短時間內奪的好幾城,可見百姓對明末的態度。
孫傳庭雖有精銳之師,打的李自成沒脾氣,架不住農民對李自成的支援,百姓才是一切的根本。
所以說,得農民支援的李自成,越戰越勇。
-
5 # 古今通史
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百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
時疫流行,糧草不足,兵員彈藥缺少,朝廷催戰,無奈草率出戰,後兵敗,在陝西潼關戰死,馬革裹屍,年約51歲。《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這句話的理解,並沒有字面上這麼直白,在此不展開解釋,有機會會在其他題目中解答)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諡“忠靖”。戰功無數,戰死沙場的名將,為何本朝不封,反倒是清廷冊封呢,請看下文:
孫傳庭領秦軍鎮守,高迎祥無法攻克,遂意圖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孫傳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激戰四天後,高迎祥潰敗,後被俘,送往北京處死,而後起義軍的首領崗位由高迎祥的外甥李自成繼任。
崇禎十一年(1638年),打退馳援陝西起義軍的馬進忠、馬光玉所率領的宛、洛之部後,又與洪承疇在潼關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闖王李自成部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僅以18騎兵突圍而走。崇禎帝急調洪承疇與孫傳庭回京防禦,李自成便得到喘息。
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朝廷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隨後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孫傳庭不欲倉促出戰,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傳庭部10萬人出師潼關,九月兵敗,明軍四萬餘人戰死。
十月初,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時年51歲。崇禎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
由上面的文字,大家不難看出,無論是高迎祥還是李自成都沒有能力戰勝孫傳庭。當時部隊中時疫流行,糧草不足,兵員彈藥缺少,朝廷催戰,無奈之中草率出戰,後兵敗戰死,這才是真相。
回覆列表
孫傳庭人生最光輝的時刻是——崇禎九年(1636年)在陝西組建“秦軍”,擊敗生俘闖王高迎祥。1638年與洪承疇合兵設伏,打得李自成僅以18騎兵突圍而走,中原農民起義一度陷入低潮。兩度擊敗農民軍的赫赫威名,使崇禎視其為支撐大明王朝最後的棟樑支柱。但為何武力、智力、組織能力都爆表百戰百勝的孫傳庭,卻為何沒能幹得過屢戰屢敗的李自成。 明朝末年,朝廷黨爭日益嚴重,萬曆朝東林黨、天啟朝閹黨,各派勢力置國家利益於不顧,一心維護本黨派利益。作為國家政權的既得利益群體,親王官紳、地主富農瘋狂得兼併土地、積聚社會財富,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自萬曆晚年,關外滿清政權崛起,崇禎沒有勇氣打破體制束縛向既得利益者徵稅,鉅額兵餉只得攤派到底層農民身上。恰逢小冰期氣候導致的頻繁天災,破產農民數量日益增多,衣食無著失去基本生活保障的流民聚集在一起,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振臂一呼,中原各地農民起義烽煙四起。 貫穿農民起義的整個過程,明朝湧現出了一大批精兵猛將,洪承疇、孫傳庭、陳奇瑜、盧象升等人頻頻擊敗農民起義軍,幾度使起義運動陷入低潮。但此刻的明廷已無能力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水平,軍事打壓雖能鎮壓一時,卻終究解決不了土地、財富、糧食等社會資源向親王貴戚、官紳地主集中,財富無法向底層百姓傾斜,百姓的生活依然沒有著落,再度起義也只是個時間和契機問題。這是封建帝國興亡的週期鐵律,並非孫傳庭等武將所能解困。 在電影《大明劫》裡,孫傳庭最終醒悟到了明朝行將滅亡的根本癥結,對官紳地主發出咆哮——“天下糜爛,百姓從賊,皆因飢餓,百姓飢餓,皆因無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你們知道什麼是人心嗎?!人心,就是糧食,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備兵員!這就是為什麼他李自成可以輸個十回八回,而我孫傳庭,連一回都輸不起!”